小儿用药需谨慎,把握分寸很重要


小儿用药需谨慎,把握分寸很重要

小儿用药需谨慎,把握分寸很重要

1. 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早年从陈逊斋先生学医时,一次,我的第一个孩子患病,此子平素脾胃很虚弱,经常伤食腹泻。这次又因食凉醪糟后,当天发热,伴腹泻及里急后重,状如痢疾。

乃自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并佐入消导之品与之,一剂后,热退,但精神转疲,腹泻如故。以为热退,似属佳兆。因再服一剂,不料小儿服药后精神益疲。后延另一医为之诊治,认为痢疾无疑,以张洁古芍药汤,方中用及槟榔、木香之类,药后,非但未减,病情更甚,以致肛门下坠不已。

无奈之中,乃请陈老先生为治。陈老看后,认为脾阳衰败,以附子理中汤一剂,肛门下坠好转,精神转佳,腹泻次数亦减。乃再服一剂,但服后出现抽风,另医又以清热息风法与之,服后未久,病儿死亡。

2 . 庄在田先生的《福幼编》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起初以葛根芩连汤一付热退,但为何腹泻不止呢?嗣后附子理中一剂见效,何故二剂又出现抽风呢?

开始心中并不了了,以后读庄在田先生《福幼编》后,心中始觉豁然。

这是初学时的一个很大的教训!

3 . 中医经典里的训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是说阴阳两方可随条件变化而转向相反的方面。

任何药品,都具有寒热温凉之不同偏胜,即使参芪之辈,其性亦偏。使用稍久,可使其偏胜之气渐胜,倘不知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那就容易伤津耗气,甚至引起严重后果。古人在使用药物时,将药物分为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四类。每种药物的使用,均不得过量。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素问·五常政大论》)所余宜注意饮食营养起居,留待正气自然恢复,认为过用反而要损伤正气、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伤寒论》之桂枝汤服法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大承气汤服法谓:“得下余勿服”,这些均说明前贤对掌握分寸谨防伤正方面的重视。

如果临证中对此原则掌握得不好,则可贻误病机,甚则危及性命。

好 书 推 荐

小儿用药需谨慎,把握分寸很重要

《婴童释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