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死前大喊了三個字,所有人當場蒙圈,史學家至今無解

中國近代史是一個百年屈辱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四萬萬同胞同仇敵愾,抵禦外辱,一直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毛主席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從此當家作主了!”

而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則是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林則徐也因此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抵抗外侮的第一個民族英雄。

鴉片從嘉慶年間就開始出現隱患,到了道光年間,開始愈演愈烈。八旗軍隊蠶食鴉片,戰鬥力削弱,百姓生活日益貧困,民生凋敝。作為湖廣總督的林則徐被道光皇帝任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在廣東強調:“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英國義律抗爭到底!”

林則徐死前大喊了三個字,所有人當場蒙圈,史學家至今無解

林則徐的主子道光皇帝,同他的先輩們相比,顯然是個平庸之輩。道光皇帝是嘉慶帝次子旻寧,即位時已經38歲,年少時經常將“至誠、至敬、勤學、改過”八個箴言懸掛於寢宮內,時常警醒自己,要發憤圖強。

少年的旻寧就表現出臨危不亂的才幹,在他32歲那年,父親嘉慶帝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北京西郊發生了天理教暴亂事件。旻寧親率侍衛隊平亂,僅以一鳥銃便打死了數名匪首,並飛鴿傳書向嘉慶奏報。

這一事件為旻寧即位為皇帝贏取了大筆籌碼,事後嘉慶皇帝封他為智親王,他用過的鳥銃也被命名為“威烈”。

旻寧當上皇帝后,也非常勤政愛民,經常批閱奏章到深夜凌晨,三十年如一日,而且經常穿打補丁的褲子,引發朝臣紛紛效仿。

林則徐死前大喊了三個字,所有人當場蒙圈,史學家至今無解

然而道光帝所受到的教育比較傳統,沒有先輩們的改革精神,只能說屬於一個守成皇帝。道光帝的先輩康熙、雍正、乾隆通過建功立業而名垂青史,而他則很不幸地成了晚清危局下的迷途羔羊,讓他無所適從,也無所作為。

林則徐作為一個開拓進取型的朝廷重臣,偏偏侍奉一個極其保守的主子,因此他的悲劇也最終註定了。

因此說道光勤政愛民也罷,智勇雙全也罷,作為泱泱大國的皇帝,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大格局,緊跟時代步伐,將國家引向復興之路。而恰恰在這一點上,道光的先輩們都做到了,而他卻徹底成了失敗者。

面對守成的君主,林則徐的抱負和才能無處施展,在他的虎門銷煙得罪到朝中權貴、不法富商和英國權貴之後,道光帝不是支持,而是選擇妥協,派琦善去和英國談判。

林則徐死前大喊了三個字,所有人當場蒙圈,史學家至今無解

英國以懲辦林則徐為條件,道光竟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毅然決然地罷了林則徐的官,發配伊犁。這不得不說是林則徐的悲劇,也是道光皇帝的悲劇,更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壯志未酬的林則徐在六十五歲時,溘然離世。在臨死前,林則徐大喊了三個字“星斗南”,眾人都蒙圈了,不知道何意,還來不及細問,林則徐便含恨閉上了雙眼。

林則徐死前大喊了三個字,所有人當場蒙圈,史學家至今無解

後來有人分析,這可能和諸葛亮、宗澤等人一樣,為個人壯志未酬、國家復興無望而嘆息。

也有人分析林則徐是被毒死的,在死前,林則徐已經知道了兇手就是廣州十三行一家洋商會館“新豆欄”,當然這種說法是野史上的說法,可信度不高。

關於林則徐死前大喊的“星斗南”三個字,後世是眾說紛紜,直到現在史學大咖們也無法找到佐證來解釋,成了一個永遠的謎底了。

林則徐死前大喊了三個字,所有人當場蒙圈,史學家至今無解

不管最終謎底如何,林則徐對國家作出的貢獻都是無法估量的,將永遠是中華的民族英雄,世世代代存活在後世百姓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