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围观!2018高考满分作文来了!

一年一度高考忙

也就作文能够全民参与

不信,你把明天数学的最后一条题目做一下

……

速度围观!2018高考满分作文来了!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为: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审题】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语言”。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千差万别,缤纷斑斓。“语言”既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元素,又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具有丰富厚重的意蕴。

选了我的朋友圈看到的几篇佳作,斗胆做了点评。还请方家多多指正。

速度围观!2018高考满分作文来了!

【佳作一】

一朵花的语言

□翁成

几个月前,回泰兴到初中同学家小聚,我们一帮人在堂屋里喝茶聊天。天刚下过雨,同学的小女儿拿着一把小铲子在门前的菜地里挖蚯蚓,攒了有七八条后,一起将蚯蚓埋到了院子里的一只花盆里。

我平时也养些花,知道蚯蚓可以帮花松土,但花盆内的土壤并不多,加上蚯蚓繁殖起来速度很快,容易在盆里造成很大的孔洞,使根系与盆土脱离,无法正常吸收水分,这看似对花的宠爱,其实适得其反,反而会伤害了花。

同学的女儿肯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许她认准了蚯蚓会给花松土,这样花会长得更好。

我走到院子里,想将这个道理讲给小女孩听。同学也跟了出来,他告诉我,小女孩叫小雨,今年6岁了,小雨患有先天性重度耳聋,听力几乎为零,因无法与外界沟通,小姑娘从小就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性格也比较孤僻。

我们正说着,小雨转过身,对着我微微一笑,她如碧波般清澈的眼神里,洋溢着淡淡的温暖,嘴角的弧度似月牙般完美,或许,这就是天使的微笑吧!

我愣愣地站在原地好久,小雨始终专注地捧着她的花,一会儿闻闻花香,一会又将花放到耳边,像在倾听着什么。笑意始终写在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愉悦。午后的院子里,雨后初放的阳光洒落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宁静、安详的味道。

同学看着小雨,无奈地摇头叹息。我走上前,帮她将散在地上的花土扫去,我知道,小雨拘谨的内心里,是盈着香气的。虽然她无法用耳朵聆听这个世界,却可以用心听到花倾诉的语言,她的世界是多么干净而幸福啊!

和小雨的世界比起来,我们的烦恼无以复加:高跟鞋无法拯救的身高,再怎样节食也无法甩掉的脂肪,工作的患得患失导致的间歇性抑郁……仿佛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在经历一场灾难。

几个月过去了,脑海里小雨对着花托腮凝思的画面一直难以挥去。趁着最近有空,我决定再回一趟泰兴老家。

我驱车到花都汇去买了一盆茉莉花,小小的花苞一个挨着一个,过不了多久应该就会竞相开放。我准备将它作为礼物送给小雨。我还特意去找了一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学了些简学的手语。

见到小雨,我要用手语告诉她,蚯蚓不适合放在花盆里的道理。还要告诉她,每个花盆里都藏了很多花的秘密,只要用心聆听,就可以听到它的欢喜与悲伤,听到它的忧郁与明媚,听到它起床时打哈欠的声音,甚至,听到它熟睡时,四散开来的鼾声……

【点评】

【佳作二】

听背影的述说

沈娟娟

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递感情,只是很多时候,最动人的语言,都是无声的,也许一个转身的背影,就是一段最深情的表白。

速度围观!2018高考满分作文来了!

大家都知道,《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讲述的是他的父亲在南京浦口火车站送他上学时候的情形。临行前父亲坚持要给朱自清买点桔子车上吃,然后便是催人泪下的那一幕:“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当时祖母新逝,家道中落的父亲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精神凄苦,却还是坚持在儿子面前要演好自己刚毅坚强的一面,这也许是一个即将老去的寻常父亲维护自己尊严最好的方式,也是父爱如山最朴实无华的表达,那个胖胖的、青布棉布、黑布马褂的背影是一段无声的述说,却是一段浓到化不开的父子深情。朱自清读懂了父亲的背影。

先生笔下的《背影》成就了散文史上的传奇,其实在云南蒙自,滇南的一座边陲小城,朱自清先生也曾留下了他自己的背影。 1938年,朱自清带着西南联大文学院的师生在此办学,南国的冬天不严寒,但也有别样的清冷,师生的生活都非常清苦,朱自清有一块宽宽大大的麻布,就是马车夫喜欢用来做挡风披肩的那种粗麻布,特点是便宜、厚实、挡风。风起的清晨和夜晚,先生就披着这样的披风往来与校舍和宿舍,往来于蒙自狭窄的街道,那道狭长清瘦的披风背影,特立又独行,孤寂又坚挺,仿佛在述说着这位西南联大殿堂级教授身处国破山河碎的抗战时期,那份忧国的焦虑、忧民的情怀和铮然不屈的风骨。在西南联大史料成列馆里,一张小小的南湖边师生合影见证了那段不一般的历史,岁月困苦难掩文学的情怀,新诗明亮的节奏里,有理想有信念也有远方。如果说西南联大在昆明的惊鸿一瞥,让这个文化的蛮荒之地拥有了不一样的学术风华和精神气质,那么蒙自城中,那片小小的南湖,也因为大师的背影,平添了延绵不息的文气、风骨和情怀。

今年是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听懂了吗?这份背影的述说。

【点评】

【佳作三】

想把我唱给你听

已蝶

结绳记事是算术的起源,刻于石壁的鱼骨是文字雏形,交流的你呼我应。渐至语言的丰满,饱蘸了情绪的语言是为诗,宜于吟唱的语言排序成为歌。

在岁月的长河里,语言的面目曾经简练到一个字能够通假数个意思,也曾经佶屈聱牙或冗长繁复,终于,到了今天,计算机时代,二进制的庞大构架给了语言空前广阔的平台和自由。

如果你想观察一个人,你可以看看他的朋友圈。言为心声,你说或者不说,你的朋友圈就在那里。(从来不刷朋友圈的人可自动结束阅读)

永远不发一言的人,像松鼠收松籽,把每一颗脑海里浮现的果实都藏得很深,深到自己都不能全然记忆。

只见工作不见生活的人,像勤劳的蜜蜂,工作是真的,嗡嗡嗡也是真的。

我个人偏爱那些细碎真实记录生活的朋友圈更新,得窥语言的全貌,能看到雨后笋在拔节,听到小鸟们开晨会讨论哪棵杏树可啄,对绣球在烈日下的口渴感同身受,仿佛要一起伸出筷子与他分享冒菜浇头上叽里咕噜唱着歌的炒豌豆。

桃李若不言,何以和东风?大海若不言,何以唤潮涌?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既然朋友圈的初衷就是交流与分享,何不用最本色的语言,我把我唱给你听?

嘤嘤其鸣,求其友声,求而不得,侣鱼虾而友麋鹿。转角,遇到爱。更多的无声的语言形式的存在,就是陶渊明的南山苏东坡的一溪云一张琴。

醉心于工笔描摩的人,懂花间鸟的语言;留连于烤箱焙烧的人,与坚果脆黄油粒有交谈;沉迷于萌宠喵狗的人,与小主子有言情的暗号秘语;至于园艺,从来是一曲四季叠韵周而复始的宏幅巨篇,春分见球根萌,夏至喜新荷生,秋深叹枫叶醉,冬雪候菜苔升,懂每一种花语,解每一颗草根。

生命从无到有复归虚无,语言,在时慰寂寥,去时想余温。

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问的是你,答的是你,和的还是你。

【点评】

这篇的角度比较新颖,解读的是朋友圈这种最时尚的语言,而且观察仔细,颇有心得,妙语连珠。为这份女作家的缜密心思给个满分。

【佳作四】

我爱“扬州话”

朱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句方言拉近你我他”。小时候我一口浓重的“盐城话”,被小伙伴们背后称为“小蛮子”,而他们讲的扬州话有时我也听不懂,什么“我不嘎去”、“甩大落子、”“小老卵”……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话”己逐渐取代了儿时的乡音,并且我还暗暗地喜欢上了“扬州话”,听一曲小扬剧,比看电影还过瘾,家中收藏的“李开敏、汪琴、李政成、苏春芳、周小培、楊国斌”等名角的磁带至少有几十盒。

我不是文史专家,但我知道扬州方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扬州方言既有南方话的特点,它完整地保留了《切韵》系统的入声,又有北方话的踪影,古全浊声母今读清音。正因为扬州方言有这样的根基,因而它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曹雪芹在他的巨著《红楼梦》中,扬州话时隐时现,妙趣横生。扬州评话及扬剧也是以扬州方言为基础,不断拓展与创新,深受扬州人的厚爱。

扬州话虽然沒有江南人的软绵,也沒有北方人的京腔,它是一方水土孕育出一方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充满了风趣、幽默和智慧。有时外地人听的一头雾水,而扬州人心领神会,捧腹大笑。如一句“乖乖隆的咚,”是扬州话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叹词,却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这是正宗的扬州话的标志,许多影视明星来扬州都从这句话先学起。七十年代末,我在南京上学,从校园众多南腔北调中,一听到“六角铮铮的”、“沒有说项”、“玩的”、“来丝呢”等口语,就知道这是扬州老乡同学。宿舍里的同学时常学我的口音,如晚上熄灯睡觉,涟水的卢海志同学诙谐地说:“你到哪儿充军去了?还不快挺尸”,逗得大家乐开了怀。扬州话中的一个“吃”字,就有多种语言表达,如“顺、拖、医、甩、蒲、逗、国、卡、猜、搭手、捣嗓子……”

我们扬州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情结,毕竟亲不亲,家乡亲!

当你出差或旅游在外,陡然听到一句纯真的“扬州话”时,一股浓浓的乡情会油然而升。记得2007年4月一个明月高照的晚上,当我们一行在云南丽江古街道上闲逛时,居然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听到一句:“这小城蛮波俏呢?”顿时就好象千里之外遇到了知音,如同驾驶员看到了“苏k”扬州车牌号。双方很快就搭讪起来,果然不出所料,游客是市区东花园人,那种感觉,不在外是不会体验出来的,真想与老乡弄老酒“拗”了。

扬州方言浩如烟海,听起来有滋有味。一个乡还有几种方言,老城区涵盖了扬州正宗的方言。朋友你若是到扬州来游玩,不妨去扬州的古巷走一走,品尝一下扬州正宗的美食,聆听市民正宗的扬州话,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扬州特色。

为什么扬州电视台每晚《今日生活》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主持人马伟、王小小一口纯朴的扬州话,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足见扬州话的艺术魅力。

我爱扬州!我爱“扬州话”!

【点评】

不“选”失之空泛,不扣失之“跑偏”,审题不难把握,立意见出高下。但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位身患病的文友,也是我的同乡。他在饱受化疗之苦的时候,还积极参加同写高考作文活动,可见他对生活的热爱。从这个角度说,我也给他满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