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就是未来货币?我的毛爷爷呢!

数字货币就是未来货币?我的毛爷爷呢!

无现金社会

“无现金社会”是未来经济的最高体验,在金融圈中谈的最多的也是数字资产,也就是加密货币资产,有人认为数字资产或许就是未来货币。

《 人民日报 》于 2018年04月16日在22 版发文讨论数字货币,全文如下。(原文标题为《数字货币的理想与现实(经济透视)》)

近期,全球加密数字货币价格颇不稳定,比特币从去年底两万美元左右的巅峰一路跌破7000美元,又在一天内飙升逾11%。市场巨幅波动,各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也有诸多差异。有的宣布将发行世界上第一个主权法定数字货币,表现出“力挺”姿态,更多国家谨慎观察,着眼于研究和引导。

为何如此

01面对数字货币“大杂烩”,各国的关注点可能根本就不相同。如委内瑞拉的“石油币”,本质更像是数字债务,而非货币。

02掺和了货币以外的因素,如国内政治、国际竞争等。

03数字货币在各国的“粉丝”规模与影响力不同,包括可能的负面影响,如灰色交易、洗钱等。

04各国的法律完备、监管严厉程度有异。

05各国的认知角度不同,有的关注其货币属性,有的则更倾向于作为类资产、大宗商品等。

货币概念

因此,探讨数字货币的内涵,我们必须理清一些模糊的概念。

比如,是央行主导的法定数字货币,还是民间非法定数字货币;

是加密数字货币,还是货币电子化;

是否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劣币”。

理论上

新货币经济学指出了货币消失的可能性,即法定纸币不再是惟一的交易媒介,并最终被产生货币收益、由私人部门发行的金融资产所取代。

现实上

尽管法定货币的地位仍不可动摇,但历史上也出现过各种局部场景的私人货币,如20世纪20年代货币失控的德国曾有过“瓦拉”系统。现在,带有“去中心化”特征的数字货币,更使得私人货币的挑战日益突出。

事实上

无论是传统“私人货币”,还是类似于比特币的新型“私人货币”,都对各国货币当局的“货币权力”带来影响。

数字货币就是未来货币?我的毛爷爷呢!

技术角度

全面禁止数字货币难以实现,各国更多着眼于交易中的底线监管与投资者保护,如反洗钱、市场操纵等。

广义角度

货币电子化对现有体系的冲击最为深远,因其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统计范畴、货币传导机制、支付清算的效率等。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可纳入“准货币”的资产类型不断增加,使得着眼于货币数量的政策操作与宏观指标间的相关性、联动性逐渐弱化。就狭义角度来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其自身的“货币属性”并不突出,更多被作为特殊的资产或商品,因此其实质影响往往不在货币层面,而在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方面。

有价值的实验

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是自然演进的,而是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的必然结果。

虽然加密数字货币存在众多缺陷,但也是具有价值的实验,尤其是在超主权货币探索方面。

与贵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的价值依托有所不同,其面向的是数据时代的“交易基准共识”的发掘。当然,如果受到太多价格波动、投机炒作、通缩限制等影响,加密数字货币在支付功能方面无法真正落地,则只能距离“货币实验”越来越远,或者成为某种特殊的基础“数字资产”,或者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

央行行长如何看待

Q:今年人民银行是否会出台新的措施,以及人民银行如何看待区块链?

数字货币就是未来货币?我的毛爷爷呢!

易纲:我们确实认为,虚拟货币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比较少,并且其中有一些投机行为,甚至还有一些洗钱行为,所以人民银行对虚拟货币一直比较谨慎。

但实际上,在目前全球对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的研究中,中国是走在前列的。中国正对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以及金融科技进行研究,来探讨如何以最好的形式服务实体经济,并且要安全发展这些技术,来避免可能的负面影响。

整体来说,我们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同时我们也在研究如何发挥数字货币的正能量,让其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