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適合新手,又要減脂快,也就這種運動了,沒有之一!

對於新手,會問什麼運動可以快速減脂;對於老手,心裡最清楚不過什麼運動可以快速減脂,其實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有氧運動,而有氧運動不是靠瞬間爆發力實現的,它最重要的一個衡量標準就是持久,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持久運動真的很累,沒有辦法堅持,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要適合新手,又要減脂快,也就這種運動了,沒有之一!

完全不是

我們無論從專業知識還是平時的經驗都能得知【有氧運動需要堅持30分鐘以上才會有效】,這30分鐘並不是要求你累死累活的練30分鐘,而是要舒適的,並且能夠讓你堅持的30分鐘運動。

其實每個人在通過有氧運動的過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舒適燃脂臨界點】。

人們常說的,「有氧運動要堅持 30 分鐘以上才有效」,這 30 分鐘並不是累死累活的 30 分鐘,而是舒適的、可以堅持的 30 分鐘運動。經常通過有氧運動燃脂的人,都可以在運動中讓自己處於這種「舒適燃脂臨界區」

只有找到自己的臨界點,才能持久的通過有氧運動減脂。

找到自己的「舒適燃脂臨界區」,才能長時間通過有氧運動燃脂。

要適合新手,又要減脂快,也就這種運動了,沒有之一!

運動中的燃脂臨界點

其實大家都知道,沒有強度,太舒服的運動一定時間內消耗能量少,就算長時間也無法消耗足夠的能量,比如:散步,一般來說,高於50%最大心率運動,才能有效消耗熱量。

我們知道,強度太低,太舒緩的運動,比如散步,單位時間內消耗的能量太少,很長時間也無法消耗足夠的熱量。一般來說,高於 50% 最大心率的運動,才是能有效消耗熱量的運動

要適合新手,又要減脂快,也就這種運動了,沒有之一!

現在我們知道了如何保持燃脂,那麼怎麼樣才能保持舒適呢?

舒適的與否是與疲勞臨界點有關係的

運動中的疲勞感是阻止我們持續運動的重要原因,而在有氧運動過程中,衡量我們疲勞的主要標準時【心肺疲勞】

在我們做力量運動時,有時候會感覺很累,肌肉酸、沒有力氣,比如拉伸、俯臥撐時--這主要是【肌肉疲勞】的表現形式。

在有氧運動中,如果我們覺得累,並不是肌肉累或者沒力氣,而是我們的心跳太快或者呼吸無法跟上--這種疲勞就是【心肺疲勞】

走路、騎行、跑步都屬於有氧運動,在有氧運動過程中對氧氣的使用要求很高!

讓我們感到疲勞的強度一般來說是 70% 以上的運動強度!

因為在這個強度,人體逐漸達到無氧運動的強度,人體獲取氧氣的能力逐漸無法達到需求,乳酸等各類代謝廢物無法被及時清除,所以就會隨著運動的持續,疲勞感逐漸累積,越來越累。

要適合新手,又要減脂快,也就這種運動了,沒有之一!

因此在【心肺疲勞】和【有效燃脂】之間的就被我們稱為【舒適燃脂臨界區域】,基本上是心率為最大心率的50-60%,我們需要長時間的燃脂運動都要保持在這個區間裡。

【舒適燃脂臨界區域】不好把握?

理論上我們看似簡單易懂,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無法體會到這個區域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聽上去很簡單,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沒有體會到過「舒適燃脂」的感覺呢?

要適合新手,又要減脂快,也就這種運動了,沒有之一!

這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因人而異,有些人心肺能力差或者體重大,走路與跑步之間,會出現一個強度斷層,剛好讓人無法保持在【舒適燃脂臨界區域】進行運動

走和跑是兩種運動方式,不同的人對於這兩種運動方式的適應是不一樣的。經常會有這種狀況出現:

比如我們快走的時候,心率只有 100 次/分鐘(約最大心率的 45% ),低於燃脂有效臨界點;

一旦我們跑起來,就會感覺非常的吃力,心率達到了 160 次/分鐘(約最大心率的 75% ),超過了運動疲勞的臨界點。

要適合新手,又要減脂快,也就這種運動了,沒有之一!

對於新手來說比較尷尬,跑步強度高堅持不下來;走路強度不夠又不夠燃脂,剛好出現了斷層。

突破斷層,找到自己的臨界區

對於新手來說,需要在舒適燃脂去持續運動,

就需要將走路和跑步交替結合,進行燃脂

我們在健身不要和別人比,別人能堅持8甚至10的配速跑30分鐘,你就想嘗試下,然後被打擊,沒必要。

原來無法堅持跑步,混搭入走路,加起來就變成了舒適燃脂的走跑交替運動--當跑步感覺疲勞時,開始走路,讓心率回到舒適狀態,然後在跑步,如此循環。

要適合新手,又要減脂快,也就這種運動了,沒有之一!

這種方式最適合新手、心肺功能弱以及本身體重較大的人,可以非常輕鬆的通過走跑消耗更多的熱量。

這種方式最適合新手、心肺功能較弱或者體重較大的人使用,可以輕鬆地通過走跑消耗很多的熱量。

每個人的心肺功能差異巨大,相同的速度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意味著不同的心肺強度,而通過心率檢測是最好的判斷是否處於【舒適燃脂臨界區域】的方式。

對於沒有心率檢測設備的人來說,通過談話測試是一種有效的控制方式:

要適合新手,又要減脂快,也就這種運動了,沒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