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

宁陕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安康市西北部,东接柞水县、镇安县,南连石泉县、汉阴县、汉滨区,西邻佛坪县,北靠长安区、周至县、鄠邑区。介于北纬33°7′11″—33°50′38″,东经108°2′33″—108°56′48″之间,南北长130多千米,东西宽110多千米,总面积3678平方千米,是安康市土地面积最大的县。

宁陕之名源于清代设置的“宁陕厅”,取“安宁陕西”之意。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是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陕西省会西安市南枕的绿色屏障,安康市的北大门,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

截至2016年,宁陕县下辖12镇,常住人口7.11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7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463元。

  • 中文名称

  • 宁陕县

  • 外文名称

  • Ningshan County

  • 别 名

  • 关口

  • 行政区类别

  • 所属地区

  • 陕西省安康市

  • 下辖地区

  • 12镇

  • 政府驻地

  • 城关镇

  • 电话区号

  • 0915

  • 邮政区码

  • 711699

  • 地理位置

  • 安康西北、秦岭中段南麓

  • 面 积

  • 3678平方千米

  • 方 言

  • 江淮官话-竹柞片-宁陕话、西南官话-川黔片

  • 气候条件

  • 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

  • 著名景点

  • 筒车湾景区、蒿沟景区、上坝河国森林公园等

  • 车牌代码

  • 陕G

  • 行政区划代码

  • 610923

  • 常住人口

  • 7.11万(2016年)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时期,今宁陕县境北属秦,南属楚,丹阳战后全都属秦。

秦(前221年—前206年)北属中央直辖地——内史杜县,南属汉中郡南郑。

西汉(前206年—前23年)北属右扶风盩厔,及京兆尹杜陵,南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西城(今安康)、旬阳二县。

东汉(25年—220年)北属司隶校尉部鄂县,西南属城固安阳县(今洋县东北)。

三国(220年—280年)魏时北属扶风郡杜县,南属汉中郡。

西晋(265年—420年)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年)北属司隶校尉部长安县,南属梁州汉中郡及魏兴郡(今安康)。

南北朝(420年—581年)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北属北魏雍州,南属梁州晋昌郡(今石泉西南);齐建武四年(497年),北属北魏雍州盩厔县,南属安康郡安康县(今石泉南);梁中大同元年(546年)北属北魏雍州长安县,南属东粱州安康郡;北朝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北属恒州周南郡,南属洋州傥城郡及直州安康郡。

隋(581年—618年)大业八年(612年),北属京兆郡长安、始(今周至东北)二县,南属西城郡石泉县。

唐(618年—907年)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北属京畿道盩厔、鄠县,南属山南东道金州石泉县及山南西道洋州黄金县。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争战频繁,统属复杂。至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北属京兆府,南属金州。

宋(960年—1279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北属永兴军路鄠县,南属京西南路金州石泉县,西属洋州真符县。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北属金京兆府路鄠县,南属利州石泉县。

元末明初,因禁流民,今县境内绝少居民。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今县境内置柴家关、五郎坝巡检司。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划长安、盩厔、洋县、石泉、镇安5县边境,置五郎厅,直隶于省,厅署暂设焦家堡(今老城城北)。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厅治迁老城。嘉庆五年(1800年),五郎厅改名宁陕厅。先隶省,再属汉中府,后属兴安府。嘉庆十一年(1806年),宁陕兵变,厅署被毁。嘉庆十三年(1808年),厅署迁驻宁陕营恳兵署内(今关口新城)。嘉庆十八年(1813年),修筑厅署城垣,工程告竣,厅治迁回老城。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先隶陕西省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道,直隶于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以后,隶于陕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5日宁陕解放,属陕南行政公署安康分区。1950年5月属安康专区。1969年专区改称地区,宁陕县隶安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11月27日,宁陕县小秦岭以北的荞麦地、干沟、鸡窝子、喂子坪等处720平方千米划归长安县。1956年5月20日,镇安县的后池乡和栗柞乡的第四村划归宁陕县。同年6月将汉阴县的铁炉、龙王乡划归宁陕县。1958年12月,宁陕县并入石泉县,宁陕设置为协作区。1961年9月恢复宁陕县建制。1969年安康专区改称地区,宁陕县隶安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2002年安康地改市,宁陕隶属安康市。

行政区划

清道光八年(1828年),宁陕县辖东、南、西、北、中5路,17个保,205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县辖11个联保共53个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联保制改为乡保制。全县设8个乡、40个保、791甲。

1950年11月17日,安康专员公署民政字第146号通知,宁陕县设置6区36乡。

1952年10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462号命令,宁陕县行政区划由原来6区增为9区,由36乡增为58乡。

1953年5月13日,省人民政府44号命令,宁陕县仍设9区,缩编为50乡。撤销狮子坝、斜峪、莫王、海棠、旧贯、太平、皂矾、贾营等8乡。

1956年5月,将原汉阴县辖铁炉、龙王、鱼洞、火镰碥4乡划归宁陕县,在太山庙区置铁炉、龙王2乡。与此同时,将原镇安县辖后池乡和栗柞乡的第四村划归宁陕县,在太山庙区置新建乡。全县将原来的9区50乡,缩编为6区37个乡、镇。

1958年12月,宁陕县并入石泉县,宁陕设置为协作区,辖5个公社23个管理区,共有169个大队,476个生产队。

1961年9月恢复宁陕县建置,全县辖4区21个公社,12月将原石泉县辖建丰大队划归宁陕县,隶于铁炉坝公社。

1962年11月全县仍辖4区,公社由21个增为27个,共有大队151个,生产队525个。

1964年撤销关口公社,设置城关镇,增设老城公社(县直属)。全县共为4区、1镇、27个公社。

1967年,宁陕县40%的公社更换名称,大队则70%以上更名。1972年仍恢复“文化大革命”前名称,仅保留红旗、东风2公社名称,并将红卫公社改称武农公社。

1973年3月26日,县民卫局以宁革民字3号文件通知,大队仍恢复原名称。但因多种原因,6个大队未能恢复原名。

1982年4月,经安康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更改重名公社:沙沟改称广货街;铁炉改称铁炉坝。同年5月,华严(红旗)、五龙(武农)、龙王(东风)公社恢复原名称。

根据中共中央(1983)1号文件和安康地区行政公署(1983)13号文件,宁陕县分别于1983年7、8月和1984年9、10月进行农村体制改革,政社分设,建立乡政权。全县改5区、2镇、26乡、144村、553组。区乡名称与原区社相同。[7]

2001年区划调整后,宁陕县辖10个镇、4个乡:城关镇、四亩地镇、江口镇、汤坪镇、广货街镇、龙王镇、筒车湾镇、旬阳坝镇、金川镇、皇冠镇、丰富乡、梅子乡、新场乡、太山庙乡。

2011年,撤销汤坪镇、旬阳坝镇并入城关镇,撤销太山庙乡设立太山庙镇,撤销梅子乡设立梅子镇,撤销丰富乡设立丰富镇,撤销新场乡设立新场镇。调整后,宁陕县辖12个镇:城关镇、四亩地镇、江口镇、广货街镇、龙王镇、筒车湾镇、金川镇、皇冠镇、丰富镇、梅子镇、新场镇、太山庙镇。

2015年,撤销丰富镇,并入广货街镇。调整后,宁陕县辖11个镇。

区划现状

截至2016年,宁陕县下辖12镇:城关镇、四亩地镇、江口镇、广货街镇、龙王镇、筒车湾镇、金川镇、皇冠镇、太山庙镇、梅子镇、丰富镇、新场镇,9个居民社区,98个行政村,360个村民小组。宁陕县政府驻城关镇。

风景旅游

老城城隍庙

城隍庙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庙宇,位于210国道183千米处,县城北5千米,长安河中的沙洲上,四面环水。始建于乾隆五十年(1786年),是陕南唯一一座保存完好、设计独特的庙宇。每当明月当空,左右两河,银波荡漾,相映生辉。故此,有“月镜双辉”的美名。数百年来,城隍庙仍完好无损,这就引出了“金鸭浮舟”的传说。城隍庙的基座是由巨石砌成,高出河面一米五左右。地形为南北两头逐渐缩尖,中断开阔而伸长,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33.5米,占地约10亩。

秦岭朝阳沟旅游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

秦岭朝阳沟旅游

宁陕县境内的秦岭山中,有个叫朝阳沟的地方,这里有处山岭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花果山”,因为那里是金丝猴的“风水宝地”。山岭海拔大约1300米左右,南面朝阳一侧地势陡峭,针叶、阔叶、灌木、草丛等植被自上而下梯次密集分布,很多树木都被藤蔓缠绕。一条溪水从大山深处流经沟底。还有半山腰中一处山洞,在树林中隐隐绰绰。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

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东、南同省宁西林业局接壤,西邻佛坪县,北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秦岭主脊为界。保护区东西宽约17.3千米,南北长约24.5千米。保护区总面积25485公顷。

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2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9种,其中Ⅰ级保护1种,Ⅱ级保护8种;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4种;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28种,其中Ⅰ级保护6种,Ⅱ级保护22种;已知昆虫2788种,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六大种群分布区之一——天华山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在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

位于秦岭中段南麓腹地,距省会西安148千米,距宁陕县城13千米。公园于2003年7月经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6年11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占地10726公顷,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8%。值得一提的是公园的最高峰—平河梁(海拔2868米),同时也是陕西南部的最高山峰。森林公园内物种丰富,地理分异明显,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种类丰富而特殊,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种,其中包括秦岭冷杉、红豆杉、水杉、连香树、水曲柳、七叶树、秦岭红杉等具有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植物种类。森林公园处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种类的交汇和过渡地带,是中国动物区系最为丰富地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