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抵消了“二孩”政策帶來的人口紅利延續和老齡化壓力減緩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發展到新世紀後已經被相當多的有識之士看到了切實的弊端。“人口紅利”問題最先出現在我們的面前。2010前後開始頻繁出現在新聞上,各行業的招工難、用人荒問題其實是“人口紅利”逐漸弱化消失的比較早也是最直觀的體現。更讓人不安的其實是暫時沒有爆發卻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中國社會未來20-30年就要面對集中式巨量的人口老齡化現象的爆發。

放開長久以來的計生國策,讓“二胎”政策落地刻不容緩,這是對抗“人口紅利”消失的無奈選擇。得益於中國經濟發展開始脫離相當部分廉價的密集勞動型產業,創新型經濟,高科技產業的興起,在近20年內這種人口紅利的消失不會重創中國的經濟發展,可以說中國堪堪躲過一劫。如果出現日本式的那種人口低增長率,甚至負增長,中國崛起之路必然要嚴重影響。但是不管什麼產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口繁榮,僅靠龐大人口基數帶來的計生政策下那些出生率,危機依然可能在不久的未來爆發。中國社會老齡化現象現在已經開始出現,尤為嚴重是老齡化趨勢30年內將會呈爆發式的增長,帶來大量的社會問題,養老和國家養老金政策也會有巨大的壓力,有人甚至擔心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國家的養老金政策會有崩潰的危險。

2013年計生委開始有考慮放開“二胎”的消息流傳出來;2015年的消息是計生委正在抓緊落實政策的出臺;隨著“單獨二孩”政策出臺,最終我們看到了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落地。眾人歡呼,有識之士和專家學者們鬆了口氣。雖然來得慢了點晚了點,但總算還是來了。

然而“二孩”政策先不說它要看到實際效果需要近20年,就預估的效果來看其實也並不樂觀。2014有著名的人口學家在權威期刊發表論文稱:如果全面放開二孩,中國每年人口出生率會達到驚人的近5000萬。按這個標準來說對抗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不成問題,甚至在這個數字的推論下不需要多久中國又要開始出臺生育的緊縮政策。帶著對未來的期待和不確定的惶恐,新計生政策在2017年迎來了一次檢驗。國家統計局權威發佈2017年人口出生數據,沒有5000萬的所謂峰值,僅僅是1700多萬,和預期的數字相差甚遠。讓人真正驚訝的是這還是放開二孩後的數據,其中35%-45%屬於二孩,沒有這項二孩政策,出生率會是怎樣的低?

為什麼二孩政策沒有預期中的實現人口大量增長?“丁克”現象從一個小眾行為到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思考,生養一個孩子究竟意味著什麼?撫養一個孩子需要大量的時間,教育所需的高昂成本,以及生活、教育觀念不同產生的家庭衝突,這些必然令年輕家庭望而卻步。同理,已經生養過一個孩子的家庭也要思考上面的現實問題,所有雙倍的支出成本以及再來一次的撫養經歷,還有中國社會特有的男孩婚嫁時的鉅額支出。拋開“丁克”問題不談,中國的城市居民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渴望要第二個孩子。因為對他們來說,要二孩太貴、日子會太不舒服。統計數字也證實這種疑慮。2016年底中國婦聯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一孩家庭不想生育二孩,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家庭經濟狀況、父母的工作壓力、幼兒園少等擔憂,抑制了人們對二孩的渴望。

中國機構的預測顯示,2033年前後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4億。也許這個預測結果並不權威但很有參考價值。沒有年輕的勞動力,不僅意味著經濟和國家的發展會遭遇阻力,還意味著沒有人來填補養老金的缺口。對年輕人來說,基本上就意味著生命不息,工作不停,奮鬥不止。

是什麼抵消了“二孩”政策帶來的人口紅利延續和老齡化壓力減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