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難搞的路,有人說是平均1公里犧牲1.5個人的川藏公路,也有人說,是一個月只能修5米的大瑞鐵路,還有人說是修了這麼多年還沒全線貫通的川藏鐵路,更有人說是耗時12年經歷“兩毀三建”的震後重建項目映臥路。
但是,能靠技術修好的路都不是最難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世界上最難搞的路當屬四川的綿竹至茂縣公路。
論長度,它只有56公里;論技術難度,只是一條二級路;論投資,總共也就30多億,但就是這樣一條不起眼的路,讓數千名工人苦苦幹了十年還沒整完!
綿茂公路
總投資33億,全長56公里,其中約46.1公里在綿竹境內,共有43座橋樑,15座隧道。2011年,綿茂公路從綿竹漢旺開建,整個工程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漢旺皇冠燈至楠木溝段已於2012年底建成通車;二期“8·13”災後重建工程楠木溝至牛圈溝已於2013年開工建設;三期是籃家巖隧道及連接線工程(綿竹段),於2015年10月開建。
綿茂公路是四川省最艱鉅的交通災後重建工程之一,難在“三多三高三複雜”。
“三多”:一是穿越的地震斷裂帶多;二是是地質災害多;三是新建橋樑、隧道多。
“三高”:一是保護生態環境要求高;二是地震設防等級高;三是路線線位高。
“三複雜”:一是水文地質條件複雜;二是設計結構複雜;三是施工組織複雜。
如今,綿茂公路修建進度如何?就讓我們深入這條世界最難搞的路。
驚心動魄的這些年
2016年1月19日,綿竹市漢清路(漢旺鎮-清平鎮)小崗劍處突發山體垮塌自然災害,垮塌方量約60~80萬立方米,造成約200米路段被掩埋。
2016年3月3日,一批省內的專家學者到綿茂路評審,突遇塌方,10萬餘方泥石傾瀉而下,煙塵遮天蔽日,險些砸中考察車隊,讓這群見多識廣的先生驚魂不已,嘆息不止。而這次塌方僅僅是2016年三次大塌方中最小的一次。
2016年6月,暴雨致使在建的綿茂公路再受重創。從東河電站至楊家灣,二崗橋2號隧道至二崗橋2號隧道棄渣場便道都已成河,小木嶺處便道被沖毀,桂花巖隧道連接主便道和洞口的施工便道被沖毀......
2016年11月3日,清平伐木廠區域西河大壩下游約30米處右側發生崩塌地質災害。初步估算崩塌方量約6萬方。崩塌導致伐木廠新橋至城牆巖區域約80米長的道路被掩埋,造成道路中斷,河道堵塞。
2017年5月18日,綿茂公路桂花巖隧道附近山體垮塌,現場濃煙滾滾,危險近在咫尺。
2017年6月24日,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突發山體高位垮塌,造成該村河道堵塞2公里,40餘戶100餘名群眾被掩埋。
2017年8月6日,國道213線茂縣石大關舊關樓發生山體高位坍方7000餘立方米,造成道路交通中斷。
進展神速的這些年
2016年5月31日漢旺至清平段試通車,結束了清平鎮每逢汛期就成“孤島”的歷史。
截止到2018年1月,綿茂全線已累計完成投資58000萬元,完成投資總額的62%。
長達8149米的籃家巖隧道,是綿茂路的控制性工程。目前阿壩段長3735米(已貫通),德陽段長4414米(截止4月4日已掘進1220米),該隧道由四川路橋施工建設,至今保持著三個全國第一的紀錄:單洞兩車道對向行車隧道+平導長度位居全國第一;隧道埋深位居全國第一;高地應力軟巖大變形段落的長度位居全國第一,在二級路中罕見。
據當地交通廳回應,綿茂全線有望在2020年實現通車。
從2008年到2018年,整整10年,來自四川路橋和中交四公局七公司的鐵軍部隊將青春奉獻在這裡。
工人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剛剛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修建好施工便道,滑坡和泥石流就接踵而至,在轉瞬之間讓大家的辛勞付諸東流。但是,面對頻繁的地質災害,大家早已練就了強大的心臟和樂天的心態。
受2017年“8.27”暴雨影響,四川路橋綿茂公路各施工點遭受山洪泥石流損失嚴重,尤其滴水巖隧道附近段落,影響最大。施工幹道面目全非,不復存在;沿線地災點增多,安全風險驟增;拌合場站物資設備嚴重損毀,損失慘重;電力設施被泥石流掩埋,飛石砸毀,無法繼續使用;洞內潮溼積水嚴重,配電設備無法使用。直到2018年3月項目才正式復工,進入5月汛期又將面臨停工。
除了地質災害頻發,施工時間短之外,建設綿茂路還有種種困難;電力線全部自己架設;工程所需的波形鋼護板,運到施工點,已經顛簸變形;安全風險高,民工都難招;安裝一套碎石機的價格高於市場均價幾乎一倍……
儘管艱難,還是勇往直前往前幹!
這條被5.12大地震毀滅又重生的路,這條連保險公司都不願參保的路,這條反反覆覆與天災做鬥爭的路,在築路者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中,逐漸成為現實,這其中的辛酸可能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了。
10年抗戰雖未結束,但已看到勝利的曙光!向偉大的綿茂公路建設者致敬!
閱讀更多 人生動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