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2万项专利,全球巨头见其绕行,却为何败给Huawei和Nokia?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专利质量对于维权很重要”?

在最佳答案中有网友这样回复,“维权就似拿刀防卫,你刀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防卫的成败!”

这个回答非常有趣。上次分享的Uniloc,凭借1项专利起诉75家公司(原文链接)...如果Uniloc手上专利质量不行,那么涉案专利分分钟被对手无效掉...

专利被无效,就基本失去了维权的能力。在国内,专利被无效的案例并不少见。统计了一下,仅仅2017年间,就有超过十余起涉案专利宣告无效的案例。

2017年3月,伊利与蒙牛“未来星”产品专利诉讼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发布针对“蒙牛未来星”某款包装瓶外观专利无效宣告决定:宣告蒙牛外观专利权全部无效。

2017年4月,第三人猎豹公司与动景公司就“带图形用户界面的手机”的外观设计专利纠纷中,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201530383753.0号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设计1无效,维持设计2有效。

2017年8月,

广州艾美与友宝在线等三家公司就“练歌录音房(斜角)”的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中,宣告请求人仅用一篇网络报道,便无效掉了涉案专利。

2017年11月,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复审委针对谭圆圆“无人飞行器”20余件专利提出了无效宣告,实施了口头审理,专利持有方为高域智能科技研究院。

....

但是,是否有了专利,就能在专利诉讼的道路上所向披靡呢?

手握2万项专利,全球巨头见其绕行,却为何败给Huawei和Nokia?

1972 年,InterDigital成立于美国费城,是世界无线电话通讯先驱者。进入 21 世纪后 InterDigital 转型为知识产权公司。

手握2万项专利,全球巨头见其绕行,却为何败给Huawei和Nokia?

(图片来源/百科词条)

与大多同行不同,InterDigital并不是从开发者手中低价购入专利,而是雇佣了几百个工程师研发与数据转移、能源消耗和网络接口相关的技术领域。

甚至与多家标准机构、大学研发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了涵盖2万多项国际标准的专利数据库。

目前,InterDigital公司拥有专利超2万项,4G核心专利位居全球首位。

这家公司打了多少专利战呢?

据2015年财报显示,InterDigital总营收为4.414亿美元,卖技术方案的营收只有900万美元,其余全部是专利收入,专利收入占比超过97%。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全球的科技巨头也许对InterDigital不太熟悉,但真碰上InterDigital,绝对会让其以后听到这个名字就想绕行。”

然而,这家在专利诉讼上“所向无敌”的公司,却与诺基亚8年专利战中败诉,与华为5年专利战中败诉...

与诺基亚八年专利战,诉讼过程“跌宕起伏

”...

2007年,InterDigital以诺基亚侵犯其“3G蜂窝技术专利”为由,将诺基亚告上法庭。

InterDigital不服,继续上诉。

手握2万项专利,全球巨头见其绕行,却为何败给Huawei和Nokia?

诺基亚对此表示不服,同样提起上诉,最终却遭到上诉法院驳回。

2015年4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初步判定微软Lumia手机侵犯了InterDigital的两项专利,微软的3G设备被禁止在美国销售。

不得不说,InterDigital与诺基亚的整个诉讼过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峰回路转...

2015年8月,经过长达8年的评估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裁决诺基亚手机并未侵犯InterDigital的3G蜂窝技术专利。

与华为五年专利战,从“宿敌”变成了“盟友”

就在同一天,InterDigital还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起诉华为公司等侵犯其专利权,并请求ITC对华为相关产品启动337调查,发布全面禁止进口令、暂停及停止销售令。

但是,面对InterDigital的凌厉攻势,华为并没有示弱。

手握2万项专利,全球巨头见其绕行,却为何败给Huawei和Nokia?

(图/互联网)

2011年12月,华为在深圳对InterDigital提起两起诉讼,分别涉及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费纠纷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

随后,两起案件经两审终审分别于2013年得到了结,其中,

2014年5月,鉴于Interdigital与华为公司达成和解,大陆国家发改委宣布,对Interdigital涉嫌价格垄断案作出了中止调查的决定。

当然,双方在此纠纷的妥善解决,也给InterDigital带来了实际的好处,该公司得以从国内反垄断调查中脱身,避免了陷入高通此前被罚60多亿人民币的尴尬。

2016年9月6日,InterDigital对外宣布:

3、两家公司还“就未来共同研发合作的谈判达成初步框架协议”。

4、华为会转让一批专利给InterDigital。

这个“一篮子”协议,让华为和InterDigital从“宿敌”变成了“盟友”。

....

回到我们的问题,如果行业标准中存在某公司的专利,该公司是否就可以依靠着技术标准坐收专利许可的红利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专利与技术标准结合,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