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樓市首付八成仍“萬人搶房”,歷史上南京2000年房價2000塊

【南京樓市首付八成仍是"萬人搶房",任志強又說對了:房子不夠住?】

全國房產限購已久,但近日南京開全國風氣之先,又曝出搶購熱潮,已有八成首付的"嚴苛"制度,但仍然擋不住"房民"的熱火之心。其中原因是什麼呢?一邊是無房可居買不起,另一邊是錢太多根本拿不住體現了躁動不安的資金。難道任志強又說對了:房子其實不夠住。還是說對於房產來講,這種瘋狂的搶購是"黎明前的黑暗",讓子彈飛一會,讓他們再瘋狂搶購吧,最終會走向涼涼?以下慢慢說來:

繼日前南京河西4盤同開引爆南京樓市之後,6月7日,河西迎來了第二波開盤潮,佳兆業城市廣場、綠地華僑城海珀濱江、江心洲升龍桃花園著同時開放報名驗資。這意味著,在沉寂半年多後,南京樓市再一次迎來了"河西時間"。

與前一週4盤齊開、萬人陪跑的狀況類似,本次3家樓盤共推出了1475套房源,雖要求首付八成,驗資240~450萬元不等,仍吸引了眾多意向購房者登記報名。

南京樓市首付八成仍“萬人搶房”,歷史上南京2000年房價2000塊

【房價這18年】

樓市已經在中國紅火了有最少20年了,至少隔幾年就有一波兇猛的漲勢,樓市調控也說得太多了,說得多到似乎都沒人當一回事了。因為每次說,說完過一陣子就漲價,市場的數據不會騙人。

就南京城來說:(其實全國一盤棋,差不到哪裡去)

2000年城牆內房價2000-3000元/㎡ 。

2001年全市均價2907元/㎡

2002年全市均價3000元/㎡左右

2003年全市均價3147元/㎡

2004年全市均價4115元/㎡

2005年,全市均價4403元/㎡

2006年,全市均價4265元/㎡

2007年,全市均價為5304元/㎡

2008年全市均價為6153元/㎡

2009年全市均價為7071元/㎡

2010年,全市均價為12061元/㎡

2011年,全市均價為11200元/㎡

2012年,全市均價為10967元/㎡

2013年全市均價為12252元/㎡

2014年,全市均價為13804元/㎡

2015年,全市均價為15788元/㎡

2016年,全市均價為20463元/㎡

2017年,全市均價為23989元

房價18年來,大致10倍,當然這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和理由,其中有一條直接理由就是房地產商的高週轉,譬如碧桂園之類的。

南京樓市首付八成仍“萬人搶房”,歷史上南京2000年房價2000塊

【房產的真正價值】

這房價的走勢,就跟股票差不多,今天說它值2萬一平米,哪天如果跌到1萬了,那麼就是跟股市的說法一樣:蒸發了。那房地產的價值是什麼?

房產是真的實實在在的價值嗎?如果是,那說的是它的"住人"的功能,而不是炒房的功能。說的是它的使用價值,而不是儲藏價值。就像茅臺,市值都接近萬億了,但是買的茅臺都是拿去喝了嗎?不是,有些人儲藏起來了,為啥?因為它很有可能會升值,漲價。

漲價就是一個價值虛增的最大誘因,買房子有點變成買古董的意思了,買了藏起來。

如果說首付8成,購房人還七拼八湊能搞到錢來"驗資",如果不是賭它會漲價,那真的是為了居住麼?這哪是剛需?哪家剛需能這麼爽快就拼到那麼多錢來驗資?這剛需借錢能力這麼強,早就不是剛需了。

很多人談到房價,經常會說一個詞空置率,問題是這空置率這東西誰說得準,無論誰講出一個具體的空置率,其實從嚴格客觀意義上講都不實在,簡單說就沒用,你可以說5%,另一個人可以說10%,再換一個人可以說20%,因為這個東西根本就沒法客觀統計!

前幾天建行董事長田國立,

南京樓市首付八成仍“萬人搶房”,歷史上南京2000年房價2000塊

6月14日,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和美國相比,我國的房地產泛金融化和高估值對社會的影響更加複雜,房地產市場的變化不僅直接影響居民住房需求滿足,同時影響居民家庭企業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和資產質量,進一步誘發部分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對這種金融化的收益依賴。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我這裡有數字,不念了,過渡依賴,其實我們說控房價,現在是葉公好龍的東西,真控下來,銀行也害怕,房地產商也害怕,買房者也害怕,相關部門也害怕,但你真繼續漲大家也害怕,就這個僵持局面必須得有一個辦法解決。(鳳凰網財經)

田國立最後建議的是由銀行(建設銀行)來搞房地產的長租市場。

另外,任志強在個把月前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一個問題,提到中國目前的家庭其實需要更多的房子,因為一個大戶其實實際情況是會各人都自己住,從這個角度講,房子其實還不夠住。

這個是有點意思的,因為以前房子不夠的時候,夫妻雙方,各自老人,孩子,都住一起,現在房子多了,老人自己住,夫妻自己住,甚至孩子大了也自己住,所以個大戶,其實需要很多房子。

那房價到底多少才是合理呢?只給一句話:大部分人從勉強受不了到"老子真的受不了"這個臨界點,就是房價的極限值。而就目前看起來,其實大家還是暫時能勉強受得了。

但是從個人的觀點講,任志強的說法沒有錯,但是我這裡補充一句:房子從住的角度講,是不夠住的;但是從炒房的角度講,房子也是不夠炒的!

這什麼意思呢?這就是這個社會有錢人在"控制"房價的走勢,或者說房子的漲價是有錢人決定的。那任志強所講的情況確實是人們有買多套房子居住的需求,但是不可以混淆這個概念,因為新房子出來就被有錢人買走了,沒錢人永遠實現不了多套房子的居住條件。也就是有這個需求,但房價不是因為沒錢人的這個需求而決定的!

南京樓市首付八成仍“萬人搶房”,歷史上南京2000年房價2000塊

任志強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忽略"了有錢人決定房價的這個本質問題!或許跟立場有關,因為他是有錢人,"當局者迷",處於有錢人的圈子不覺得有錢對房價有什麼壞的影響。勸一句:別太脫離群眾啊!

就像"炒作大蒜"一樣,有錢人把大部分大蒜都控制起來,價格就漲起來,等到這幫人賺到錢退出大蒜市場,由"普通老百姓"也就是所謂的剛需來購買大蒜的時候,大蒜價格就恢復了正常。

【房產管理放大招】

所以,這裡小結一點:房價上漲是有錢人決定的,房價的底線是由普通人來承擔的!因為新房子出來,想要居住的人還來不及反應,就被炒房的人買走了。所以,社會的房產格局逐步會形成"地主模式",那究竟誰是"大地主",誰是"小地主",這個時候,就是放大招的時候了。

這是繼2007年物權法頒佈後,我國居民產權保護方面的一件重要大事,備受關注。因為這不僅意味著個人產權得到法律一次完整確認,同時也意味著,任何一名中國公民,其名下擁有的中國(不含港澳臺地區)已經確權的不動產(包括房屋、土地、草原、海域、林地等),都可以被自然資源部的系統看得清清楚楚。

房價的事情討論到這裡,就要結尾了,不是因為後面的邏輯不清楚,而是因為從這個"不動產登記"的話題開始:前方高能,不能談了。意會吧,言談到此為止。

下期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