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逆襲 流金淌銀

“光頭嚕,騎馬上六都,六都沒有米,餓死光頭嚕……”這是老柳州人耳熟能詳的一句順口溜,講的是舊時柳州管轄的柳江縣分為六個都(行政區),由於各個都的地理環境和人文風俗不同,各自都有其特點。而六都的穿山鎮,因為那時水源缺乏,土地貧瘠不易種植水稻,讓“光頭嚕”來時無米可吃。這雖然是老一輩的說法,但也反映了那時穿山鎮農業的狀況。

變化一:“合作社+農戶”讓水果飄香

13日一大早,柳江區穿山鎮林寺村年近六旬的村民覃善歲來到村頭1.2畝的果園管護果樹。兩年前種下的60株鷹嘴桃果苗,如今小桃子掛枝頭,“今年7月中旬就能收穫!”他開心地說。

覃善歲長期以種甘蔗為生,由於規模小效益低,“貧困帽”一直摘不掉。2016年,在鎮政府的幫助下,覃善歲加入了水果種植合作社,改種經濟效益高的鷹嘴桃。覃善歲在農技人員的幫助及自己的努力下,果樹管理得有模有樣,靠種桃預計一年有近2萬元的收入。

“六都”逆襲 流金淌銀

韋國春正在觀察桃子的長勢。

變化二:機械化挺起農民脊樑

“穿山的甘蔗佔整個柳江區甘蔗種植的近60%,這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的普及,特別是土地流轉、小塊變大塊等規模化農業種植的推廣,老百姓對農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農機合作社就專門為各大農場提供農機服務。”葉旭懂說,以前種地仰仗人力、牛力,而現在地裡的牛越來越少,“鐵牛”越來越多,機械化的普及能大幅提高效率和效益。

如今行走在穿山鎮的田間地頭,寬敞道路兩邊滿眼都是綠油油的水稻、成片的甘蔗,受益於機械化的農戶越來越多,農技人員、農機合作社在田中指導農戶使用農機的場景已經成為常態。調整產業結構,退桉還蔗,以機械化帶動水稻、甘蔗生產的提速,實現了“彎道超車”。

變化三:鄉村振興產生“蝶變”

踏石尋覓綠滿山,摘掉窮帽人興旺。

“六都”的故事發生了轉折,水庫得到逐個修繕、三面光(水渠)穿過大大小小的農田,水足了,人富了,穿山鎮的農業實力也爬到了柳江區中上水平,不僅“有米了”,而且還顆粒滿倉、瓜果飄香,遍地流金淌銀。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鄉村振興,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穿山鎮的變化只是全市落實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個縮影。通過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越來越多的鄉鎮乘上了“三農”快車,鄉村的“蝶變記”正在全市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