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說起皮卡似乎沒有歐洲各汽車品牌什麼事,許多人只會想到美國和中國。首先,更多的人會想到來自美國的福特F-150,它的形象深入人心,它也是高端皮卡的代表,畢竟買一輛F-150得花費50多萬元。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其次,或許不少人會想到中國品牌的皮卡,例如一股農用貨車的味道的長城風駿。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皮卡也是有一定的改進和提升,例如來自江鈴的域虎則顯示出越野形象,而且內飾上也更趨向於轎車化的設計,這無疑是中國道路變化和市場嚮導的結果。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至於歐洲人的皮卡車型又是如何?

那就不得不提及來自梅賽德斯-奔馳的X-Class以及大眾的Amarok,這兩款皮卡作為歐洲人對皮卡理解的代表作,今天我們便來看一看。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或許不少人並不會想到,奔馳這樣的優雅和豪華的品牌竟然會推出皮卡這樣的車種。皮卡無疑是粗獷和狂野的代名詞,奔馳推出的皮卡會是帶來怎樣的體驗?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從奔馳X-Class的外觀可以看到,歐洲汽車品牌對皮卡的理解就如一輛大型SUV去掉屁股,盡顯魁梧身材外還秀出了應有的品牌霸氣。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儘管作為一款皮卡,但是我們還是能夠看到其外觀的精緻度不減,例如車燈的設計中帶出了應有的奔馳氣息,裝配和設計的細膩度還是相當到位。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再如車輛的輪圈,X-Class依然採用光亮的表面設計以提升其精美度,並不會因為它是一款皮卡便給予一款看來粗獷的作品。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與此同時,奔馳方面認為它們的皮卡應有一個不一樣的尾箱,例如加入可遮蓋尾箱的合金拉簾。此外,車尾玻璃的貼合方式也不是因為它是皮卡而隨便裝配,而是堅持一定的整體感設計。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對於內飾,車輛則暴露了一點粗獷的特徵,特別是車輛的車門以及換擋桿區域的設計。儘管車內擁有奔馳通用的精緻部件,例如方向盤、儀表盤、COMAMD系統鍵盤,座椅面料材質等,但是都難以掩蓋這車的一些粗獷的地方。

如果大家細心觀察便會發現,這是一輛不純正的奔馳,例如車門上並沒有加入座椅角度調節按鍵,而且車窗的控制鍵也顯得很日產。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如果深入瞭解的朋友便會知道真相,奔馳X-Class與日產納瓦拉(已經引進中國,售價不到15萬元,這很接地氣)來自同一平臺。難怪大家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也明白了為什麼奔馳車廂裡會帶有一種不符奔馳品牌特徵的粗獷。

然而,這也不得不讚揚奔馳的設計師,把這麼一款皮卡的精緻度提升到無人能及的狀態。

大眾Amarok方面則確實難以做到奔馳X-Class的層次,不過該車的設計也符合大眾的風格和表現。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說符合大眾的風格?因為至今它還沒有引進國內,想要購買它的價格要接近40萬元。40萬元買一輛大眾皮卡是一種怎樣的感受?相信許多人多不能夠接受。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不過,大眾Amarok特點在於採用較大排量的柴油發動機,3.0TDI V6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為204馬力,並配備四驅系統,這是它盡顯優秀的地方。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內飾方面的設計符合大眾汽車的做法,整體佈局也是方方正正,而且有點像大眾邁特威。車廂裡面許多按鍵,不過易用程度很高。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內飾材質上的採用也具有一定的粗獷感,或許是這是皮卡車種的指定操作?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另外,後排座椅靠背都是相當陡,這與我們中國的皮卡如出一轍。不過,在座椅材質上還是有一定的考究。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至於車輛尾箱設計,無論是國內外的皮卡,均採用了耐磨塗層。外觀特徵上,他們似乎更為純粹些。

歐洲人與中國人在對待皮卡上有什麼不一樣?

畢竟考慮到載貨需要,我們國內許多皮卡車型都會在車窗上焊接上一個鐵架,防止貨物壓壞後玻璃窗。

對此,歐洲人對皮卡的理解在功能性上會顯得居家,而中國人則把皮卡作為一種載貨工具,商業化的功能實用性會更強。不然,大家也不會看到中國皮卡逃脫不了車尾反光條與車門噴塗大字“噩耗”,在大城市限制進入等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