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服不服?

水土服不服?

岭南山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经在粤北山区当兵。一帮子北京十几岁的小屁孩乍一来到南粤之地,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水土不服,而且,这水土不服表现出来的症状还十分令人尴尬。

《隋志》记载:“岭南二十余郡,地势低湿,暑热,湿气交蒸,疫疠为害,向被称为瘴疠之区。”自古以来,粤东北一隅被称为岭南,交通闭塞,万山重叠,草深林密,薜萝藏虺,瘴疠横行,这里被人视作畏途,唐宋时期,不少官员被流放至此。唐代韩愈因谏迎佛骨被流放到潮州,当时他不过52岁,身体尚好,却也在给侄子的诗里写出“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哀叹。宋代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至惠州住过三年,虽然比昌黎先生日子好过些,但也写过:“微生山海间,坐受瘴雾侵。”可见其蛮荒。

水土服不服?

我当兵的时候虽然已经今非昔比,瘴疠之地已成历史,我也从未见过传说中的瘴气。但是当年部队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营房里既没有电扇也根本不可能有空调,在湿热的环境里训练生活,加上65式军服是的确良材料,既不透气又不吸水,对于从小生活在干燥的北方地区的人来说,到部队后开始那几个月,正逢梅雨加酷暑,简直就是受刑一般,每晚都要冲几次凉,否则根本无法入睡。没几天,新发的凉席上就被汗水印出一个人形。湿热的环境使不少人不适乃至于患上湿疹。这湿疹长得部位很讨厌,在两条大腿根之间,以及腹股沟一带,疼痒难挨。也真是奇怪,南方籍的新兵们没一个人得湿疹,他们对北方佬的痛苦状不仅不同情,还颇为幸灾乐祸。营区里哈巴着两条腿一步三摇踉踉跄跄的都是北方人,而且肯定是新兵蛋子。大家排着队去卫生队看病,卫生队应付这类病患早有经验,一个人给一堆野草,让拿回去用热水浸泡后熏蒸、擦洗疼痒的部位。于是乎,新兵连里便有了如此景观,一排排新兵赤裸下身,撅着屁股蹲在地上,痛并快乐着地熏蒸起来,蔚为大观。还别说,偏方治大病,熏蒸几次,湿疹好了,水土服了,而且永不再犯。问起老兵,这是什么灵丹妙药?老兵们轻蔑地回答,什么药?就是鱼腥草和拉拉秧!第二年,我们成了老兵,看着新兵水土不服的惨状也还会心有余悸,不觉把两条腿夹得紧紧的。


水土服不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很多人会有水土不服的经历,或许是表现为错窝儿不下蛋,换床睡不着。或者是表现为饮食不适应,肠胃不舒适。总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外来人难把他乡作故乡。人的身体是有记忆的,总是习惯于自家环境所营造出的味道,这个味道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合体,包括自家厨房里飘出的饭菜味儿,也许自家的美味在外人嘴巴里味同嚼蜡,可架不住自己吃着顺口;也包括床铺上家人的体味混合着烟草味、汗味,自家人觉得是琼瑶,外人会感到还不如木桃,或者他人觉得氛围欠佳,可架不住自己习惯。这东西平时显示不出来,一旦出门在外,即刻会跳出来假以颜色。有的人外出时候离不开安眠药,再舒服的酒店床铺也比不了家里的硬板床,不吃药只能一宿无眠。前些年外出开会,会议安排俩人一个房间,邻床的同事不停地在床上辗转反侧,问他怎么了,那老兄回答说,我老婆睡觉打呼噜,我听习惯了,没呼噜声睡不着。我见过最极致的人,出国时会从家里带上一包土,对,就是土壤,每天用热水冲服一点,否则,一准儿是吃什么都会跑肚拉稀。蔡澜先生说过一句名言,最好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许多人出国会带着榨菜、方便面,其实未必都是因为省钱,特别是今天的中国人腰包已经鼓鼓,并不在乎吃饭的仨瓜俩枣,就是因为吃不惯。阿城对此有一段十分学术的诠释:“人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蛋白酶的构成有很多可能性,随着进入肠胃的食物的种类和结构开始形成以致固定。这也是例如小时候没有喝过牛奶,长大以后就拉稀泻肚的原因。”


看来,水土这东西,你不服还真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