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起儿童性侵案件:有多少父母正将自己孩子推给“恋童癖”?

443起儿童性侵案件:有多少父母正将自己孩子推给“恋童癖”?

我们什么教育都有,但唯独就缺了这份性教育。

大多数人都常常谈“性侵”色变,尤其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更是如此。

他们总往往都不知该如何与孩子探讨这一话题,更不知道孩子这个年龄该不该进行讨论。

我们常常认为性教育太早,但那些坏人却从不嫌你孩子小。

443起儿童性侵案件:有多少父母正将自己孩子推给“恋童癖”?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人们总认为孩子没有性别意识。

因此,家长们一般羞于对儿童进行性教育,更不会告诉孩子,身体哪些是属于隐私。

这也导致有些孩子到了三四岁还穿着开裆裤到处跑,

又或者带着已经有性别意识的孩子进入异性的厕所或更衣室。

443起儿童性侵案件:有多少父母正将自己孩子推给“恋童癖”?

你以为儿童性侵离你家还很遥远,实际上它们就在孩子身边

根据《2016年儿童性侵案件统计以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2016全年媒体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例在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同比增长近3成。

然而在这433起的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犯罪就已经占了69.28%,这还不包括那些公开报道未提及双方关系未统计在内。但令人可悲的是,近七成的家长都没有对孩子进行系统防性侵教育。

443起儿童性侵案件:有多少父母正将自己孩子推给“恋童癖”?

有多少家长正在“推”孩子给儿童性侵犯?

作为父母,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够有礼貌有热情。但面对他人的亲昵时,当孩子表现出极其不愿意的时候,有不少家长出于礼仪、情感上的考虑,强硬让孩子与他人拥抱,甚至亲吻。

这种“强迫性”亲密接触,却给孩子的安全留下了隐形炸弹。

但让孩子回避他人热情甚至冷淡倔强,反而又会让孩子无法维系自己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在孩子社交上有那些误区呢?

443起儿童性侵案件:有多少父母正将自己孩子推给“恋童癖”?

第一,你的身体不是你做主!

我们总喜欢推着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亲近,又或者将孩子放在辨认的手中或怀中。这轻松的言语、以及热情的关怀,却让孩子对自己身体自主一次次被无情侵犯。

那么长期下去,孩子就会慢慢意识到别人要求我进行身体接触时,我不能拒绝。

这样的意识,无意中让孩子没有足够去拒绝那些不怀好意的身体接触。

443起儿童性侵案件:有多少父母正将自己孩子推给“恋童癖”?

第二,和认识的人接触,是安全的

当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拥抱时,父母总是会说:

没事没事,这是妈妈的朋友!

怕什么啊!这是你叔叔!去抱抱你叔叔!

虽然这出于好意,这实际上却在告诉孩子,眼前的这个人是爸爸妈妈认识,是好人。我们一再强调陌生人是危险,但似乎却忽视了对熟人的警惕,从而就引发了前面提及一点:儿童性侵有将近七成都是熟人犯罪。

443起儿童性侵案件:有多少父母正将自己孩子推给“恋童癖”?

第三,孩子需要用身体去取悦别人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我只是让孩子多跟别人亲昵亲昵,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

我们的社交的初衷是为了高兴,所以带着孩子参加聚会的确是很好活跃气氛。但是如果只有通过抱抱或亲亲就能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那就太过狭隘。

孩子有很多表达方式,若父母一味强调孩子需要用身体亲密接触来表达热情,那么孩子就会逐渐意识到需要用身体去取悦别人。

443起儿童性侵案件:有多少父母正将自己孩子推给“恋童癖”?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预防性侵,

就必须要让孩子意识到哪些可以接触,哪些不可以接触。

时刻让孩子知道自己身体是属于自己,对自己不喜欢的接触可以完全否决。

尊重孩子的决定,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去观察或熟悉与他人接触,

在合适的时候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与别人社交,例如鼓掌、微笑以及敬礼等。

这样既不会伤害大人的感情,

也能够让朋友亲戚意识到孩子有独特的社交方式,

或许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友好方式。

443起儿童性侵案件:有多少父母正将自己孩子推给“恋童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