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之後兩週是心理危機高發期,父母做到這3點麼,非常重要

家教智慧

昨天的關於高考後綜合徵的文字得到許多父母的留言肯定,表示有收穫,我這裡基於實踐操作的措施對於一些家有考生的父母來說,是一種建議和參考,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生命個體,父母應該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因此可以有個性化的方法來指導孩子度過這個特殊的階段。

我們對於高考的殘酷性的認知有時候顯得不夠,以為高考考試結束就一切變得陽光燦爛了,其實恰恰相反,高考考試本身孩子們因為有了高強度的應試訓練,絕大部分孩子是適應的,他們在準備高考期間,幾乎摒棄了一切業餘愛好,將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備考當中,一旦開始答題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高考結束之後兩週是心理危機高發期,父母做到這3點麼,非常重要

高考一結束,巨大的壓力一旦釋放出來後,心靈會頓時產生一種空虛感,不知道接下來應該做什麼。於是在情緒和行為上出現了反常態的現象,這就是高考後綜合徵。

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教訓得出的結論,高考之後的兩週,被認為是心理問題高發期,在自媒體時代,許多實時的悲劇信息已經被刷屏了,例如某地高考第一天就有孩子從七樓跳下身亡。從精神醫學和心理學角度來看,高考結束之後,無論是出現抑鬱、自閉的情緒,還是過度興奮,這些都屬於“高考後綜合徵”的症狀。從高考結束到分數公佈前,考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絲毫不比高考前和高考期間少。

無所適從是高考後考生典型的內心感受。高考後巨大的“空白”與高考前緊張的節奏形成強烈對比,學生短期內失去了長久以來的精神寄託,有些人就通過玩樂、放縱、暴飲暴食來填補心裡的空白,有些人則沉浸在壓抑、自閉中不肯放下曾經揹負的巨大包袱,這些都是極容易出現問題的,需要父母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

高考結束之後兩週是心理危機高發期,父母做到這3點麼,非常重要

這裡提幾點建議:

建議一:緩釋巨大的心理壓力,回顧一下學習經歷,整理自己的學習史。

巨大的心理反差狀態使考生產生心理、生理上的不適應,有的學校讓孩子撕書撕卷子,我覺得不太好,這樣就直接割裂了孩子的學習史。去年高考結束當天,兒子整理了我在這六年裡給他寫的紙質信,幾乎每週一封,高考那幾天我也寫了一點文字,他可以從這些文字看到自己成長的痕跡,包括學業上的變化。因此,高考之後讓孩子整體的回顧自己的學習經歷,尤其是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他整理了兩天,按照時間順序列好表,有我們的信件,也有他的學習筆記,學習資料,參加活動的記錄、獎狀等。然後我告訴他,這些就是個人歷史的一部分,接下來的歲月你將自己更加獨立的面對,有時候更多一個人繼續前進,直到遇到終身的伴侶或者友誼。

高考結束之後兩週是心理危機高發期,父母做到這3點麼,非常重要

這種生命意識的回顧會讓孩子迅速安靜下來,更有目標感,並且更有責任,因為即將會面對高考成績的榜單,如果沒有這種過程意識,孩子會承受無比的壓力,這一點需要父母及時疏解好,用合適的方式。

建議二:孩子平時成績一般,面對不確定性,父母要做好務實的安排,及時和孩子面對面聊一聊。

有的學生平時成績比較一般,父母不知情,又對孩子高考超常發揮寄託著較大希望,高考結束後,這種一廂情願的幻想破滅,學生感到失落、悲觀乃至對不起父母家人的內疚,無顏面對老師、同學,種種焦慮心態造成了過度悲觀。

高考結束之後兩週是心理危機高發期,父母做到這3點麼,非常重要

這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降低高考對於自己以及孩子的重要性,靈活看待孩子的未來,這一點可能對於城市裡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更容易做到,而對於廣大鄉村考生或者家庭處於城市底層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所謂靈活就是務實的開始尋找一份技術工作,因為高考結束之後絕大部分孩子滿了18週歲,開始成年了,務實的去學一份技術對於這部分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可靠的出路,這一點父母要和孩子認真的聊一聊,相信孩子也會接受這樣的安排。

建議三:父母要學會和孩子逐漸分離,讓孩子擁有獨立的生活模式

有的孩子從小都是孩子陪讀的,父母一直朝夕相處,情感上也確實捨不得,但為了孩子更為高遠的未來,更具獨立生活的能力,要知道孩子最終會擁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必將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尤其是母親,應該放手讓孩子去處理自己的問題。其實,去年我們和兒子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孩子在初一就開始寄宿在外,6年下來獨立意識和生活能力已經完全不用擔心,我們只是會面對一些實時出現的問題針對性的交流解決。

高考結束之後兩週是心理危機高發期,父母做到這3點麼,非常重要

在高考結束到分數出來這段時間,兒子參加了初中和高中的兩個聚會,獨立旅行一次,其餘的時間把一些過去內有時間讀的經典文學作品讀了一下,包括《百年孤獨》,《平凡的世界》,《瓦爾登湖》等,這段時間還是比較充實的,但我和他一起讀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高中畢業,回村裡幹農活,後來去幫人家打窯,揹著石頭上坡時那種艱難的場景,讀完這一段兒子淚流滿面,這種感悟一定是刻骨銘心的。少平就是要一份獨立的生活,有尊嚴的生活,奮鬥在外。

高考結束後的兩週,通常是考生們最為焦慮的時期,因為在這段時間內,考生既焦慮成績的高低,又要面對莫測的前途,甚至旁人的善意關心也會給他們造成莫大的壓力。這時候,父母的理解、鼓勵和包容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什麼結果,父母會和他們一起面對,並且相信即使最壞的情況出現,也僅僅是一個結果,我們還需要繼續生活,要思考的是下一步該如何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