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拼多多”搬到線下?實體店也開始嘗試拼團了

把“拼多多”搬到線下?實體店也開始嘗試拼團了

將線下客戶引到線上的思路並不新鮮,早在幾年前,線上零售方案服務商“有贊”就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儘管有贊最廣為人知的案例是社群電商“羅輯思維”,但實際上,線下實體店也是他們重要的客戶來源。

有媒體報道,到2016年底,有讚的合作商家中有70%來自線下門店。不少品牌甚至直接將全國的連鎖店都“搬”上了有贊。鮮豐水果電商負責人孫亮就曾表示,鮮豐通過有贊將線下800多家門店會員引到線上,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購物體驗。

2016年, 有贊發佈了“多人拼團”模式,沒想到的是,這種裂變式的拼團活動,竟大大激發了消費者的積極性,同時也加快了線上線下融合的速度,不少門店的業績都大幅度上漲。

百果園全國43個城市的2900家門店運用該模式後,上線當月突破1000萬銷售額,月度增長達到50%。廣州首團當天,車釐子破萬單,單品轉化率超43%。

創始人白鴉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做的就是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幫中小零售商在網上開店;第二件事就是基於移動社區的老客戶管理和粉絲管理,怎麼樣把顧客變成粉絲,怎麼樣去維護這些粉絲,做粉絲營銷,和讓粉絲帶來新粉絲的營銷。”

把顧客變成銷售

“這個往線上導流的邏輯,其實就是要抓住這批本來就來自線下店的客流。”爽拼聯合創始人驍堯說。

線下門店每天都會有客流到店,是天然的流量入口,拼團模式把這部分線下流量導到了線上,再從線上引來新客戶。實體店的客群往往受到店鋪選址等因素限制,相對固定,而線上拼團看起來有可能打破這種侷限。

這種由顧客帶來顧客的獲客模式,在行業內被稱為“老帶新”。

簡單地說,這種模式就是把顧客轉化成銷售,讓他們幫助店鋪做推廣,商家節省下的推廣費用再以折扣形式返還給顧客,沒有中間渠道賺差價,雙方皆大歡喜。

把“拼多多”搬到線下?實體店也開始嘗試拼團了

有贊今年1月起也增加了“老帶新”功能

低價才是王道

如何吸引顧客拼團?目前看來,最有效的還是拼多多反覆驗證過的老方法:低價。

最近一次拼團中,翻糖手記300個29.8元的小蛋糕,10分鐘不到全部售空。

正常情況下,翻糖手記的客單價其實略高於市場上同類品牌,低價拼團帶來的客戶群是否會和本身定位的高端人群衝突?

olive認為,低價可以給店鋪帶來足夠大的流量,這正是翻糖手記目前需要的:讓用戶認識產品。“拼團帶來的100個人裡,即使只有幾個人是我們的精準客戶,那也值得去做。”

“我們很多老客人第一年消費的是198元的蛋糕,但後面消費水平逐年上升,800元、1000元的蛋糕都會購入,因為已經養成了這樣的消費習慣。”她說,“這就像在海里撈魚,網裡有足夠多的魚,我才能去挑選我想要的。”

另一方面,拼團單品也正在帶動店鋪中其他商品的售賣。

另一家位於重慶的水果店“果琳”在新店開張時用了有讚的拼團功能,線上開團、線下自提,許多顧客到店提取訂購的商品時,也選購了其他水果。開業三天,果琳銷售額超60萬。

拼團動了誰的奶酪?

這樣對比起來,拼團平臺無疑大幅降低了商家的營銷成本。翻糖手記此前獲得一個新客戶的成本約為200元,但使用拼團後,這筆費用可以降低至四分之一,也就是50元。“拼團系統本身沒有流量,要靠我們店鋪的客戶把流量引進來,所以他給商戶設置的門檻比較低,比如只收個手續費。我們選擇平臺的時候,並不特別在意平臺是大是小,關鍵是平臺的遊戲規則適不適合我玩,如果適合就可以。”olive說。

初創拼團公司不僅用優惠價格吸引門店入駐,對代理商也更加慷慨。

另一家公司則直接對標外賣巨頭:“餓了麼給代理商分1.2%,美團是2%,我們可以分到3%。“公司創始人還表示,目前江浙滬地區的代理商已經招滿了,“我們的代理位置出的很快,現在不賣了。”

新美大等主流本地生活平臺已經高度普及,競爭激烈,有人認為這些平臺上的流量已被頭部商家瓜分殆盡,新進商家或者較小的商家很難出頭。而拼團市場相對比較新,競爭對手少,更容易打開局面。

現在看來,拼團模式還沒有對傳統團購網站構成足夠的威脅。即使olive這樣勇於嘗試新模式的商家也不敢放棄新美大,寧可多渠道並行;代理商往往也會先觀望平臺的前景,再做下一步打算。但如果拼團服務不斷優化,獲取流量的能力不斷提升,未來這一局面或許會發生變化。

下一個拼多多?

多數拼團公司仍在摸索前行。

有贊也碰到過類似的情形,比如美甲店、美髮店等商家往往有複雜的會員卡體系,這些在前臺看似簡易的操作,都需要有贊在後臺解決訂單串流、交易併發等諸多難題。

問題還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

此外,現在市面上的拼團平臺同質化嚴重,沒有形成自己的競爭壁壘。幾乎任何一個為實體店做SAAS系統的企業都能隨時進入拼團領域,比如二維火,他們在線下商家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源,一旦他們推出拼團功能,其他公司該如何招架?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這些正在做拼團的創業者最後還是想把公司打造成為“下一個拼多多”。

“我的目標很簡單,先從線下商戶站住根基,然後再去做拼多多線上的部分。商戶是我們最核心的資源。我今天如果是有兩百萬個商戶,然後都用爽拼,自然而然我去做線上就很容易。一旦做成線上流量以後,基於在原來老顧客的流量,慢慢又變成拼多多這樣的流量,什麼兩億人都在購的流量也都可以完成。”驍堯表示。

拼團趣創始人吳威龍也如是說,“我們的側重點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大量的to B這個邏輯,第二階段是大量的to C。”

無論是如今正在艱難摸索的初創公司,還是已經成為拼團領域的巨頭拼多多,其實都還沒有完整的構建好整個生態。危機與希望並存,或許會是這個初生的領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的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