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點經濟學:雙十一打折你是賺到了還是虧了

打折是年末各大網店商家促銷商品的最常見手段之一,最經典的618,雙十一等等。為了能夠吸引顧客,刺激消費,各種商家的打折信息不斷地衝擊我們的各種感官,商家打折到底是主動打折,吸引顧客?還是被動打折,撈回成本?抑或是明降暗升,欺騙顧客?面對這樣盛行的打折現象,就讓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冷靜地分析一下其內在的原因和利弊。

每天一點經濟學:雙十一打折你是賺到了還是虧了

科普一下經濟學概念

消費者剩餘是指消費者消費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這些商品的實際市場價格之間的差額。(曼昆 《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7月)

每天一點經濟學:雙十一打折你是賺到了還是虧了

它是對消費中從交易中所獲得利益的一種貨幣度量,實際上是消費者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用一句商家經常宣傳的話說就是買到就是賺到,但是這個是真的嗎?

其實這只是消費者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而商家則正是利用了消費者這樣的一種心理感受,運用打折這一促銷手段,讓消費者用更低的價格能夠買到想要的商品,得到更多的效用,提高消費者剩餘。同時商家以廣告為攻勢,讓消費者看到之後覺得自己可以以低於市場價格的價格購入商品,並且買得越多越是划算。於是對於商家而言就積累起了數量的優勢。所話說薄利多銷就是這個道理。

每天一點經濟學:雙十一打折你是賺到了還是虧了

但是真的如商家所說的,買到就賺到了嗎,其實不然,商家永遠都是最求利益的最大化,並且商家利用在掌握信息的優勢,由於信息的高度不對稱,商家就會在商品的價格的標註上將消費者玩弄於鼓掌之間。商家先將價格大幅度提高,然而在市場競爭中逐漸打折降價,使得消費者誤以為真的“降價”,從而選擇購買。表面上看,似乎增加了消費者的消費者剩餘,而生產者剩餘也得到了增加。但是實際上消費者權益受到了巨大的侵害。這樣的情形在服裝市場上尤為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