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貞姑,一世客,郭沫若與張瓊華的故事

1912年農曆正月十五,郭沫若在父母的安排下迎娶了蘇溪場張家的女兒張瓊華。結婚的儀式一切都依照舊式。第一天郭家打發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第二天接親的隊伍吹吹打打來到了沙灣的街頭,新娘的花轎抬到郭家的大門前。接下來是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互拜,吃交杯酒,進入洞房等儀式。

原來說女孩子生得美,是天足,正在讀書,誰知揭開蓋頭一看,郭沫若的心頓時沉了下去。新娘是小腳,雖然說不上是醜女,但是和郭沫的想象有很大差距,而讀過書之類的說法,也是言不符實。郭沫若當時想到一個俗語:“隔著口袋買貓兒,交定要白的,拿回家來才知是黑的。”

賓客散後,郭沫若不願進洞房,拿著一本《莊子》在廂房裡度過了花燭夜。在父母的苦勸下,第二天去蘇溪場“回門”,又拿著一本《文選》消磨了時光。這場婚姻對郭沫若來說,簡直就是“受難記”,不過終究還是“自行破壞了童貞”。他感到說不出的痛苦,婚後的第五天便乘船回成都府中學堂了。這年暑假回家,郭沫若不願與妻子同房,自己一個人在廂房長凳上睡。母親很著急,百般勸說,郭沫若兀自躺在長凳上不動。

又過了一年,也就是1913年暑假,郭沫若告別父母與妻子,東渡日本留學。從此,獨守空房的張瓊華只能從牆上掛著的丈夫的照片中得到些微的安慰。對於郭沫若來說,人雖然離開了沙灣,但是這個一生“囚禁”在空空“洞房”中的女人,不能不說是他一生的一塊心病,他總覺得很內疚。很多年後,他曾說:“我的一生如果有應該要懺悔的事,這要算是最重大的一件。”

郭沫若從沒有給張瓊華單獨寫過信,只是在1915年7月20日給郭翊昌弟的信中,末尾冷冷地說:“八嫂(即張瓊華)來函也讀悉,願弟為我傳語,道我無暇,不能另函,也不必另函,尚望好為我侍奉父母也”。郭沫若沒有任何安慰妻子的話,只是讓他“勤勉無怠”,好生侍奉父母。而在此後不久,郭沫若即開始與日本女子伊藤富子戀愛並同居了。對於這段婚姻,郭沫若曾有離婚的想法,但是考慮到母親的體弱多病,考慮到妻子舊式的腦筋,一旦提出離婚,她會不會尋短見,父母會不會因此氣死。

郭沫若承認這場婚姻的悲劇的主人公是張瓊華:“父母不願意離她,儘可以把她養在家中做個老女,她也樂得做一世的貞姑。”“……我們都是舊禮制的犧牲者,我絲毫不怨恨你,請你也別要怨恨我罷,可憐你只能在我家中做一世的客,我也不能解救你……”

後來,張瓊華果真在郭家做了“一世的貞姑”,“一世的客”.(下圖左為張瓊華,右為郭沫若母親)

一世貞姑,一世客,郭沫若與張瓊華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