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講話釋放了兩個清晰信號,未來房價漲跌真相大白了

奇哥一直強調,只要房價繼續上漲,除了沒買房的之外,其它所有參與者都是得益的。也因此他們都是希望房價向上漲的,畢竟只有漲才符合他們的價值取向,所以現在國家調控房地產,就等於說是在拿億萬剛需的利益和掌握絕對財富人的利益進行衡量。

與其說高房價是房地產市場經濟自由發展的產物,不如說是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操控著它的走向。房地產早已和經濟發展捆綁在一起了,儼然成了“提線木偶”。房價未來的走勢如何全看提著線的人如何操控。

潘石屹講話釋放了兩個清晰信號,未來房價漲跌真相大白了

從這兩年的房地產市場發展,也不難得出這個結論。近兩年來全國房地產迎來分層井噴式發展,但其實也有著明顯的輪動效應:先是各種作用力支撐一二線城市迎來大幅上漲,緊接著一二線城市迎來調控重錘,資金輪動到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完成圓滿“去庫存”任務。這樣的完美演繹,我們能感覺到其實背後早就準備好了劇本。

那未來劇情將如何演繹呢?房價還會遵循老路,越調越高嗎?普通老百姓靠工資收入買房依然會漸行漸遠嗎?未來靠投資炒房仍然能獲得暴利嗎?奇哥並不這樣認為。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你自己都說了,房地產捆綁了經濟,那國家肯定不可能讓房價跌,否則不等於自尋死路嗎?請往下看:

潘石屹講話釋放了兩個清晰信號,未來房價漲跌真相大白了

首先,高房價引發的社會弊端已經在逐漸顯露,除最直接的導致普通剛需難以承擔,導致安家之夢遙遙無期之外,房價猛漲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資源錯配,資金過度向房地產市場傾斜,實體經濟嚴重失血,本該流向實體的資金逐利都湧入到了房地產這個大“蓄水池”,從而帶來了系統性金融風險。

房地產出現的問題,已經不是地產這個行業自己的問題了,他牽連眾多,上下游上百個行業,有“樹倒猢猻散”的意味在裡面。尤其是金融市場環境,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尋求“穩定”,因為這幾年房地產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倒騰的錢到房地產裡的實在太多了,最重要的是,這些錢都是加過槓桿的,現在整個中國企業和居民的負債已經達到了GDP的50%,意味著可揹負債務已經到頂了,有一觸即破的風險。所以國家再怎麼想房地產發展拉動經濟發展,也要顧全大局。

否則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潘石屹講話釋放了兩個清晰信號,未來房價漲跌真相大白了

其次,實際上,中國房地產現在還存在著一個未解之謎:房子已經足夠,但是價格還在攀升,這不科學。

潘石屹說,“中國已經不缺房子,現在需要的就是把這些房子都充分利用起來。”奇哥認為這話說到點子上了。前兩天證券日報披露,我國住房空置率已經高達20%-30%,但與此同時市場又存在在難以解釋得通的“搶房”現象,一方面樓市空置率在不斷高企,另一方面房地產的吸金能力在與日俱增。

潘石屹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房地產調控本末倒置,本該在供應端和需求端進行調控,卻在房價上發力,大刀闊斧猛砍一通,病急亂投醫,病是治不好的;二是,在中國持有房屋沒有任何成本,所以我們看到一些人擁有好幾套房子,卻都空置在那裡,這是對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所以最後無論你怎麼調控,都無濟於事,因為思路不對。

潘石屹講話釋放了兩個清晰信號,未來房價漲跌真相大白了

在這點上潘石屹和李鐵的觀點出奇一致,李鐵也認為,長效機制一定不能建立在行政主導的主觀干預市場發育結果之上,而是要從供求關係上入手。李鐵那“限價”政策舉例說明,他認為限價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政策,是帶有強烈的計劃經濟色彩的,所以它最後反而導致市場更加火爆,更燃起了民眾對房子的購買慾望。這就是不從供求關係上著手的結果。

除此之外,老潘還呼籲房地產行業一定要做新的嘗試,靠堅守“拿地-開發-銷售”三板斧模式做市場,只會越來越靠近天花板。市場上需要的是新的服務,我們做共享辦公就是鼓勵年輕人不斷創業。

因為老潘堅信,一個城市若想有所發展,必須要有活力才行,而年輕人就是城市的未來,是一個城市充滿活力的象徵。如果所有的年輕人都不想拼搏創業,而是每天想著如何投機取巧,如何利用炒房一夜暴富,那是國之不幸。

潘石屹講話釋放了兩個清晰信號,未來房價漲跌真相大白了

事實上,潘石屹和李鐵所說的這種調控樓市的做法,就是國家要儘快出臺房產稅及租售並舉這種長效機制,因為這才是把短期政策變成長期收益,才是在供求兩端做文章,才是在不干預市場的情況下,又能合理健康發展。而且這種長效做法確實能做到,有效控制房子價格,抑制投機等需求,不會再出現炒一套房子的收入等於一家企業多少年的收入的情況,迴歸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軌道上去,這才是尊重市場,也是宏觀政策調控的終極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