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明确日后作文备考努力方向

分析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明确日后作文备考努力方向

201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一经发布,便引发了社会的极大热情。作为老师,我们更要着眼于以后几届的备考的需要,认真解读,为考生和家长们指出作文写作的努力方向。

方向一:关注现实生活把握时代主题

今年高考作文的特点,是题目更为贴近社会现实,更为接近时代的主题。

具体的例子,比如浙江作文卷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分析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明确日后作文备考努力方向

其中提到过浙江历史上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务实等过去宝贵精神遗产,重点突出了当今时代的浙江精神,其中浙江故事,浙江传奇,也在提醒着考生们要关注当代的生活,读书写作是为了解决时代的问题,让时代更好的发展。作文题干中所问的浙江学子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关涉当下的意思很浓。像这样的作文题目,如果脱离时代,跑到故纸堆当中,去寻找时代精神,则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很难符合题旨。

北京卷的两道作文题,无论“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议论文”,还是以“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为题写记叙文”,都凸显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年轻人的成长不可小觑。年轻人的人生价值观,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青年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爱国的大道理,爱国的老故事,爱国的各种抒情口号,喊了千遍万遍,都抵不上一篇文章中所谈出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能落到实处。

再说说全国3卷,题目选取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深圳、浙江和雄安的三个口号、标语,让考生通过自己的解读来做文章。上一篇文章给大家分析过,指出过,这是一道相对来说比较难的题,但是如果大家能够从时代的高度来把握的话,审题的难度将于无形中得到化解。

几天以来,在网上和现实的交流中,发现有人吐槽今年作文题目出的像思想政治题,像申论题,MPA写作题,道理虽然有一点,但语文和思想政治题还是有区分的。前两者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案,而高考作文关注的则是通过考试来展现考生对现实的认知水平,体现了思想性,但思想性并不是唯一的考察因素。

方向二:强化逻辑思辨能力。

之前的语文教学,在作文写作当中,比较注重格式化的训练,往往会忽视内在的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但如今考试的要求,强调的却是逻辑分析的能力。有沾沾自喜炫耀者,说自己抓住了高考的考题,仔细分析发现只是材料上的重合,而更深刻的逻辑分析的能力,这是每位水平足够的老师都能够把握的。

语文学习不能刻舟求剑,作文的写作务必以训练能力为中心。比如今年全国二卷的作文题目:

分析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明确日后作文备考努力方向

叙述简明,分析材料却有点烧脑,材料中的沃德为什么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他的观点被怎样对待?事实证明,他的正确的观点,是如何最后成功的?如果写成一篇歌颂创新,勇于坚持的文章,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考生能够抓住材料的深刻的内涵,指出沃德所代表的科学精神,以及这种科学精神的内在特点,则更容易写出深刻的文章。打破思维定势的科学的决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而坚持科学精神,更是难上加难。

再以江苏的语文试题为例:

分析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明确日后作文备考努力方向

试题选取了语言作为视角,题干部分,最后的三个关键词,生命、生活、文明。在审题的时候,若能把握各个关键词的内涵与层次关系,则审题便会相对容易。最后的落脚点是语言传承文明,可以重点谈论语言与传承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传承文明。

分析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明确日后作文备考努力方向

再以上海卷为例,上海卷的两个核心词“需要”“被需要”,一如既往的继承了思辨的主题。作文的题目当然离不开对于现实的关怀,当然也具有时代的色彩。要写好这样的作文,靠押题几乎不可能,唯有搞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