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文化托命之人,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国学大师

这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国学热,也涌现出一批所谓的国学大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位真正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看看这位生于湖南的国学大师,凭什么被称为中华文化托命之人。

陈寅恪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文化托命之人,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国学大师

陈寅恪

首先科普一下陈寅恪名字的读音,陈寅恪是客家人,在客家语的发音中,恪读que,因此一般人称他为陈寅que。 陈寅恪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他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可以说出身名门,他曾经在德国、瑞士、法国和美国留学,研究过中国古汉语、梵文和巴利文,特别是他在德国留学四年,精通德语,网上有人说他精通十几门外语,这其实是把陈寅恪先生的外语能力神化了,语言对陈寅恪来说只是一种研究工具,他对某一种语言的深入研究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中的精通。 陈寅恪学成回国后,以36岁的年龄进入清华园,成为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王国维并称为清华三巨头,两年之后,陈寅恪与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唐筼结婚。

陈寅恪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文化托命之人,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国学大师

陈寅恪与夫人孩子们

大家都知道,民国是大师辈出的年代,但陈寅恪这么高的学问,在民国也是罕见的,他尤其擅长通过诗词、史料、文物等对古代史实进行考据。

陈寅恪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文化托命之人,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国学大师

清华三巨头之王国维

比如,他通过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考据出唐玄宗和杨玉环初次相见的地点。他通过卖炭翁中“回车叱牛牵向北”考据出长安城宫在北而市在南,他还考据出华佗这个人其实是不存在的,他原本是印度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像这种考据还有很多。当然,受史料和技术条件所限,陈寅恪的一些考据也未必就是正确的,但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历史的方法。 陈寅恪著作等身,学问极高,被称为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国学大师,中华文化托命之人。他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这不仅是他自己的座右铭,也成为了无数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

陈寅恪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文化托命之人,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国学大师

清华三巨头之梁启超

陈寅恪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文化托命之人,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国学大师

陈寅恪故居

1969年,陈寅恪先生去世,一个半月之后,他的夫人随他而去,一代大师就这样与世长辞。 广州的中山大学拥有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无数人流连于中大宽阔的草坪,古色古香的民国建筑,但其实在中大最值得一去的是陈寅恪先生的故居,有机会来广州的朋友,可以去那里膜拜一下这位真正的国学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