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熊孩子,都是因為有熊家長!

熊孩子好像無處不在,簡直是猝不及防的遭遇戰。

世界上有熊孩子,都是因為有熊家長!

1、

上週坐火車出門,本計劃著旅途中看會兒書,再休息一下,結果火車上一對6、7歲的小兄妹在走道里追趕跑跳加尖叫,我想小孩子坐火車興奮是很正常的,於是改變主意決定聽音樂。

2、

我想中國人應該是最能隨地大小便的民族之一了。

週末帶著寶寶去奧森公園,為了避免她直接尿褲子,我總是盯著時間點,把“不管要不要尿尿,一個半小時上一次廁所”進行到底,以便培養寶寶上廁所的習慣。在公園的角落裡、小樹叢後面,我看到了不同小朋友的光屁股。

3、

在小區樓下玩,正好看到兩個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在玩耍,突然,穿藍衣服的小男孩一巴掌打了對方一下。被打的孩子還在發愣。打人孩子的媽媽已經毫不客氣地衝了過來,對自己的孩子吼道:“你怎麼打人呢?跟你說了不能打人!打人以後沒人跟你玩了!”孩子嚇得哭起來。反倒讓被打的孩子媽媽感到不好意思,連說“沒關係沒關係”。

其實以上的幾個孩子都沒有犯什麼大錯。玩耍跑跳是他們的天性,是高興的情緒表達;孩子沒有羞恥感,在外面大小便也不會有負擔;孩子打人也非常常見,只要“度”控制得好,也可以很好解決。

孩子還不懂成人的規則,過早地要求他們遵守社會規範,有可能限制孩子的天性發展。這也許是很多家長不想太限制孩子的原因之一。可是,這樣的熊家長卻會培養出熊孩子!

到底什麼樣的事情需要家長真的管管呢?

我們可以參考一個標準,畢竟所有的孩子都會成長為社會人。而實際上法律也好、規範也好,其制定時,是為了“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當然,除了這兩條,中國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也不可“傷害自己”。

也就是說,對待孩子的所作所為,有三個標準: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只要符合這三個“不傷害”,就可以讓孩子去做。

第一個事件中的孩子不符合“公眾場合不要大聲喧譁”的社會規定,傷害了他人;第二個事件中,不僅傷害了環境,其實對孩子自己也不安全,“隱私”的含義需要從小培養;第三個事件中,違反了“不傷害他人”。

不同的是,前兩個事件中,孩子的行為是因為家長的縱容。當家長認為這樣“沒什麼大不了”的時候,孩子肯定不會形成界限。而第三個事件中,家長的反應簡直嚇壞了孩子,孩子無法從媽媽的反應中學會怎麼改正,於是就會演化成繼續打人、繼續被罵的循環。

孩子是最會察言觀色的,媽媽如何對待孩子目前的行為,決定孩子下一步會採取什麼行動。

到底該怎麼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說出來簡直太簡單,會讓人懷疑它的可行性。其實,當孩子產生錯誤行為的時候,只需要媽媽和善地告訴孩子:這件事件不可以,並告訴他應該怎麼改正。

個人介紹:

美國正面管教在家庭、在學校雙授證講師

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

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育兒視頻博主

寶寶樹入駐早教育兒專家

靠譜媽特邀育兒達人

合作請聯繫:

微博:@Annie媽媽育兒正能量

育兒不僅僅要有方法,還要有態度。方法,指的是我們要掌握的技巧;態度,指的是我們要具有的心態。這兩者同等重要——沒有態度,再多方法也會失效;而沒有方法的態度,面對孩子則會有心無力、束手無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