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上百件国宝级私人藏品捐献给国家,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几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个为了纪念收藏家张伯驹的展览,“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民国时期,国家动荡,文物纷纷外流,就是张伯驹挺身而出,倾尽家财,购买了大量文物,并妥善加以保护,为我国文物保护和研究做出杰出贡献。

将上百件国宝级私人藏品捐献给国家,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伯驹

张伯驹是何许人呢?民国时流传着“民国四公子”的称谓,是四个名门望族少爷的合称,具体是哪四个人,有着不尽相同的说法,其中多数认为是:张学良(东北奉系大元帅张作霖之嫡长子);袁寒云(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次子);张伯驹(直隶都督张镇芳之子);溥 侗(清朝皇族,加郡王衔恭勤贝勒载治之子)。后人总结这四人,选老公选张伯驹,找情人找袁克文,觅知己选张学良,做朋友溥侗当仁不让!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张伯驹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他前后娶了妻妾四房妻妾,因为他的生活境遇变迁,前三个都陆续与他离婚,最终与她终老的是他最后一房——潘素。潘素是民国时期的女画家,这几天我们会专门聊她,这里不多赘述。

将上百件国宝级私人藏品捐献给国家,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伯驹与夫人潘素

这场展览展出的是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三个单位所藏张伯驹捐赠书画,每家单位按照文物的时代为序,展品数量33件套。故宫博物院收藏最多,张伯驹先生《丛碧书画录》著录中的古代书画22件都在故宫,几乎每一件都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这次展览5月6日结束,机会难得,有想看的,现在去还来得及。虽然有一部分文物现在不适合展出,如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卷、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等,但是都有复制品来替代,别小看复制品,几乎与原件没有差别。

将上百件国宝级私人藏品捐献给国家,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陆机《平复帖》

1960年,张伯驹将他已经收藏的117件珍贵的法书绘画作品,编写成《丛碧书画录》,几乎每件有历代著录,且大多流传有绪。他的收藏中,晋代陆机《平复帖》是我国传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迹;隋代展子虔《游春图》为传世最早的一幅独立山水画。这两个“最早”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上为开篇述祖之作。

将上百件国宝级私人藏品捐献给国家,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展子虔《游春图》

他收藏的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和李白《上阳台帖》,都是这两位诗人唯一传世手迹,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李白的《上阳台帖》当年张伯驹是做为礼物,送给毛泽东主席本人的,毛泽东对着个孤贴爱不释手,但是,毛泽东自己规定国家领导人收了礼物都要上交,最后也只能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展览现场最值得注意的展品有: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西晋陆机 《平复帖》卷;明代唐寅《王蜀宫妓图轴》;宋代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宋代杨婕妤《百花图》卷;元代钱选 《山居图》卷;唐代诗人李白《上阳台帖》卷;宋代范仲淹《道服赞》卷;宋代黄庭坚《诸上座帖》等。

将上百件国宝级私人藏品捐献给国家,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宋代杨婕妤《百花图》

张伯驹的人生纵跨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建国后,其私人藏家的身份在有所转变。出于爱国情怀,1956年,他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了八件国宝级藏品。当时,张伯驹还收到了时任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的褒奖状。

将上百件国宝级私人藏品捐献给国家,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的褒奖状

1962年,经过陈毅介绍,张伯驹到吉林省博物馆担任副馆长,在吉省林博物馆工作期间,他对馆藏文物做了大量考证和鉴定工作。为丰富馆藏,他还奔赴北京、上海等地收购书画作品,购入有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等书画家的作品,其中,明清书画、扇面和名人书札也被列为收购的重点,馆藏书画的征集方向得以奠定。

张伯驹在《自述》中提到,自己的收藏“宗旨是为保存研究国家的文物,研究工作终了,将来是贡献于国家的。今天,我们能到博物馆能看到那么多传世文物,离不开想张伯驹这样的有识之士,以保存研究国家的文物为己任,无私的奉献了一生,几乎倾尽所有。看了这个展览,我们除了记住和感慨这些作品,也应该记住这些作品背后的人,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