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古建築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寶貴遺產。從地域看,南方古建築和北方的古建築相比,建築形式、建築材料、工藝技術、構造特點等都有各地的特點。今天我們簡單瞭解一下:南方大木構件與北方大木的結合的種類有哪些。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南方大木構件結合技巧

南方大木構件的結合與北方官式建築大木的結合是有區別的,南方大木構件結合主要有:

1.親合法

2.箍頭仔

3.親連機和拍口枋

4.敲交桁條

5.匯榫法

親和法

什麼叫親和法?

凡做親和的活常有童柱與梁、雙步,連機與桁條,裝修中的栨與柱,下檻金剛腿與柱石鼓磴等。凡是運用平行和相似形的原理手法來使二物相合,接口嚴密均稱作親和法,親和法式古建築木匠的常用手法和捷徑技術。

親童柱亦是大木作中一項比較細緻的工作,在圓梁構架中圓童柱與圓梁通過平行劃線法,使童柱下端合口與圓梁背緊密吻合。

親童柱工序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箍頭仔

什麼叫箍頭仔?

凡做親和的活常有童柱與梁、雙步,連機與桁條,裝修中的栨與柱,下檻金剛腿與柱石鼓磴等。凡是運用平行和相似形的原理手法來使二物相合,接口嚴密均稱作親和法,親和法式古建築木匠的常用手法和捷徑技術。

下面看一下

箍頭仔工序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親連機和拍口枋

什麼叫親連機和拍口枋?

指連機與桁條的親合、拍口枋和桁條的親合,常見為枋子與圓桁條的結合。

常用於廊桁與步桁開間同長的矩形木條。由於桁條一般是圓形的,且有一定的彎栱度,故方形的連機與桁底吻合要通過親合方會接口嚴密。

拍口枋用於一般的亭子中較為普遍,拍口枋也可以說是一根抬桁枋。

親頭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敲交桁條

什麼叫敲交桁條?

指桁條與桁條同一個水平中心交合或桁條與進深梁端的交合的接點做法。

敲交桁條常是在屋角轉角處,最常見的飾廊桁的交叉結合,形成90度直角和六角形的120度或八角形135度及扇形等的相交。亦有如曲廊的任意鈍角、銳角角度相交合,常用於陽角處,相交的桁條分別做上下各留二分之一的厚度,然後交入為互交角。

從藝術角度和圓度溝通上則需要做割合交交合或做吞肩相交作合。

桁條敲交具體做法如下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匯榫法

什麼叫匯榫法?

匯榫是指木構架的梁、枋子、桁條與柱子的匯合接點工作,也是關係到一幢建築的開間、進深構架的結合。結合的好壞與承重大小和外觀構件的結合藝術有著直接的關係。如何體現古建築木結構的特色,更好地發揮和提高榫卯結合的受力抗震的性能。匯榫工作是關鍵,故是大木作中的重中之重。

匯榫工序(一)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匯榫工序(二)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北方大木構件結合技巧

北方古建築大木的根據榫卯的功能,將其劃分為六類

1.固定垂直構件的連接方式

2.水平構件與垂直構件拉結相交使用的連接方式

3.水平構件互交部位常用的連接方式

4.水平或傾斜構件重疊穩固所用的連接方式

5.用於水平或傾斜構件疊交或半疊交的連接方式

6.用於板縫拼接的方式

固定垂直構件的連接方式

管腳榫

顧名思義,管腳榫即固定柱腳的榫,用於各種落地柱的根部,童柱與樑架或墩鬥相交處也用管腳榫。它的作用是防止柱腳位移。在清《工程做法則例》中,規定"每柱徑一尺,外加上下榫各長三寸",將管腳榫的長度定為柱徑的3/10。在實際施工中,常根據柱徑大小適當調整管腳榫的長短徑寸,一般控制在柱徑的3/10~2/10之間。管腳榫截面或或圓,榫的端部適當收溜(即頭部略小),榫的外端要倒楞,以便安裝。較大規模的建築,由於柱徑粗大,且有檻牆圍護,穩定性好,併為製作安裝方便,常常不作管腳榫,柱根部做成平面,柱頂石亦不鑿海眼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套頂榫

套頂榫是管腳榫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一種長短、徑寸都遠遠超過管腳榫,並穿透柱頂石直接落腳於磉墩(基礎)的長榫,其長短一般為柱子露明部分的1/3~1/5,榫徑約為柱徑的1/2~4/5不等,需酌情而定。套頂榫多用於長廊的柱子(一般每隔二三根用一根套頂柱),也常用於地勢高、受風荷較大的建築物,它的作用在於加強建築物的穩定性。但由於套頂榫深埋地下,易於腐朽,所以,埋入地下部分應做防腐處理。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瓜柱柱腳半榫

與樑架垂直相交的瓜柱(包括金、脊瓜柱、交金瓜柱等),柱腳亦用管腳榫。但這種管腳榫常採用一般的半榫做法。為增強穩定性,瓜柱又常與角背結合來使用。這時,瓜柱根本的榫就必須雙榫,以便同角背一起安裝。瓜柱柱腳半榫的長度,可根據瓜柱本身大小作適當適當調整,但一般可控制在6~8釐米。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水平構件與垂直構件拉結相交

饅頭榫

饅頭榫是柱頭與梁頭垂直相交時所使用的榫子,與之相對應的是梁頭底面的海眼。饅頭榫用於各種直接與梁相交的柱頭頂部,其長短徑寸與管腳榫相同。它的作用在於柱與梁垂直結合時避免水平位移。梁底海眼要根據饅頭榫的長短徑寸鑿作,海眼的四周剷出八字愣,以便安裝。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燕尾榫

這種榫多用於拉接聯繫構件,如簷枋、額枋、隨梁枋、金枋、脊枋等水平構件與柱頭相交的部位、燕尾榫又稱大頭榫、銀錠榫,它的形狀是端部寬,根部窄,與之相應的卯口則裡面大,外面小,安上之後,構件不會出現拔榫現象,是一種很好的結構榫卯。在大木構件中,凡是需要拉結,並且可以用上起下落的方法進行安裝的部位,都應使用燕尾榫,以增強大木構建啊的穩固性。燕尾榫的長度,《工程做法則例》規定為柱徑的1/4,在實際施工中,也有大於1/4柱徑的,但最長不超過柱徑的3/10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箍頭榫

箍頭榫是枋與柱在盡端或轉角部位相結合時採取的一種特殊結構榫卯。"箍頭"二字,顧名思義,是"箍住柱頭"的意思。它的做法,是將枋子由柱中位置向外加出一柱徑長,將枋與柱頭相交的部位做出榫和套椀。柱皮以外部分做成箍頭,箍頭常為霸王拳或三岔頭形狀。一般帶斗拱的宮殿式大木採用霸王拳做法,而無斗拱的園林建築或處於次要地位的配房則常做成三岔頭形式。箍頭的高低、薄厚均為枋子正身尺寸的8/10。箍頭枋的應用,有一面和兩面兩種情況。一面使用箍頭枋時,只需在柱頭上沿面寬方向開單面卯口,如面寬和進深方向都使用箍頭枋時,則要在柱頭上開十字卯口,兩箍頭枋在卯口內十字相交。相交時,要注意使山面一根在上,簷面一根在下,叫做山面壓簷面。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透榫

透榫用於大木構件,常做成大進小出的形狀,所以又稱為大進小出榫。所謂大進小出,是指榫的穿入部分,高按梁或枋本身,而傳出部分,則按穿入部分減半。這樣做,既美觀又可以減小榫對柱子的破壞。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半榫

半榫的使用部位與透榫大致相同。但除特殊的需求以外,使用半榫是在無法使用透榫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最典型的要屬排山樑後尾與山柱相交處。在古建大木中,常使用山柱或中柱這樣的構件。這兩種柱子,均位於建築物進深中線上,將樑架分為前後兩段。由於兩邊的樑架都要與柱子相交,這時,就必須用半榫。一般的半榫做法與透榫的穿入部分相同,榫長至柱中。兩端同時插入的半榫,則要分別做出等掌和壓掌,以增加榫卯的接觸面。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水平構件互交部位常用的榫卯

大頭榫

亦即燕尾榫。做法與枋子的燕尾榫基本相同,榫頭作"乍",且略作"溜",以便安裝(也有不作"溜"的)。大頭榫採用上起下落方法安裝,它常用於正身部位的簷、金、脊檁以及扶脊木等的順延交接部位,起拉結作用。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十字刻半榫

十字刻半榫主要用於方形構件的十字搭交,最多見於平板枋的十字相交。方法是按枋子本身寬度,在相交處,各在枋子的上、下面刻去薄厚的一半,刻掉上面一半的為等口,刻掉下面一半的為蓋口。然後,等口蓋口十字扣搭。製作時亦注意山面壓簷面,刻口外側要按枋寬的1/10做包掩。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十字卡腰榫

俗稱馬蜂腰,主要用於圓形或帶有線條構件的十字相交。古建大木構件中的卡腰,主要用於搭交桁檁。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水平或傾斜構件重疊穩固所用的榫卯

栽銷

栽銷是在兩層構件相疊面的對應位置鑿眼,然後把木銷栽入下層的銷子眼內。在古建大木中,銷子多用於額枋與平板枋之間、老角梁與子角梁之間以及疊落在一起的梁與隨梁之間、角背、隔架雀替與樑架相疊處等。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穿銷

穿銷與栽銷的方法類似,不同之處是,栽銷法銷子不穿透構件;而穿銷法則要穿透兩層乃至多層構件。穿銷常用於溜金斗拱後尾各層構件的鎖合。用於古建大門門口上的門簪,也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穿銷。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用於水平或傾斜構件疊交或半疊交的榫卯

桁椀

桁椀(小式稱檁椀)在古建大木中用處很多,凡桁檁與柁梁、脊瓜柱相交處,都需要使用桁椀。桁椀即放置桁檁的碗口,位置在柁梁頭部或脊瓜柱頂部。碗子開口大小按桁檁直徑定,碗口深淺最深不得超過不檁徑,最淺不應少於1/3檁徑。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趴梁階梯榫

多用於趴梁、抹角梁與桁檁半疊交以及短趴梁與長趴梁相交的部位。趴梁與桁檁半疊交時,一般做階梯榫,階梯榫的做法如上圖所示。階梯榫一般做成三層,底下一層深入檁半徑的1/4,為趴梁榫袖入檁內部分;第二層尺寸同第一層;第三層有的做成燕尾榫狀,起拉接作用;也有做成直榫的,榫長最長不得超過檁中。階梯榫兩側各有1/4包掩部分。多用於趴梁、抹角梁與桁檁半疊交以及短趴梁與長趴梁相交的部位。趴梁與桁檁半疊交時,一般做階梯榫,階梯榫的做法如上圖所示。階梯榫一般做成三層,底下一層深入檁半徑的1/4,為趴梁榫袖入檁內部分;第二層尺寸同第一層;第三層有的做成燕尾榫狀,起拉接作用;也有做成直榫的,榫長最長不得超過檁中。階梯榫兩側各有1/4包掩部分。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壓掌榫

它的形狀與人字屋架上弦端點的雙槽齒做法很相似。這種榫多用於角梁與由戧之間接續相交的節點。壓掌榫要求接觸面充分、嚴實,不應有實有實有虛。除角梁由戧以外,在椽子的節點處也常用壓掌做法,另外椽子常用固定做法如下圖椽子交掌做法。不過椽子是採用釘子釘在檁木上,故不應列入榫卯之列。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用於板縫拼接的幾種榫卯

銀錠口

銀錠口,又名銀錠榫,是兩頭大、中腰細的榫,因其形狀似銀錠而得名。將它鑲入兩板縫之間,可以防止膠膘年久失效後拼板鬆散開裂。鑲銀錠扣是一種鍵結合作法。用於塌板、博風板等處。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穿帶

穿帶是將拼粘好的板的反面剔出燕尾槽。槽一端略寬,另一端略窄。槽深約為板厚的1/3。然後將事先做好的燕尾帶(一頭略寬、一頭略窄)打入槽內。它可鎖合諸板不使開裂,並有防止板面凹凸變形的作用。每一塊板一般穿帶三道或三道以上,帶應對頭穿,不要朝一個方向穿,以便將板縫擠嚴。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抄手帶

這是穿帶的另一種形式,但又不同於穿帶,穿抄手帶必須在木板小面居中打透眼。程序是,將要拼粘的木板配好,拼縫(可採用平縫、裁口或企口縫),然後在需要穿入抄手帶處彈出墨線,在板小面居中打出透眼,再把板粘合起來(要將眼對準),待膠膘幹後將已備好的抄手帶抹魚膘對頭打入。抄手帶本身必須是強度很高的硬木,做成楔形。這種作法多用於實榻大門。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裁口

是將木板小面用裁刨裁掉一半,裁去的寬與厚近似,木板兩邊交錯裁做,然後搭接使用。這種做法常用山花板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龍鳳榫

亦稱企口,將木板小面居中打槽,另一塊與之結合的板面居中裁做凸榫,將兩板互相咬合。

中國工匠傳統建築木作構件做法也分南派和北派文化

中國古建築博大精深,不管是南方古建築,還是北方的古建築,都積澱著極豐富的歷史文化。從建築的風格和特徵來看,都有各自的風格特點。學習這些木構件連接的不同之處,是瞭解南北方大木結構的重要門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