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端午習俗蘊藏著的養生之道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馬上就要到了,關於端午,民間有很多習俗,如划龍舟、吃粽子、戴香囊、擺掛菖蒲等,老祖宗留下的這些數千年習俗,其實還有不俗的養生功效。

■吃粽子

中醫認為,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粽子的粽葉(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也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蘆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總的來說,粽子有清熱除煩、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須注意的是,由於糯米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貪食。

■佩香囊

端午前後,由於天氣悶熱潮溼,蚊蟲滋生,時疫盛行,於是人們就會在小孩胸前佩戴香囊以驅蚊避穢,而成人多將香囊繫於腰間。香囊多采用一些具有驅蟲、避瘟、除溼功效的傳統中藥,如蒼朮、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靈香草、冰片等,把它們研成粉末,裝入特製的布袋而成。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這些中藥具有一定的殺滅病毒的能力,對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傳染病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老祖宗留下的端午習俗蘊藏著的養生之道

■掛擺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有的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艾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