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一首豪迈悲壮的爱国之作,永传后世

1192年,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这一年是他自孝宗淳熙十六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的第四个年头。诗人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改变。然而,主上无能,朝无贤臣,北伐无望,诗人的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的大意为: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一首豪迈悲壮的爱国之作,永传后世

僵卧孤村不自哀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首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孤”三个字,写出了诗人年老体衰、卧病在床、孤独寂寞的现实处境。对于老年人而言,最悲哀的就是生命正在逝去,人生即将走到尽头。这本是让人十分痛心、令人非常同情的事,但是,诗人却没有沉浸在这种悲哀中,“不自哀”三个字一转,立时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所以他要表明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

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一首豪迈悲壮的爱国之作,永传后世

尚思为国戍轮台

次句“尚思为国戍轮台”,不仅仅是诗人的自我表白,更是出自他内心的强烈的愿望和迫切的呼声,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诗人的一生,是以收复国土、报效祖国为使命的战斗的一生,但是,他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以致老病孤村,僵卧床箦。因此,他不甘心,不想放弃,如果国家需要,朝廷允许,即使老迈,也会重新拿起武器,奔赴疆场,为国效力。一个年迈的老人,被朝廷弃置于一个偏僻的村落,还想着卫国戍边,这样的一种爱国热忱,何等可贵!这样的一种爱国精神,何等感人!

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一首豪迈悲壮的爱国之作,永传后世

夜阑卧听风吹雨

后二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紧承上两句而写。人老本就少睡,因“思”更是夜阑不眠,在这样的一个风雨之夜,诗人当然更不能眠,也就更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诗人本就正思“为国戍轮台”,自然会由室外的风吹雨打联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于是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这里的“梦”,可能是诗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自然形成的真实梦境,也可能是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为实现愿望自己构筑的虚拟梦境,即所谓“痴情化梦”。但不管怎么样,“铁马冰河”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和他的愿望的呼声,这一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传达出一个时代的正义的力量。

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一首豪迈悲壮的爱国之作,永传后世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所有的爱国诗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诗歌史上写下了极其厚重的一笔,也以豪迈和悲壮的风格为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并以其永恒魅力永远影响着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