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碰上贗品怎麼做?撤!但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贗品辦大展覽……

這年頭,贗品多如牛毛,就算是博物館也不能避免。

博物館碰上贗品怎麼做?撤!但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贗品辦大展覽……

《蓋蒂青年雕像》

這不,最近,美國蓋蒂博物館(Getty Museum)撤下了藏品《蓋蒂青年雕像》。經歷了多年的爭議和研究,博物館官方終於正式宣佈此古希臘風格雕像為現代仿製品。

可是,這個雕像自1985年以900萬美元的價格被博物館購買後,它已經出現在公眾面前30多個年頭了。

博物館碰上贗品怎麼做?撤!但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贗品辦大展覽……

無獨有偶,這樣的事情,早幾十年就發生過了。

大都會博物館也曾展出過贗品,比如一組伊特魯里亞陶製兵俑雕像。這三個人物雕像購於1915-1921年,聲稱發掘於意大利的某田間,其實是工廠製造的產品。1933年作品開始展出,直到30年後有學者提出質疑,作品才被撤下。

博物館碰上贗品怎麼做?撤!但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贗品辦大展覽……

1933年,伊特魯里亞陶製兵俑群雕在大都會博物館展出時的場景。

是的,從一個正常人的思維來說,博物館理應展覽的都是真品,珍品。那既然是贗品,就撤下吧,沒必要為此拉低了同館其他的真品、珍品的檔次不。

但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最近幹了件大事兒!

最近,也就是剛過去不久的“國際博物館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了“偽好物:16-18世紀及其影響”特展,不可謂不“高大上”!

博物館碰上贗品怎麼做?撤!但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贗品辦大展覽……

特展現場海報

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小九借花獻佛,給大家奉上展覽時間和特項安排,看下圖:

(注:本次展覽分為前後兩期,其中前期將於6月25日關閉,其中布展一週,7月1日後期展覽開放參觀,持續至9月25日。)

博物館碰上贗品怎麼做?撤!但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贗品辦大展覽……

根據所瞭解到的信息,我們知道:

簡單的說,後來者臨摹前人的作品,其中臨摹質量還不錯的作品,被稱為“偽好物”。(誒,不就是仿製得不錯的贗品嘛~)

在我國最早出現“偽好物”這個詞,是北宋大書畫收藏家米芾看到一件傳為鍾繇《黃庭經》時的評價,他認為這件作品雖然是唐代的摹本,但是臨寫的非常好,當時就用了“偽好物”來肯定這件摹本的藝術價值。

博物館碰上贗品怎麼做?撤!但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贗品辦大展覽……

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在展覽畫冊前言中也說到:

“本展覽的核心是以往被視為缺乏價值的明末清初的傳承作品,通常被稱為’蘇州片’…….長久以來在學術界和鑑藏界,’蘇州片’幾乎等於’明末清初的偽作’或者’粗製濫造’的同義詞,不但評價欠佳、研究論著稀少,當然也絕不是博物館舉辦展覽的首選。然而,’偽作’的原因相當多元,’偽作’的品質也存在不同高低的檔次……但是無論’摹本’或’偽作’,尚存有品質精良而值得珍重的佳作……明末清初的’蘇州片’,確實是值得我們關注和開發的’偽作’新領域。”

博物館碰上贗品怎麼做?撤!但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贗品辦大展覽……

特展現場,下面是黃彪《畫九老圖》,上方是了劉松年的《會場九老圖》

【上文所說“蘇州片”是指:對蘇州地區商業性仿作的一種稱呼,尤其是在蘇州山塘街專諸巷和桃花塢一帶聚集著一批民間作畫高手,專以製作假畫為業,所造假畫統稱為“蘇州片”。】

是的,這點小九倒是非常贊成。在造型以及價值上,贗品都不能和真品相提並論,但它們仍舊能吸引人們到博物館中去,吸引人們去關注真實的歷史和古代的文化。

博物館碰上贗品怎麼做?撤!但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贗品辦大展覽……

就我們外行人看文首舉例,蓋蒂青年雕像已經被展覽了30餘年,其真偽性雖然重要,但博物館的功能,不就是要吸引人們五關注真實的歷史和古代的文化麼?贗品雕像代替真品雕像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值得被好好對待。

基於這點,大英博物館做得也不錯:

大英博物館藏的一個水晶頭骨,被稱為“阿茲特克的死亡象徵”。後來科學證明這些頭骨既不創作於遠古時期,也沒有超凡神力。而電子顯微鏡更是證明這些頭骨是在19世紀用現代工具製成的,也就是俗稱的贗品。

博物館碰上贗品怎麼做?撤!但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贗品辦大展覽……

怎麼辦?他們在官方網站上仍然保留對頭骨的介紹,也沒有修改網頁,增加“假”、“偽造”等字眼,卻是增加了關於頭骨的真實說明,並希望通過這個贗品頭骨,為大家帶去更多的阿茲特克文化。

願文化源遠流長,藝術永不斷流。關注盛世九五,更多好料等你來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