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余江宅基地改革“密码”:盘活闲置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江西余江宅基地改革“密码”:盘活闲置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这次‘宅改’,我家拆了两栋闲置的老房子。”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中童镇中童村村民童亮义说,村里许多老旧废弃房子“你挨我挤”,有的路只有1米多宽,希望宅基地制度改革能让村子旧貌换新颜。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中国农村大量农房、宅基地常年闲置。如何盘活和利用这些宅基地资源,是一项关乎乡村振兴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问题。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之一。今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江西余江宅基地改革“密码”:盘活闲置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事实上,与其他农区一样,余江县也曾面临“老旧房屋拆不掉,新增人口无地批”的尴尬境遇。

在余江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办副主任聂荣华看来,“宅改”前,当地农村普遍面临房屋面积大、“一户多宅”多、布局朝向杂乱、违法建房多、“空心化”严重、私下流转乱等问题。

一组数据佐证了他的判断:“宅改”前,全县农村宅基地9.24万宗,附属设施10.2万间。其中闲置房屋2.3万栋、危房8300栋、倒塌房屋7200栋,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高达170平方米。

囿于“宅基地是祖业”“房子多、房子大光宗耀祖”等陈旧观念,在中国农村,谁要拆人房子,无异于捅马蜂窝。

对此,余江县除强化民众“一户只能一宅、建新必须拆旧”的意识外,还用制度设计激活村民自治功能,全县1040个自然村均建立了村民事务理事会。

江西余江宅基地改革“密码”:盘活闲置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政府也没闲着。余江县先后筹资2000余万元,尊重民众意愿,编制了1040个自然村村庄规划,完成了7个行政村土地利用规划,让村民看到了村庄发展空间、产业前景。

“刚开始我是不想拆的,毕竟是祖辈留下来的东西。”童亮义坦承道,在村民理事给其讲解政策,再参观其他几个“宅改”村子的成功案例后,他才决定将闲置房子退出。

据介绍,余江县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按照“一户一宅、面积法定”原则,退出多占面积。对历史形成的超面积多占、且确实无法退出的,一律由村集体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自行收费调整。党员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带头退出自家多宅、带头拆除超占面积、带头缴纳有偿使用费等。

江西余江宅基地改革“密码”:盘活闲置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据统计,目前,余江县城镇规划区内和规划区外自然村共退出宅基地30987宗4318亩,其中有偿退出5868宗971亩,无偿退出25119宗3347亩,退出宅基地复垦991亩,预计能解决15年左右农民建房用地需要。

原本被称为“死资产”的农宅,价值也被激活。据介绍,余江县通过农村房地抵押贷款、流转、“入市”、有偿退出等方式,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该县村集体收取有偿使用费7490户1108万元,流转宅基地1121宗219亩,新建农房择位竞价136宗22.3亩,集体支付退出补助款1974万元。

江西省社科院应用对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宜红认为,“宅改”有利于盘活闲置的宅基地资源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宅改”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公平性,调动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以及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宅改’应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配合,政府可以在‘宅改’后的村庄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余江县官方称,随着“宅改”试点工作推进,全县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新修村内道路478公里,沟渠49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860亩,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