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曝光保利華僑城樓市踩線 公司伸手胡亂炒房有望被捉

審計署曝光保利華僑城樓市踩線 公司伸手胡亂炒房有望被捉

國家審計署的一紙公告,將多年來藏匿在房地產行業內的眾多違規行為曝光。

6月20日,審計署發佈《國務院關於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9家大型國有銀行違規向房地產行業提供融資360.87億元,抽查的個人消費貸款中也有部分實際流入樓市股市。多家金融機構和企業涉及房地產資產閒置以及炒房現象。

其中,保利集團被批“2個境外項目進度滯後,高管親屬承包工程”。華僑城則被指“未按要求完成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公務用車改革等工作,且房地產去庫存緩慢”。此外,華僑城集團19名高管涉違規投資4717.53萬元。

6月22日,保利集團回應國家審計署審計的問題稱:“全部落實整改”。

審計署還披露,多家企業存在大量房產閒置、存在未能按要求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問題,如東方電氣集團、中國中車集團、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等。

“公佈這些數據和名單顯然是對當前房地產去槓桿的一次大檢查,是樓市調控加強的信號。”一位房地產市場分析人士表示。

360億元違規資金流向樓市

審計署曝光保利華僑城樓市踩線 公司伸手胡亂炒房有望被捉

貨幣資金是樓市繁榮的基礎,也是推動近年來房價攀升的隱形之手。因為投資投機都需要資金,管住了銀行就是管住了房地產。

國家審計署披露,9家大型國有銀行違規向房地產行業提供融資360.87億元,抽查的個人消費貸款中也有部分實際流入樓市股市;一些金融機構通過發行短期封閉式理財產品吸收資金,用於投資長期項目等,存在期限錯配風險。

部分資金是通過信用卡提現進入樓市。有銀行人士測算,2017年某大型銀行發現信用卡年度套現額高達1000億元,保守估算全銀行業信用卡年度套現規模已超萬億元。

據審計署人士稱,銀行違規資金投向的主要領域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或實際承擔融資平臺功能的企業、高汙染、高耗能企業,以及土地儲備中心、“四證”不全的房地產企業。

此次審查名單中,中信系是重點被批評的對象。審查報告顯示,2015年1月至審計時,所屬中信信託、中信銀行和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違規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或實際承擔融資平臺功能企業提供融資205.1億元。2013年至審計時,所屬中信銀行、中信信託向“四證”不全或低密度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211.01億元,另有部分融資被用於繳納土地出讓金。 此外,2014年10月至2016年底,中國農業銀行通過理財資金向房地產企業提供融資、違規向土地儲備中心和部分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等“四證”不全的房企等提供融資,涉及金額96.44億元。2013年至2016年,中國工商銀行河北、江蘇分行違規向房地產企業發放併購貸款36.24億元。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對於銀行融資方面的查處,實際上也是要求房企積極管控各類風險。當前對銀行貸款的審計,會對房企未來資金到位等情況形成利空的影響。因為未來若有資金違規進入樓市,銀行信貸部門面臨更嚴懲罰的可能性會加大。

保利華僑城等涉房產閒置、違規投資

審計署曝光保利華僑城樓市踩線 公司伸手胡亂炒房有望被捉

在這次審查中,有兩家房企被重點點名,即保利集團和華僑城。

審計署披露,截至2016年底,保利集團未按要求完成低效無效資產清理處置、房地產去庫存等工作。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方面,保利集團被指217處違規,其中2016年,所屬一家企業提前確認收入和成本,多計利潤3674.8萬元。

經營管理方面,保利集團被指21處違規。其中,2010年至2013年,保利集團所屬湖北保利投資有限公司、深圳保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未經評估對外收購資產,涉及金額15.02億元。

2010年至審計時,所屬保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經營管理及項目建設不規範,造成1.67億元資金損失,另有8488.69萬元資金面臨損失風險。

至審計時,保利集團所屬一家企業的1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推進緩慢,680萬元改造資金滯留集團達16個月;保利集團2個境外項目也存在進度滯後情況。

審計署在對華僑城的審計結果中顯示,華僑城最大一筆問題金額在經營管理方面,所屬深圳華僑城房地產有限公司等29家企業未經公開招標確定施工單位和工程類物資採購供應商,涉及金額23.33億元。

經營管理方面,華僑城在2014年至2015年,所屬華僑城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違規對外轉包54個工程項目,涉及金額5.72億元。自2014年至審計時,所屬成都天府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在未經上級公司批准等情況下銷售和轉讓房產,涉及金額5.3億元。

華僑城的問題還在於,截至審計時,未按要求完成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公務用車改革等工作,且房地產去庫存緩慢。華僑城集團在2016年未按要求完成年度應收賬款和存貨壓控工作。

公司“炒房”行為被查

審計署曝光保利華僑城樓市踩線 公司伸手胡亂炒房有望被捉

十幾年來,隨著房價的飆升,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年年上升,部分公司甚至把“炒房”作為主打產業。這些投資性房產並不包括自用房地產,及作為存貨可銷售的房地產。

有報道稱,去年以來,包括深圳在內,多個城市住宅房產被投資公司整購。

據WIND數據,截至2018年一季度,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已增至1655家,總共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市值高達9904.17億元。從持有企業的組織形式看,國有企業持有投資性房地產5421.15億元,佔比54.74%,其次是民營企業持有投資性房地產2508.8億元,佔比25.33%;排在第三的是中外合資企業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19.9%。

從行業分佈看,持有投資性房地產最大的行業是房地產4375.78億元,其次是商業貿易1508.79億元,建築裝飾持有金額866.88億元排在第三。

未按要求退出房地產、公司炒房行為也在此次審計署審查中被曝光。被點名企業包括東方電氣集團、中國中車集團、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等。

據審計署報告,2010年4月,東方電氣集團在年度投資計劃外使用2084.07萬元購買27套商品房及車位,至審計時長期閒置。

在炒房公司中,尤其以保險、銀行最會炒房。如中國平安當仁不讓地成為最強炒房企業。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都佈局了大量房產。在業內人士看來,以公司名義購買、持有房產尤其是住宅,事實上已成為房地產調控的漏洞。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就表示出擔憂,他認為,“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的代表,反而需要靠炒房獲取收益,這可能會引導更多的資金脫實入虛。”

隨著此次審計署的曝光,公司炒房行為有望得到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