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民間傳說故事——臨渙夜換亳州城!

臨渙鎮坐落在美麗富饒的淮北平原,作為安徽省的一座古城,其也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說起臨渙,在古代,它與我們亳州的淵源可是不淺。

據說臨渙古城舊城牆原本是磚石結構,可是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土城牆,這跟我們亳州民間口口相傳的一個民間故事有關——臨渙夜換亳州城。

亳州民間傳說故事——臨渙夜換亳州城!

據說,很久以前,有位皇帝微服巡遊,來到渙河與包河交匯處,近臣向他啟奏道:“此地地勢平坦,物阜民豐,宜建立城池。再建亭臺樓閣,設為行宮,城臨渙水,取名為“臨渙”。”皇帝當即就命亳州人華英任臨渙知州,下撥銀兩,令他督辦臨渙城。

華英,徵調民工,車馬,選定良辰吉日就開始動工施工,一頓大刀闊斧的施行,雄偉壯觀的臨渙城竟足足提前了三個月就建成了,官民們歡呼雀躍,欣喜若狂,華英也大擺宴席,犒賞民工。

亳州民間傳說故事——臨渙夜換亳州城!

晚上,華英回到府中,久久難眠,開始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來,他的夫人也在旁說道,你在臨渙圍觀,大興土木,建造了壯觀的城池,卻忘記了咱們的家鄉亳州還是小小的土坯城呢!華英覺得有理,倘若有一天,我返回故土,有何面目去見鄉親父老?

就在這時,他的謀士烏桂獻計說:“如果老爺想把這兩座城互換,也並不是毫無他法,您可曾聽說過楊二郎擔山趕太陽的故事嗎?那二郎神既然有擔山的本領,就沒有神仙能搬城嗎?老爺不防焚香磕頭試試,求上蒼相助。只要心誠,也許能辦到。”

華英立命侍從設下香案誠心祈禱,他的誠心果真感動了天庭的太上老君,他老人家得知此事之後奏明瞭,玉皇大帝皺皺眉頭,略思片刻,啟動金口,發下旨意:“念華英有一片不忘故土之誠心,准許臨渙磚城同亳州土城相換,但換後的臨渙城仍要同原來的磚城大小一樣,周長為九里單一十八步。太上老君,你去西天辛苦一趟,請佛祖如來命四大金剛下界辦理。”說罷,起身離坐,退回後宮。

亳州民間傳說故事——臨渙夜換亳州城!

時辰不大,四大金剛飛離西天,在臨渙上空降下雲頭,將臨渙城牆一段段地搬到亳州,又將亳州土城一段段地搬到臨渙。亳州土城原小,搬來臨渙既不夠長,又不夠寬,也不夠高,四大金剛就撈澮河河底淤泥相加,所以至今那段澮河河底還是很深,再旱也不見底。

  天快到五更,雄雞啼鳴,東方發白,可還剩下城南門閣樓未搬走。這南閣樓甚是雄偉,份量很重,四大金剛也覺疲勞,左合計,右合計,若不搬完,回去不好交差,還是搬吧。這時,早已氣不過的臨渙土地神心想,玉皇大帝下旨不敢違拗,可四大金剛也太過份了,連個閣樓也要搬走。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不如喚醒凡人,趕走他們。正在四大金剛要動手搬移南閣樓之際,被土地神喚醒的一個拾糞老頭髮現了,他便大聲疾呼:“不好了,有人偷城樓了,快來人啊!”

  這一喊,驚動了熟睡中的全城百姓,大家有的舉著火把,有的手持長矛,有的舞動鋤頭,有的掂起磨棍,直奔南門而來。四大金剛雖是上仙,神勇無比,但總覺這樁差事辦得有點理虧,加上飢腸轆轆,精疲力盡,正好天也已交五更,乾脆來個順水推舟,直奔天庭覆命去了。

亳州民間傳說故事——臨渙夜換亳州城!

天明,即農曆十月十五日,全城百姓發現磚城一夜之間變成了土城,驚愕萬分,個個痛哭,人人悲憤,齊奔衙門,試想問個明白。大家衝進去一看,府內空空如也。原來州官華英見大事已成,懼怕秘密洩漏,百姓造反,就趁人亂之際攜舉家老小,棄官回亳州去了。

這天,數十萬黎民百姓湧到了城南門閣樓,把拾糞報警的老頭尊為上坐。大家當即商定,為使子孫後代不忘“臨渙夜換亳州”的日子,每年十月十五日逢大會。逢到這天,百姓們都要殺雞宰羊,但只供土地,不供玉皇。

這就是臨渙夜換亳州城的故事,不知道這個故事你有沒有聽說過,聽說過的版本一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