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釋迦摩尼佛都對弟子說過很多話,還能算行「不言之教」嗎?

《道德經》裡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按照我們一直以來的解讀,「不言之教」就是「身教」而非「言教」,在漢語中也有「言傳身教」的說法,這就坐實了「不言之教」中「不言」就是「不說話」的意思。

按照這樣的理解,孔子、釋迦摩尼佛對弟子們都說了太多的話,他倆的教法,就不能算是「不言之教」了……

要把老子「不言之教」的意思搞明白,我們不能用老子之後的後世字義去理解《老子》的內涵。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道德經》,其實,都是後世學人用後世字義對《老子》的重新解釋。經過這樣的解釋,同樣的文字意思其實已經變掉了。

老子在函谷關寫《老子》的時候,用的是很古老的甲骨文字義。因為老子所要寫的是「重疊結構世界」與「心智系統轉換」的內容,而甲骨文本身就是為了向後世傳遞「重疊結構世界」與「心智系統轉換」而創造的文字。所以,老子要把自己的學識寫明白,也只能用甲骨文字義來表達了,不可能用當時已經世俗化的字義,更不可能用後世的字義去寫了。

所以,「不言之教」的「不」字,就是甲骨文「不」字的字義。

一、甲骨文「不」字的意思

孔子、釋迦摩尼佛都對弟子說過很多話,還能算行「不言之教」嗎?

上圖就是甲骨文「不」字,這是一個按照「重疊結構世界」原理造的字。上半部分是個「二」字或者「一」字都是「重疊結構世界」中「隱性世界」的象形。甲骨文「不」字的下半部是個倒寫的「大」字,把這個「大」字倒回去,這個「不」字就成了「天」字,這個「大」字是人體向四周伸展的象形,用來表示顯性世界。

「天」字就是「重疊結構世界」的象形。

那麼,現在把這個「天」字下面表示顯性世界的「大」字倒過來,這個「不」字表示什麼意思呢?

甲骨文「不」字所表示的是,隱性世界與顯性世界之間「相反」的意思。

這與後世的「不」字字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甲骨文「不」字表示的是一種「相反」的狀態,屬於形容詞。而後世的「不」字表示一種「否定」的意思,屬於副詞。二者的字義已經完全不搭界了。

二、老子的「不言」究竟是什麼樣的?

1、我們先來看什麼「言」?

「言」是顯性人體嘴裡發出的聲音,是語言的意思。

2、人類語言的特點

人類的語言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建立在交流雙方「共同經驗」的基礎上。

如果一方的經驗是另一方無法建立的,那麼這種經驗就根本沒法用語言來交流,聽的人會覺得不知所云。

3、聖人「不言之教」的「教」,教的是什麼?

老子、孔子、釋迦摩尼佛這些聖人所教的,都是「心智系統轉換」:從顯性人體心智系統,轉換到隱性人體心智系統。

對於老子、孔子、釋迦摩尼佛來說,在當時的知識、科技背景下,他們誰都沒法用語言表述、肢體示範把「心智系統轉換」的經驗傳授給弟子們,因為缺乏共同的經驗,弟子們基本上都聽不懂老師所說的內容。只能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慢慢揣摩、細細體會……

4、「不言之教」的內涵

「不言」是顯性世界「言」的相反,也就是在「言」的背後,老子、孔子、釋迦摩尼佛這些聖人的隱性人體中內在意識所要表達內涵。

所以,「不言之教」並不是不說話,而是在教的時候,會根據每個弟子的具體情況,在具體的時機中,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啟發、引導弟子隱性人體的內在意識去心領神會。

在孔子、釋迦摩尼佛的經歷中,我們也確實看到他們是這麼做到,孔子為了說個「仁」,對不同弟子就用了不同的說法;我們看到的佛經都是釋迦摩尼佛針對不同弟子,在不同時機說的法,對阿難說了《楞嚴經》、對須菩提說了《金剛經》、對舍利子說了《心經》,實在太笨的弟子,乾脆教他掃地……

這才是真正的「行不言之教」!

孔子、釋迦摩尼佛都對弟子說過很多話,還能算行「不言之教」嗎?

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鏈接

孔子、釋迦摩尼佛都對弟子說過很多話,還能算行「不言之教」嗎?

用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連載中,請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中華源頭文化、體驗心智系統轉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