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a被貼女性標籤,華為打的什麼牌?

9月1日,華為在柏林正式發佈了旗下nova新系列智能手機產品,隨同新品一同亮相的還有華為nova系列的全新宣傳語“Defy Expectations”,即“超越期待”。此前一直盛傳該系列是華為打造的“女性手機”。果然機器在柏林一發,就被國內許多自媒體貼上了女性標籤。但事實上,這款新品的定位偏重於潮流時尚和功能體驗,更多的是考慮年輕用戶對外觀、拍攝和性能的新追求,至於適用於男性還是女性更多還要看市場的選擇。

Nova被貼女性標籤,華為打的什麼牌?

如果稍有常識的行業人士應該能夠想得到,對於華為這樣面向全球的企業,單獨去打造一款女性手機是多麼的不合適。唯一的解釋是,目前大家對華為手機設計的印象過於硬朗和男性化,都在期盼華為手機的設計能夠更加的圓潤,漂亮,可以讓更多女性消費者也願意使用,這從側面說明華為在中國消費者的品牌感知度已經到了非常高的地步,從這一點講無疑是個好事情。

nova系列在正式發佈之前並沒有做很多的鋪墊工作,但無論是“Defy Expectations”的宣傳語、還是“樂活一族”的定位都令我印象深刻。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智能手機行業創新日趨疲軟的今天,大多數產品看起來都大同小異,能做到令消費者超越期待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華為敢於這麼說,也還真的這麼做了。那麼nova系列的推出究竟是基於什麼考量?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華為的這一動作?

主打年輕化的nova 能讓樂活人群買單嗎?

我們先來分析下nova系列的目標人群,華為官方給出的答案是“樂活一族”,並就其特質給出了比較清晰的描述,即喜歡思考新興事物、充滿活力,同時對生活品質有著更高需求的年輕用戶。這類消費者除了對價格和品質的要求嚴苛外,還非常在意手機的外觀、拍照和趣味性等元素。

我們再來了解下現階段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格局,OV在年輕市場中、尤其是女輕女性群體中頗具號召力,以魅族等廠商為代表的“青年良品”也在小眾用戶裡受到歡迎,而華為則是一貫以成熟穩健風貌示人、更以IP笑傲群雄。此次新系列nova的發佈,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新系列就一定能打動“樂活一族”嗎?

最直觀的評判無疑是外觀和配置。同等價位配置上,nova表現可以說跟它的標語一樣“超越期待”;而其撞色的背部天窗設計是否美觀,其實是一個仁者見仁的問題;nova加入的DTS Headphone X音頻技術,有利於打造沉浸式的聽覺體驗;前置攝像頭支持美膚3.0和美妝2.0功能,自拍效果是可以肯定的;面對“強迫症”用戶,nova還支持應用雙開,支持年輕人以不同的狀態面對不同的生活場景。總體來看,nova新系列可以說是在切身瞭解年輕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製造出來的,而且體驗上增加了很多新鮮元素。考慮到海外版399歐元(國內按慣例略低)的售價,相信對“樂活一族”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與其說“試水” 不妨說“試錯”

按照華為的官方說法,nova系列作為華為終端產品線的全新子系列,是專門為年輕樂活人群打造的個性化產品,也是華為豐富自身產品譜系、鞏固線下市場的策略之一。但是如果從更廣的角度來評判,似乎華為的這個動作不止是擴充產品矩陣這麼簡單。

在我看來,其實華為是有一種“試錯”精神在的。這裡所指的“試錯”,並不是指單純開發一款新品、嘗試一種新的營銷方式或者包裝一種新功能,而是認認真真去聽取消費者心聲、去研究一項還不完善的領域,是真正的敢於駛向無人區的精神。在nova發佈後,很多人把它說成只是華為年輕化的嘗試,我則持相反意見:nova新系列的推出是華為對年輕樂活一族深度研究後提出的,代表著華為重新正視年輕市場。

我們不妨來看下華為終端產品線的變遷。從早年的D/P/G/Y系列,到之後的Mate/P/G系列,再到今天的nova系列,華為的產品線一直都在不斷的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要、進行自我調整和優化。nova的推出,不止於擴充產品矩陣那麼簡單,可以說是華為全方位發力年輕市場的排頭兵。從華為產品的用戶群來看,Mate系列定位高端商務,P系列定位高端時尚,缺少了一款能夠承載年輕人生活方式的產品,nova的加入會彌補這部分不足。從競爭角度講,華為最近兩年主打的產品是P和Mate系列。目前流行的互聯網模式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潮流的節奏,但從長遠來看,華為品牌只有做到全價位的佈局,才能滿足各個族群、各個價位段消費者的需求,這也是華為真正實現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作為華為最新系列產品,nova系列非常注重用戶體驗,在手機性能同質化非常嚴重的時代,體驗才是決定勝負的王道,一款手機的成功與否更多是看消費者用得順不順心、願不願意為其買單。我始終相信,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裡,只有真正摸清消費者需求,能開發出令消費者無法拒絕的產品,這樣的企業才會走得更遠更紮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