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的战败和慈禧太后有何关系?慈禧太后到底有没有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

川军团机枪手迷龙

慈禧肯定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只不过数字多少而已,少者有人说几十万多者说上千万,有人还争论说挪用的海军军费不是北洋军费,其实,这就属于较真儿了。尽管北洋不等于海军,但海军的大部分花费都是给北洋。

(1)慈禧地挪用对当时的战局有很大关系,但不是战败的直接主因。

慈禧挪用军费其实只是影响了北洋海军的硬件建设,也就是“九年未添一舰一炮”。所以,我们才说有一定影响。但是,北洋水师战败不仅仅是“甲午海战”,而是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旅顺、威海两大基地陷落,北洋海军彻底被击溃等在内。

以北洋海军的实力,整个“甲午战争”的作为不是武器的失败而是人的失败。特别是慈禧的战略思想、李鸿章的战术思想。以前我们总说李鸿章(详见2018年3月3日回答的“甲午黄海海战后的‘避战保船’是李鸿章的主意还是慈禧的主意?”一文),今天就该说说慈禧的慈祥。

(2)她的挪用本身就代表她的主政思想已经改变,这对“甲午战败”起到了战略指挥责任

慈禧在主政初期,为了和恭亲王、东宫太后竞争主导权,自然要显示出强势和勇气、智慧要高于大部分满汉精英男人,否则,谁会服她、怕她。由此,她在1881年之前支持左宗棠的诸多政策,例如收复新疆。但其后,恭亲王因为“日本侵略台湾”“中法战争”等失去了许多支持,东太后又不明不白死去,彻底掌控了朝政。

由此,慈禧治国思想已经变为“稳定状态下的妥协与制衡”。

例如战前归政光绪退居二线,但黄海海战、平壤战役失败后,慈禧立刻从后台转向前台主抓合谈事宜,而光绪在此情况下根本没有插言的余地。谁掌握政权不言而喻。

而慈禧不计后果的“和谈恳求”,对于我方军事指挥,特别是李鸿章“避战保船”政策的延续肯定是有影响的。

因此,“慈禧挪用军费”与战败没有重大关系,但慈禧却对战败有重大关系。

更多的内容可参考2018年5月8日我回答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慈禧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2017年7月回答的“为什么大清在祸国殃民穷奢极欲的慈禧太后主政下还能撑40多年?”两文。本文只是说更多的内容,以前写过的最好不重复了。


坐古谈今

没有关系,也没有挪用。即使挪用了,颐和园那点费用和海军建设的费用相比,实在是太小太小了。甲午战争的失败,主要是国家意志和军队执行力的全面失败,是落后的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大清国自乾隆之后就一路衰退,全凭慈禧在那勉强维持,甚至还一度“同治中兴”,已属不易,作为一个老政治家,慈禧不可能傻到去挪海军的钱。

事实上那时大清国到处都缺钱,北洋水师每年的预算约为200万两银子,可朝廷每年只给得出100万,差不多相当于当时的20万英镑,在北洋水师的20年时间里,几乎年年都缺钱。至于那些年修的颐和园,差不多花费了5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100万英镑。

这点钱能干嘛呢?买军舰?当时中日双方的主力战舰,定远镇远吉野等等,大约都在30-40万英镑的价格,就算把颐和园的费用全部转到海军上,也就是多买2-3艘战舰的费用,但是这样就能扭转战局吗?

不能!

在甲午战争前2个月,日本政府已经准备6千万日元的战争特别预算,相当于4千万两左右银子或800多万英镑。为了筹集更多的战费,日本还在国内发行政府公债,可以说日本举国上下都在积极备战一赌国运。

而大清国呢,李鸿章磨破了嘴皮子才要到了150万两银子的费用,但还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步拨付,最后李鸿章不得不找汇丰银行借款2800万两白银,不然,李鸿章根本支持不了战争进行,但就这点钱,比起日本前后8千万两银子的战争费用实在太少了。

到了近代,战争越来越烧钱,甲午战争,不仅仅是体制的原因,缺钱也是主因,海军更是烧钱的大户,就修园子那点钱,就和孩子买个玩具一样,不值一提。


云中史记

其实北洋海军战败跟老太太有间接关系,但不像题目中所说挪用北洋海军军费。

北洋海军作为清政府正规武装力量,每年的各项经费都由户部统一调拨,并不存在什么挪用。而且,醇亲王奕譞挪用的是海军衙门的经费以及各省打着“海防捐”的旗号孝敬慈禧用于颐和园修建的经费。

很多人对海军衙门都存在认知误区,以为海军衙门就是像国外海军部那样的海军机关单位。实际上,海军衙门是为了制衡总理衙门而设立的单位。而且海军衙门不仅仅管海军,工业、铁路、电报、轮船、煤矿等和洋务有关的事物海军衙门都管。

而奕譞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光绪早点亲政,就非常卖力的给老太太修园子,好让老太太早点交权养老。为了修园子,海军衙门部分经费被奕譞挪用,而且“海防捐”,大约260万两银子也被用于修园子。只不过慈禧听说要挪用海防捐,就把这笔银子存在了银行,用利息修园子,将来本金还是要用于海防。甲午战争爆发后将本金当中可以提出来的部分紧急取出,用做北洋海军购买弹药的经费。

而北洋海军战败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党争;二是当时人并没有意识到国防是需要持续投入的项目。党争自不必说,清流领袖翁同龢同李鸿章有私人恩怨,所以翁同龢以攻击、削弱北洋海军的手段来公里李鸿章。比如说,北洋海军购进致远、靖远、经远、来远以及福龙、左一等船艇后,这老小子立即上了一个《停购船械案》,彻底封死了北洋海军购买军舰的途径,甚至连船上的设备都无法更换。而且,战后关于北洋海军的各种谣言,不少都是出自翁同龢为首的清流之手。比如,致远因为水密门的橡胶圈磨损,导致海军涌入锅炉引发锅炉爆炸,致远沉没,邓世昌以下200多名将士殉国。有资料表明,开战前北洋海军各型战舰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以及巡视海防的任务,再加上舰上设备长期得不到更换,战舰已经达到报废的边缘。当时海军军官基本对开战的前景忧心忡忡,也就只有淳朴的海军水兵们认为他们的军事素质不输于日本同行,完全可以在战斗中一较高下。

而且,当时人都没有意识到国防需要持续的投入,毕竟海军直到今天仍然是个吞金兽,尤其是19世纪8、90年代,一艘战舰下水后就过时。比如说致远级两艘,还在船台上建造的时候确实十分先进,下水后就已经落后了。海战时北洋海军几乎所有的主力战舰都是19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产品,而日本由于持续投入海军建设有相当多19世纪90年代海军革命后的舰船。所以,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翁同龢的《停购船械案》能够顺利通过了。如果当时人能有一点国防意识,就不会通过这个充满了私心以及愚蠢的提案,海军多少还会订购两条前无畏或者几条新锐巡洋舰回来。而且,在煤炭问题上,海军也得不到优质煤炭。负责提供煤炭的开平矿务局总办是奕譞家的奴才,这货把优质煤炭用于出口赚外汇,把劣质煤炭用于供应北洋海军。劣质煤炭燃烧不充分,不仅会导致舰艇航速下降,还会导致锅炉磨损加剧。这就导致了在海战时,大部分战舰锅炉都即将报废。

所以,北洋海军战败,实际上就是人祸,也和慈禧有间接关系。相反,海军将士们却凭借高超的军事素质以及战斗意志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并获得了日本海军的尊重。


北洋海军陆战队

甲午战争爆发前,清政府挪用海军经费的有颐和园工程和三海工程(南海、中海、北海),都是为了归政后的慈禧颐养天年之用。其中颐和园工程总计经费1100万两,其中挪用海防经费达860万两;三海工程工程挪用海军经费430万两;也就是说清政府挪用了整整1300万两的海防经费用以修筑宫廷园林。


要知道当时北洋水师的7艘主力舰(定远、镇远、济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总共才花费778万两。而被挪用的这1300万两足足可以再组建两个北洋水师了,假使有如此强大的水师,相信甲午战争一定有着不一样的结局。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挪用,并非占有,清政府之后会从其他地方给海军找回来。要知道海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舰船的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所以挪用海军的经费必然导致其在一段时间内难以紧跟时代改革军舰。尤其是对于用260万海军经费进行生息以用于颐和园修筑,导致这笔巨款存于银行无法取出用于发展海军,最终使得北洋水师成军之后没有再购买一艘新舰,更新一门火炮。


举一个例子,即1904年3月,水师提督丁汝昌提出在定远、镇远、济远、经远等战舰上配置克虏伯快炮18门以及新式后膛炮3门,共需银两61万两。而李鸿章以筹款困难唯由,仅同意购置12门快炮先行装于镇、定二舰,等有钱了再给其他舰只配置。然而直到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水师也没有等到哪怕是一门快炮。而在黄海海战中的日军联合舰队几乎所有的军舰都配备了新式的速射炮,火力强度大大超过北洋水师的老式火炮。假使北洋水师能在战前配齐这21门新式速射火炮或许会有不一定的结局。


可见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极大的影响了北洋水师的后续发展,不仅使北洋水师无力在购置新式军舰,而且连为既有军舰更换新式火炮等的基本更新也陷入停顿,最终让日军舰队后来赶上,实力超过北洋水师,使北洋水师最终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之败,慈禧难逃其咎!


小小狼王

挪是挪过,但其中掺杂了不少因素。帝后之争,光绪亲政后意味着慈禧要交出权力,可这个掌握政权几十年的女人会轻易这样吗?所以修缮颐和园给太后颐养天年,钱从哪来?光绪和其生父奕譞都把目标盯在了海军经费上。翁同龢和李鸿章的恩怨,因太平天国时期,翁同龢之兄临阵脱逃被李鸿章弹劾,被流放新疆,其父因此而死,翁家因李鸿章家破人亡。再加上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人,翁同龢是只会夸夸其谈的废话清流,李鸿章是干实事的洋务领导,更加看不上对方。所以,翁同龢做手脚,把原本只挪一半的海军经费全部挪给颐和园工程,让北洋海军七年为添一舰,甚至一炮一弹。汉满的民族矛盾。清朝以夺汉人天下而入住中原,防汉人近乎是不成文的规定。李鸿章手握中国最强的陆海军,而且北洋海军全是汉人,清政府怎会不防?慈禧难道看不出翁同龢做手脚,她之所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了想颐和园快建成,这也是重要因素。


qzuser61187117

没关系,北洋水师从成军开始就已经注定失败。清政府成立舰队的目的不是为了开疆拓土,仅仅是为了拱卫京畿,而各地督,抚,乃至中央都认为舰队乃是李鸿章个人军队,都采取各种方式抑制,确保其不威胁中央利益。

这种背景下,李中堂只能极力避战,以猛虎在侧之势,威慑日本。岂料,光绪帝为首的帝党,清流等不知时势,极力要求开战,结果不但技不如人,连舰队基本保障都没做好,自然吃了败仗。

败仗吃完了,上层却又不加反思,将责任全部推给了淮军。原本无罪保留气节的老丁被革职,棺材上还加了几道钢箍,以示惩戒。李鸿章自然也逃不了干系,帮着大清继续做裱糊匠。


k歌王子

应该说,和修园子没有关系,但和慈禧的态度有关系。慈禧不是军事战略家,充其量只能算半个政治家,她政治手腕很好,能够很好的调节各方各派的利益关系,所以能够以垂帘听政的方式被各方大佬所承认。

北洋水师的覆灭是必然的,一支有着浓重的军阀烙印色彩的军队,和中央直属的国家的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尤其在当时清朝中央政府威权日落,中央军制腐败透顶的情况下,北洋水师这只亚洲第一的的海军必然被而被清朝朝廷当成李鸿章的"私军"高度警惕而受到打压,慈禧作为满人的利益代表,在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对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实施责难打压时,她自然顺水推舟了。

因为,慈禧所考虑的,是她的统治是否稳固,汉人是否会重夺满人的江山,她不会在乎海洋权益的归属,说到底,屁股决定脑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