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

2018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医疗健康产业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但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暴露各种问题,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诊断需求严重倒置等结构性失衡问题。要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是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随着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医疗健康意识也在逐渐提高,加之老龄化问题和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互联网和医疗健康紧密的联系了起来,使得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高速扩张,预计至2026年,“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

一.多因素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

开辟新蓝海

(一)政策利好,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快速发展

“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其高效性和便捷性,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的难题。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移动医疗服务,推出了有关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医疗服务以及健康大数据体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则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需求旺盛,带动 “互联网+医疗健康”打开成长空间

在需求方面,拉动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

自2013年至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不断上涨趋势,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必然会刺激在医疗健康上的投入。人均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在2013年时仅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98%,到2017年时已上升至5.59%。

2026年,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

根据国际老龄化定义,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0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且在之后的16年里这个比例持续升高,到2016年底时已经上升至10.8%,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在医疗资源本就紧张的现实情况下,老龄化的加重无疑使医疗资源相对于需求更加不足。

2026年,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

国际自我保健基金会组织编著的《中国自我保健蓝皮书(2015-2016)》中指出,根据中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由2003年的123.3‰上升到2013年的245.2‰,仅十年时间就增长了一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目前估计这一数据应当已经超过3亿。快节奏且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日益增加的肥胖度大大加剧了慢性病的上升趋势。德勤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和印度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且根据Frost&Sullivan研究报告,到2026年,中国癌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将分别由2016年的0.3%、5.1%和18.0%上升至0.6%、14.1%和27.6%。

2026年,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慢性病患病率不断上升,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从需求端促进中国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到2026年,中国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近27万亿。

2026年,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

国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和现阶段医疗资源短缺且分布失衡的实际情况是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这个矛盾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互联网和医疗健康的结合并拉动其快速发展。

(三)互联网用户数及普及率提升,助力“互联网+医疗健康”扬帆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是互联网医疗能够发展的基础之一,因此互联网用户数量及普及率的提升,是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的必要条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止2017年12月我国网络用户达到7.72亿,网络普及率为55.8%,较2016年提升2.6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正向的推动作用。

2026年,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

(四)解决传统医疗健康行业痛点,成就两千亿级蓝海

缺少优质初级诊疗服务及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且分布不均是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最大的痛点。

2026年,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

可以说,互联网及移动技术的发展为个人健康管理及医疗服务方式带来了重大转变。《中国自我保健蓝皮书(2015-2016)》指出,通过自我保健,人们可以更好的管理任何微小的疾病。对于如何做好自我保健,“互联网+医疗健康”无疑是提供了一条非常便捷、安全和有效的途径。“互联网+医疗健康”使得医疗资源逐渐均等化,弥补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与快速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缩短了传统诊疗程序及减少病人与医疗相关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难的难题。

据Frost&Sullivan,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30亿元增至2016的10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8.7%,预期2026年进一步增长至1,978亿元,2016年至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33.6%,成就2000亿级蓝海市场。

三.资本市场反应及企业生存状态

(一)资本市场反应

Startup Health报告显示,2010至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融资额和投资机构数量大致呈不断攀升态势,2016年上半年融资额就已达39亿美元,参与投资的机构有446家。截止2016年年底,微医集团和丁香园累计融资已分别达到35.91亿和6.63亿。资本市场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领域,充分体现了其对这个领域前景的良好预期。

2026年,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

(二)获投企业存续情况

根据动脉网的整理,2011-2016年年中开始创立的互联网医疗企业约有1134家,其中有533家获得机构和个人投资,总投资额达33.21亿美元。在获得投资的企业中,仍存活企业440家,已退出死亡企业66家,状态未知企业27家。依此计算,获投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存活率超过80%。总体上,中国创新企业的存活率不足10%,80%的存活率除了证明投资人眼光独具外,更是说明互联网医疗领域发展前景相对良好。

2026年,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

四.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围绕核心资源打造生态圈,充分发挥入口优势

(二)商业模式逐渐明晰,行业进一步规范

商业模式将逐渐明晰,付费获取互联网医疗服务将成为一种常态;依靠进一步的政策指引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整个市场日趋规范;通过专业医疗资源的集中和良好市场口碑的积累,为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朝更专业、更规范、更有效的方向快速发展。

(三)整合AI技术,解决医生资源不足指日可待

五.潜在风险

行业发展的潜在风险存在于政策支持、行业自身发展以及监管方面。

从政策上看,存在政策支持不及预期,或者政策落地实施不及时的风险。

从行业本身来看,由于目前盈利模式不够清晰,发展仍有束手束脚的问题,互联网医疗公司注销的情况时有发生。且用户习惯于在互联网上获取免费内容与服务,因此,用户的付费习惯的培养也是一个难题。

从监管上看,监管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虽然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家针对此行业的政策法规有望进一步完善,但仍然存在监管不能及时到位的可能性,造成行业发展不规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