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多久洗一次澡?

董小敬的遊戲人生

中國人對洗澡這件事其實並不怎麼上心。很多地方迷信甚至終身不洗澡。洗澡是件奢侈的事,尤其是在北方。一年有半年的時間無法洗澡,沒有浴缸,又需要燒水,在中國古代,嚴格來說,經常洗澡一直是少數人的高級行為。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洗澡分的很細,

沐,濯發也;浴,灑身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

可見在古代,如果說洗澡,不過是洗手洗腳而已。先秦時有專門洗澡的假期,每五日公務員放一天假,稱為“休沐”,具體洗不洗,就看個人家庭情況了。不過三日洗頭,五日洗澡的說法也這麼流傳開來。

女子自然是比男人愛乾淨。但古人更多的洗澡,大多是擦身體,比方傳說一輩子不洗澡的蘇麻喇姑,也都一定會有擦洗身體的。只是不泡在水中而已。

關於女性最有名的描寫當然是《長恨歌》中的描寫。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皇家氣派自然不同,楊貴妃承恩澤的前後都要洗澡的。至於什麼叫承恩澤,你還是去度娘吧。但就算是楊貴妃,也要唐明皇恩賜她可以使用華清池,不然那個池子,不是誰都可以使用的。



現在查文獻,經常看到的都是周代關於沐浴的規範。《禮記》中記載了大量關於洗浴的規定。比方“休沐”日如何洗浴,丈夫和妻子不可以同浴,子女要定期燒水為父母洗澡等等,可惜禮崩樂壞之後,人們對洗澡也開始羞於啟齒了。

這些當然都不是指老百姓了。普通老百姓要麼就直接跳進河裡細細,要麼揹人的水裡洗洗。所以草莽中就有了很多傳說。董永和七仙女,牛郎和織女,豬八戒和蜘蛛精,這些人都是草莽人士,所以洗澡就直接跳水裡搞定了。自然也沒那麼多講究。但看人洗澡抱得美人歸還是別幻想了,十有八九會像豬八戒一樣被收拾一頓。

比較起來,南方還是比北方好洗澡,天氣原因很關鍵。春秋到秦漢,洗澡越來越變得隱私起來。 都羞於啟齒。也偷偷摸摸。真正的全民洗澡,還是這三十年的事。甚至傳說古人只有三次洗澡,出生,結婚,死亡。這自然也靠不住的。

我是君箋雅,偶爾也侃侃紅樓以外的文學和歷史。歡迎大家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君箋雅侃紅樓

這種事情都是因人而異吧!又沒有固定的時間,《周禮》記載,“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意思就是你得有能力讓客人三天洗一回頭,五天洗一次澡。

漢朝記載是五天洗一次澡,唐朝記載的十天洗一次澡,這叫“沐浴假”,就是放你回去洗澡,由此可以看出,這應該是普遍性的標準,女子應該也是如此,但是這裡就得分好幾種情況,可以說是因人、因地而異。

首先:對於窮人來說,她們洗澡是沒有好的條件的,不會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還有花瓣,只能自己在家中打水用毛巾擦身體。


其次:對於富人來說,那她們是隨時都可以洗澡,她們本就在家中相夫教子,古代人一直因頭上長蝨子而煩惱,所以她們大多隻要有機會就會沐浴,針對這類富貴女子,她們幾乎可以天天洗澡。

最後:那就是地區差異了,有的地方及時你有錢沒有水,也是白搭,一般這樣的地方都有個習俗,一生下來就洗三次澡,出生、結婚去世各一次。

當然每個時期也不同,要知道她們多久洗一次澡就得了解每個時間段的情況。

原始社會就很隨便了,他們無論男女,都是直接跳入河中洗澡;

西周時期就形成了沐浴制度了,他們制度規定,祭祀祖宗前要沐浴、諸侯朝見天子要沐浴,晚輩要五天燒一次水為父母洗一次澡,三天燒一次水為父母洗一次頭等。

秦漢時期也大多是五天洗一次澡,這個時候這些女子家中都有沐浴的設備,把溫水倒入木桶中,享受沐浴。

唐朝以後,對沐浴的要求就高了, “浴用二巾,上 下綌。出 ,履蒯席。連用湯,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屨,進飲。”大概的意思是坐在浴盆裡擦身,要用兩塊巾,一塊細葛巾,擦上身;另一塊粗葛布,擦下身。擦乾淨後,出浴盆,踩在用蒯草的莖編織的席。蒯席粗糙,用腳磨蹭,刮足垢。再在放香草煮的浴湯裡洗一遍,踩在蒲草編織的細席上,披上一塊布帛或衣衫。等到身上幹了,才穿好衣服,穿上鞋。



這裡要求極其嚴格,已經把沐浴發展成一種禮俗了,宋朝更是有了公共澡堂了,這些女子都可以去澡堂洗澡,只要有錢隨時都可以去。


一般歷史記載也大多是富人的事蹟,以上也大多是富人的沐浴方式以及間隔的時間,窮人如果家裡沒有木桶,那就去河裡洗,實在不好意思就在家打水擦拭身體也行。


羽評歷史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在古代沒有發達的自來水系統、沒有水暖氣,如果是在一些鄉下地區還好,旁邊還有個溪流河流,男人和小孩們可以毫不顧忌的到河裡洗澡。

但是古代的女性就不同,因為有著諸多的顧忌,所以她們不能像男人、孩子一樣無所顧忌,因而她們洗澡的次數就非常少了。

古代雖然沒有自來水,但是他們有著專門的井,不過在古代那個沒有機器的年代,尋常人家是很難擁有一口井的,除了一些大戶人家之外,其餘幾乎是一個村莊、一個小鎮的人共用一口或幾口的井,所以水的珍貴性就凸現出來了。


(古代的井)

古人的生活也很簡單,男性平常耕田做些活計,女性除了給男性打打下手之外,大多時候是做些養蠶織布的工作。

因為沒有夜生活的原因,他們是睡得很早的,所以他們一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做飯洗衣服,能留給洗澡的時間是很少的,所以相較而言,古代的女性是要隔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挑出專門的時間洗澡的。


古代的皇帝為了給官員們洗澡、洗頭髮,會給他們放兩天專門的假來做這件事情

相信大家在看歷史的時候,經常會注意到在一些重要節日或者特殊時刻,人們往往會提及到“沐浴更衣”這個詞。

相信大家在看到這些說法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些奇怪,可能有人會覺得洗澡換衣服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不是每天都要做的嗎?怎麼在古代還顯示重要性了呢?

我以前也產生過這種想法,不過後來我在看一些歷史資料的時候發現是我想得太簡單了。

因為古代跟現代是完全不一樣的,古代基本上在朝為官的人,因為為了保持身體不散發臭味、頭髮上不露出太多的油,以免影響到皇帝的龍眼、龍鼻,所以古代的官員們是每隔五天放兩天假的。

(古代官員沐浴)

古代的男性留著長頭髮,所以每隔三天,皇帝會給他們放一天假專門來洗頭髮,這就叫做沐。

而每隔五天皇帝也會給他們再放一天假,專門清洗身上,以防止出現酸臭味,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浴。

不過這只是相對於官員們來說的,因為朝堂是一個國家最威嚴的地方,是最注重形象的,所以皇帝才會特意給他們放假洗澡,他們才會在水資源那麼不足的時候,花費很多時間清洗長到腰間的頭髮,慢慢地搓洗身上的汙垢。

古代平民女子以及達官貴族女子在冷、熱不同時期的洗澡時間

那如果放在達官權貴們的夫人身上就不一定了,她們雖然身份尊貴,但平常主要面對的是一些下人和自己早已相密無間的丈夫,她們是不會那麼頻繁地洗澡的,她們一個月內洗澡的次數寥寥無幾,大概不超過三四次。

她們平常之所以會洗澡,是因為她們每個月都要上山求道拜佛,進入寺廟裡面祈禱,在諸如此類的關鍵日子裡,才是她們願意不顧麻煩、花費時間洗頭髮的日子。

而這也僅僅是達官貴人的夫人們,如果放在一些平民女子身上就不一定了,一個月能洗兩次澡其實就算得上很不錯的事情了。

而且這還是夏天的時候,因為古代一般的王朝統治區域都處在嚴寒的北方,古代是沒有熱水器和暖氣的,古代的房子也因為是木質的結構、窗戶平常糊的都是薄薄的紙,根本抵禦不了外界直逼進來的寒氣。

(古代不禦寒的窗戶紙)

冬天河面、井水也大都結冰,取水非常困難,最重要的是每年冬天的柴火也特別貴。

古人不是有句話說嗎,柴米油鹽醬醋茶,柴火的地位甚至還排在了能維持生命的米之前,平時除了用來做飯之外,拿來燒火取暖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在這個時候更加就不會有人拿珍貴的柴火來燒大壺大壺的熱水專門洗澡了。

所以古代冬天的時候,在比較偏北方嚴寒地區,地位不是很高的女性很可能一個月、兩個月只洗一次澡,甚至一整個冬天可能都不會洗澡。

不過這個時候地位的差別性也顯示出來,雖然達官貴人的夫人女眷們因為寒冷不會像夏天一樣一個月內洗三四次澡,但基本一個月洗一次澡的習慣還是有的。

(古代女子洗頭沐浴)

古代妃子們洗澡和南方潮溼地區的女子們洗澡

如果我們將這件事情放到皇帝的妃子們身上,那就更加不同了,因為皇帝身份的尊貴,他是不可能忍受得了自己的妃子們有絲毫的味道或者不潔的,夏天他們洗澡幾乎是每日一次的。

而冬天的時候也會有一大幫專門的太監經常地為她們燒開水,服侍她們們洗澡。

然後當妃子們從浴池裡出來的時候,又會有人專門拿上保暖的貂皮、獸皮給妃子們披上,這樣根本就不會遭遇到太大的嚴寒 。

(古代妃子沐浴)

不過我們上面說到的是氣候乾燥缺水、冬天又極度嚴寒的北方,如果放在氣候溼潤、大雨小雨頻繁的南方來說就不一樣了。

因為水資源的充足,南方的女性洗澡是很頻繁的,因為身上經常流汗的原因,不洗澡根本忍受不了,每天洗澡的情況在南方的是會經常出現的,不過因為頭髮的難打理,所以她們可能隔一兩天就隨便用水沖洗一下身子,然後就開始結束了一天的生活。

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洗澡方面,南方潮溼地區的女子們是與皇帝的妃子們有著小小相似的。

所以說古代女性洗澡的次數實際上是要分地位、地區的,一般偏北方的地區因為水源的稀少、不像南方那樣一流汗就把衣服沾得溼乎乎的,所以她們一般是一個月洗三四次澡的,冬天的時候因為太過於寒冷基本上是一個月一次、或者兩個月一次,而南方因為水資源和氣候不同,女性們洗澡是很頻繁的。


孤客生

古人(包括古代女性)多久洗一次澡,這跟時代與地區有關。漢朝時候的沐浴習慣肯定跟明朝時候的不同,北方人洗澡的頻率也肯定跟南方人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我就來說說元朝人的洗澡習慣吧,因為記載元朝風俗《馬可·波羅遊記》正好提到了元人洗澡的頻率。

《馬可·波羅遊記》寫道,杭州的街道上有許多浴室,有男女僕人服侍入浴。這裡的男女顧客從小時起,就習慣一年四季都洗冷水浴,他們認為這對健康十分有利。不過這些浴室中也有溫水,專供那些不習慣用冷水的客人使用。所有的人都習慣每日沐浴一次,特別是在吃飯之前。

《馬可·波羅遊記》又寫道,“契丹省”的居民眾多,灶也就特別多,而且燒個不停,再加上人們沐浴又勤,所以木材的數量供不應求。每個人一星期至少要洗三次熱水澡,到了冬季,如果力所能及,他們還是一天要洗一次。每個當官的或富人都有一個火爐供自己使用。

按照《馬可·波羅遊記》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宋元時期,北方城市的居民每週洗三次澡,南方城市的居民每天洗一次澡。


吳鉤的鉤沉

俗話說,“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雖然古人這麼說,但是真正能做到這句話的地方還是有限的,古代女性洗澡的頻率要看家庭狀況或者說身份地位的不同,以及生活地區的不同,還有就是一些傳統觀念的約束。


如果是貴婦或者家裡十分有錢,生活水平很高,那麼這家的女性洗澡頻率相對來說肯定高一些。這些人不用怎麼勞作,所以穿的很體面,洗澡也成了家常便飯了。但是窮人就很難說了,在一些晚晴的照片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衣衫襤褸的百姓都是蓬頭垢面,不用想也知道他們經常不洗澡,這也沒辦法,連吃飯都是問題,又怎麼會想著去洗澡呢!

古代不同地區的女性洗澡頻率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之大所造成的現象了,在北方,相對水少,所以洗澡的成本高,窮苦人家就很少洗澡了。但是在南方,女人洗澡的頻率高很多,想一下,家家門前有清泉,而且常年溫和,用器皿打些水回家就能洗個澡,古代的河水比現在乾淨多了,所以南方人洗澡很容易。不過,相對於女人,男人們洗澡就可以多一些,穿個大褲衩就能下河游泳。



其實不用太多考究,我是安徽農村長大的,小時候村子裡的人洗澡就很少,一般是夏天幾天洗一次,壓水機裡的水打上來在院子裡衝個涼,但是在冬天沒有幾戶人家隔三差五去洗澡。本世紀初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古代的農村了!

剛剛說的一般是在清朝,以前看過一些紀錄片,說的就是傳教士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而再往古代看,就很難說了。漢朝,唐朝和清朝肯定不一樣,清朝末年民生凋敝,人們窮苦不堪,而漢唐大部分時間國富民強,所以按道理漢唐時期洗澡的頻率更高些,當然了,個人猜測,這個沒找到什麼資料。但是漢唐時期,古人洗澡的繁文縟節就多了,《禮記玉藻》中就非常簡明地介紹了古人洗澡所要遵循的整個流程。



秦漢時期的古人是很講究衛生的,“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就是說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這頻率放到現在有些地方也可以接受。除了這些,有些傳統風俗也是要求洗澡的,比如說,結婚前要洗一次澡,女人生完孩子要洗一次澡。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潁州小史官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很多人會這麼想:古代洗澡兒頻率一定不會太多。在現代社會,家家都有熱水器,哪有熱水器的可以去澡堂兒洗淋浴,最次的在農村家裡也會有個熱水器,可以說洗澡兒方便而省事兒。在古代呢,雖然洗澡兒的工具沒有現代那麼先進,但是也沒有阻擋古代女性愛乾淨,講衛生的步伐。

其實古代人也是很講究衛生的。我們在電視劇中,會看到些女子洗澡兒的方法,在木桶裡沐浴,還放許多的花瓣,《還珠格格》中,香妃洗澡兒,在水中放花瓣,讓自己的身體有香味,引來蝴蝶。還有的女子直接在隱蔽的河水裡洗澡!但不是所有人都會以這樣兒的方式洗澡!

現代儘管我們生活在家家都有熱水器的時代,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天天洗澡,也有不洗澡的。所以,洗澡兒的和不洗澡的原因有好多因素。古代也是一樣,洗澡的頻率與環境,經濟狀況,習俗,個人喜好幾點因素有關。

與環境有關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無論生活在什麼地區都能洗澡,幾乎每個酒店或旅店都會有洗澡的地方,即使生活在乾旱地區。古代就不一樣,如果生活在附近有河有海的地方,還可以,打水洗澡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如果生活幹旱地區,那洗澡可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有的人這輩子都不會洗一次澡。

與經濟狀況有關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過,楊貴妃泡華清池,泡溫泉,在古代就有泡溫泉的意識了,但是並不是很普遍。泡溫泉不是一般貧民百姓能泡的起的。

這讓我想起我想時候,家裡生活在農村,生活比較拮据,那個時候還不流行熱水袋,洗澡兒次數都是有限的!父母白天辛苦幹活,到了晚上終於有了休息的時間,也就沒有洗澡這個概念了。

與習俗有關

古代洗澡不是簡單的一件事,古代祭祀是很隆重的事情,必須隆重的對待,所以必須把自己洗的乾乾淨淨!

這個很現代一樣,每逢新年都會穿新衣服,前幾天洗個澡,乾乾淨淨地迎接新的一年。

與個人喜好有關

這個我想大家也明白,有的人就是愛洗澡,天天洗,甚至有潔癖,有的人就是不愛洗澡,甚至好幾個月都不洗。古代人有一個奇葩女子,就是孝莊皇后的侍女蘇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甚至把洗澡兒的水都喝掉!

古代人洗澡有規定

在先秦時代,有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洗澡的說法,到漢代,更是明文規定五天放一次假洗澡。

就寫到這裡啦!晚安!


史論縱橫



這個應該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要看在什麼地區,什麼人家,都會有不同的習慣。

如果不幸生活在甘肅地區,就算是富貴人家也是不可能天天洗澡的。對於普通人家,一輩子可能就洗不了幾次澡。女人一生從禮儀上也就洗三次澡,出生時洗一次,結婚前洗一次,死的時候再洗一次。這三次是必洗的,其它時間洗不洗就要看天了。

如果生活在江南地區,因為身處水澤,自然可以多洗,但也不可能天天洗。根據南方一個老人所說,大概也就三天左右洗一次。

如果是生活在珠三角地區,就要差不多天天洗,尤其是夏天,甚至一天洗一次都不行。溼熱的天氣下,整天人身體上都是黏黏的,不洗澡自己都感覺身上不對勁。再加上五味雜陳,反正又不缺水,還是洗洗比較好。



在中世紀的歐洲,那些王公貴族們有一個傳統,就是不愛洗澡,他們認為洗澡會洗去人身體上的精華,不利於健康。

但歐洲的上層社會又喜歡聚會,辦一個PARTY什麼的,還喜歡舞會。天天又不洗澡,那味道我不說你們也懂的。

但不管怎麼說,只要是女性都是愛美的。在堅持不洗澡的傳統下,催生出了一個習慣,那就是化妝和噴香水。這也催生出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化妝業和香火業,慢慢傳播到了全球其它國家。

為了掩蓋身體上那些不太美妙的味道,就需要用香水和化妝品來折中一下。雖然效果還是有的,但實際並不一定太明顯,因為各種味道混在一起是不是更特別,更讓人有想像空間呢?

至於歐洲的底層人民,他們才不這樣想。天天都在幹活,渾身是汗,不洗澡怎麼辦,又不是上層人,整天坐著混日子。多活一天少活一天又無所謂,洗澡不健康就不健康吧,先洗了再說,就讓一切隨風。




其實根據一些資料記載,有些地方的女人也是非常幸福的,她們可以天天洗澡。

根據資料和當地老人傳說,自隋唐以來,三門峽盧氏縣湯河鄉的村民就有天天集體洗浴的習慣,這一習慣綿延千年不絕,一直傳承到了今天。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他們在溫泉中洗澡都不迴避外人,被午夜許多媒體稱中原洗浴文化。

當地人不僅在這個溫泉裡洗澡,還洗衣服,農忙之餘就坐在這時解解乏,然後再嬉戲一會,再各自回家休息。


新知傳習閣

這種問題就很難一概而論了,別說是古代了,就算是現代文明社會,不愛洗澡的人多了去了,無關男女。

洗澡的頻率,大體會和經濟水平、環境、習俗、個人行為等相關。

1、洗澡與經濟相關

古代的貴婦人,不光可以洗澡,還可以泡溫泉。比如說最為著名的就是楊貴妃了,沒事就可以泡華清池,還留下了著名的貴妃出浴。


要是普通百姓,早出晚歸,一天累的的要死,怕是連澡都懶得洗。



2、對於貴族,洗澡是一件關乎禮儀的事情

相對來說,我國的古人還是有洗澡這個概念的。而且洗澡可不是一個簡單事情,而是一件非常隆重。

“國之大事,在祀與農”。祭祀可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不可馬虎,要沐浴更衣。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在祭祀東風之前,要焚香沐浴。

就算是在現在社會,這樣的傳統也是有的。比如說,過年的時候,要洗澡穿新衣,男女都一樣。

還有就是在古代,國君生了兒子,父母要洗澡,穿上隆重的衣服。

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禮記·內則》


3、洗澡是有規定的

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形成了三日洗一個頭,五日洗一個澡的傳統。到了漢代,更是明文規定,每過五天,就給大家放個假,好讓大家去洗澡。

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海錄碎事·臣職·官僚》

當然,古人要是比較講究的,也可以天天洗澡的。這就是所謂的“男女夙興,沐浴衣服”。

大概就是稅夫妻每天早上起床,洗個澡,換個衣服,出去晚上“勞作”的汗臭。



4、一生只洗一次澡的奇女子

據說清朝的時候,孝莊皇后有一個侍女,名叫蘇麻喇姑,相當的奇葩。

此女相當奇葩,一生只洗了一次澡,而且還要把洗澡水喝掉。


好吧,一生只洗一次澡,想必這洗澡水的營養是相當豐富了。



5、乾旱地區的人如何洗澡

雖然不知道在我國的乾旱地區,古人是如何洗澡的。不過本人曾有幸去過寧夏的海原,一個被聯合國評為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之一。

在海原待的那一段日子,印象非常深刻。是的,非常缺水,想打盆水洗個臉那是不可能的。每次都是刷完牙,把水倒在毛巾上擦一擦。

至於洗澡,想淋浴,怕是很難做到。在那裡,十天半個月都難得洗一次。我們每次都是5個人,開車去縣城裡面的賓館,開2個小時鐘點房,然後大家輪流進去洗澡。

所以可以想象,在乾旱的地區,古人的洗澡頻率怕是。。。。。


小鎮月明

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穿著,因此正常情況下古代女性洗澡的頻率不比當代女性低,而且更有儀式感。根據環境條件的不同,洗澡多的女性一天數次,正常的三天洗一次澡,時間長點的一週洗一次。重大節日或者重要日子,女子都會提前數天,天天洗浴!



人們在勞作的過程中會出汗,更會沾上很多灰塵、油垢、汙漬等東西,汗與汙物混雜會滋生細菌、異味等。因此洗澡可以除去一身汙垢,緩解身體疲勞,是一種衛生健康的行為。皇家貴族的女子天天都要淨浴,大家閨秀也會經常洗澡,普通農家女子則數天一浴。


古代各種重要儀式比較多,也相當隆重,在舉辦前所有參與人員都會提前沐浴,淨身以敬神!這種場合的貴婦、侍女都會提前洗浴乾淨,以免身上有異味。女子出嫁前也會洗澡,並換上乾淨的新裝,以示心誠且隆重。

缺水少雨的地方,水資源珍貴,但是也不能阻止人們洗浴。這些地方的姑娘洗澡次數少,十天半月洗一次,但是節日前都會洗澡,以示禮儀周到。多水的地方,女子一日洗浴多次都正常,這主要是為了避暑而不是衛生。



經常不洗澡不利身心健康,我在哈密淖毛湖戈壁灘上工作時,最長有一個多月沒有洗澡。當時十一月份,天氣嚴寒,且戈壁灘沒有水,所有水都從四十公里外的鎮子拉運過來的。但是我看女工人還是隔三差五的洗澡,不懼嚴寒,弄的經常缺水,做飯的水都不夠!



大秦鐵鷹劍士

我們經常在古裝影視劇中看到,女性泡在大木盆裡洗澡,水面上飄著鮮豔的花瓣,熱氣騰騰,畫面美的令人窒息,從上到下的長簾將侍從與女主分隔開……

那麼,古代的女性多久在“木盆”裡泡一次呢?

夏天到了,天氣炎熱,人們幾乎每天都要洗澡。因為古代不像現在這麼方便,所以他們肯定是達不到每天洗澡的條件的,那她們真像傳聞中的那樣“一生只洗三次澡”嗎?

也不盡然,與諸多因素有很大關係。

其實,古人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講衛生,早在先秦時期,古人便有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到了漢代,還出現了休浴,就是說官員們上滿了五天班以後,能專門休一天假來洗澡(帶薪休假)。

更有甚者,因為洗澡而著書立說的,南朝的梁簡文帝蕭綱就著有《沐浴經》。

在古代洗澡不叫洗澡,叫沐浴,按當時甲骨象形文字的圖案來看,沐是一個人舉著一個木盆,而浴則是一個人坐在一個器皿裡。由此可見,沐在古代是洗頭的意思,浴則是洗身子的意思。

在儒家文化盛行的古代社會里,洗澡又被賦予了更深的道德文化意義,古人認為洗澡不僅僅是祛除身體上的汙垢,更是洗淨心靈的汙垢。

在先秦沐浴禮儀形成之前,人們也只能下河一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才逐漸養成了沐浴的習慣。

在《禮記·內則》中記載:“男女夙興,沐浴衣服,具視朔食”,意思就是居家過日子,男女要早起,沐浴更衣。作為夫婦之禮則有“不敢共湢浴”,意思就是妻子和丈夫不能共用一個浴室。在家庭裡還有尊老禮節,“五日則鐔湯請浴,三日具浴。其間面垢,鐔潘請繢,足垢,鐔湯請洗”,意思就是晚輩要五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頭。這期間父母臉髒了,要燒淘米水為父母洗乾淨,腳髒了,就用溫水為父母洗乾淨。

古代洗澡不僅僅是禮節上有嚴格的規定,而且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祀前,與祭者為表示對神靈的敬畏,都要沐浴淨身,否則就被視為褻瀆神靈,可能會遭受報應。


歷史上還有很多關於古人洗澡的記述,其中唐代記述最是出名,從唐太宗開始,大多喜歡溫泉浴,唐高宗李治有《過溫湯》詩,唐中宗李顯駕臨新豐溫宮,賜浴湯池,大臣們紛紛獻詩,上官婉兒也賦絕句三首進獻,而唐玄宗李隆基身體力行,將溫泉浴推向極致,每年十月要帶著楊貴妃到華清宮過冬,沐浴嬉樂,盡情享受溫泉浴的樂趣。

因此,古代女性的洗澡的洗澡次數,與很多條件有關,達官貴人可能經常洗,平民百姓可能一年一次;中原燥熱地區的女性可能經常洗,而偏遠的草原遊牧民族可能真是一生只洗三次澡。歷史文獻中也不會統計出古代女性洗澡次數的平均數。(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