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文|传播国风的妹纸

作为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终于熬到了周五,自然要化一个美美妆……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然后认认真真码一篇稿子。

(此处应该有掌声的哈。)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今天的主题是:

为什么古代瓷器上会频频出现一个家禽的形象——鸡。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科普一下有关“鸡”的小知识:

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之一,根据出土于江苏省邳州大墩子古文化遗址最下层的陶鸡下蛋模型可知,至少在6000年前的黄帝时代,鸡已经做为家禽被邳州人饲养。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由于“鸡”所表达的意喻很深刻,有很多,背后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因此,古人常常把“鸡”形象用在瓷器以及书画上面。

出现在瓷器上的“鸡”形象。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古代书画上的“鸡”形象。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意喻一:大吉大利

因为汉字中“鸡”与“吉”的发育相同,所以“大鸡”暗示“大吉大利”,受到了世人的喜爱。

意喻二:五子登科

画一只母鸡(或雄鸡)与五只鸡雏相戏于窠——即母子鸡图,以“窠”谐“科”,谓之“五子登科”,暗喻科举考试中皆可金榜题名。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在这里,妹纸我也预祝今天参加高考的考生们考试顺利!)

意喻三:五德

古语有言:“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由于其中提到鸡有“五德”。可见,鸡在古代曾经做为君子为人处事的标榜。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意喻四:作为家禽,深受百姓喜爱

在古代,每家每户通常都会养鸡,靠卖鸡或者是卖鸡蛋,贴布家用。而现代的人们更是喜爱鸡,不单单它是餐桌上的美食。通过鸡的形象,人们总会联想到自家生活的闲适与快乐。

意喻五:羽族鲜艳

中华民族向来崇尚红色,鸡头上艳丽的火红,正寓意着生活的火红、家庭的兴旺、人丁兴旺。它甚至是一种符号,就是吉祥的视觉表达,由此发生,更成为美满人生、幸福生活的代名词。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接下来,欣赏一下有关“鸡”的瓷器佳品。

明代成化鸡缸杯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中国陶瓷史上最有名的品种之一的明代成化鸡缸杯,烧制水平高超,胎极精致细薄,施釉极晶莹润白。

鸡缸杯在当时就十分名贵,据明《神宗实录》载:“神宗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斗彩”瓷器,是在景德镇御窑经高温烧制的雪白的瓷器胎体上,用成化时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画轮廓线,高温烧第一次,再以艳丽的红、绿、黄等色填在釉上,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入窑两次,增加了烧制成本,而且破损率高,这也是鸡缸杯身价不菲的原因之一。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鸡缸杯器形通常是撇口、敛腹、卧足,杯身以斗彩绘雌、雄鸡相伴护雏觅食图,画面衬以太湖石、牡丹、幽兰,色泽鲜亮而柔和。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对了,在2014年的时候,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上,拍出了:

2.8124亿港元!

古代瓷器上频频出现这一个家禽,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好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咯。最后说一句,嗨,大家好,分享国风,传承文化,我就是90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