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內部講話流出:華為的數字化轉型怎麼走?

任正非內部講話流出:華為的數字化轉型怎麼走?

【導讀推薦】

大事兒很多,風口一波又一波,也許是時候停下來思考了。

世界互聯網大會後,大佬們紛紛發聲,從這些聲音中,我們或可察覺一些趨勢。

這是【企服一週觀察】的第12篇文章。

來源|綜編

作者|美娃

一、大事件:巨頭們的狂歡和發聲

上週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很熱鬧,巨頭們像極了相愛相殺的好CP,互懟取樂,也許只有當事人內心暗流洶湧。

比如李彥宏,演講一開始就diss全場:“去年我講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結束,下一幕是人工智能。當時很多人不同意,他們說只是進入了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今年,之前講下半場的人,都開始講人工智能了。”

比如小馬哥直言阿里的“此賦能非彼賦能”,騰訊的“去中心化”才是真賦能

。中心思想不言而喻。

任正非內部講話流出:華為的數字化轉型怎麼走?

以上僅做茶餘飯後,難得巨頭一起,我們更想知道他們對趨勢的見解和下一步思考,易選型做了重要觀點梳理,如下:

阿里巴巴馬雲:18年前我還害怕技術,討厭全球的高科技。當我們成立阿里巴巴的那一天我就是產品測試員。我告訴團隊,如果我不能使用,80%的人都不會用,那就扔到垃圾桶裡吧。我認為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扼殺工作崗位,但也會創造更多的崗位。未來10-20年,很多東西都會被取代,沒有附加價值的工作將會消失。比如人工智能,製造業不會產生很多的工作崗位,服務業會產生很多的工作崗位,數據將會賦能服務行業。

人們說,人工智能技術將會為人類帶來一場災難。今天我們只瞭解大腦的10%,但是機器人、人工智能是由人類少於10%的大腦創造出來的。我們要有自信不會被機器控制。(亞洲財富論壇)

任正非內部講話流出:華為的數字化轉型怎麼走?

騰訊馬化騰:第三產業擁抱數字經濟擁抱互聯網是非常積極的,無論是互聯網銀行、金融、保險。現在在第二產業,也開始認識到如何用互聯網來實現先進製造。未來消費和工廠是可以直接連通,沒有中間環節了。甚至在一些重型工業,例如三一重工和我們合作,嘗試把製造業變成服務業。從賣設備變成租設備,把重型設備全部聯網到後臺,知道每臺機器的運行狀況。甚至可以提供金融服務,發展金融租賃。這就是一個典型製造業擁抱數字經濟的案例。

下一個千億美金產業在教育和醫療方面。隨著經濟發展,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投入會越來越大。在醫療方面,甚至會是出現數千億的市場。(亞洲財富論壇)

華為餘承東:開啟萬物互聯的新連接時代需要打開三扇門

第一扇進入新的人機交互世界。人類日常的信息交流85%通過視覺、11%通過聽說,因此在智慧互聯網時代,融合視、聽、觸和體姿等多模態的交互方式將成為主流。人機交互將進入簡單自然、個性化有溫度的全新模式。

第二扇類需要賦予設備新的生命,建造人與物之間互感互知的IOT世界。未來所有物聯網設備都將具備智能連接、智能感知、認知、學習、推理決策等能力,讓物體根據人類的需求和行為自動調整。

第三扇人、物、信息之間要實現自然融合,離不開高效、高速、海量的基礎網絡平臺。(世界互聯網大會)

小米雷軍:融合是發展數字經濟關鍵的因素。不管是發展數字經濟、移動性、AI還是融合在一起。5G也是重要驅動力,未來兩三年就會開始。5G讓帶寬增大增長,對數字內容很有幫助,5G還帶來了新的機會IOT,現在的智能設備並沒有真正的連起來,互聯網更多是人與人的連接,5G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設備的連接。這是個開放的時代,每個公司都有機會。(世界互聯網大會)

第一是算法,人工智能尤其是機器學習的算法在過去幾年迅速地發展,不斷的有各種各樣的創新,從深度學習、DNN(深度神經網絡)到RNN(循環神經網絡)到CNN(卷積神經網絡),不停有新的發明創造出來。

第二是算力,計算成本不斷下降,服務器變的越來越強大。過去我們覺得人工智能不實用,用的算力太大,在經濟上無法承受。但今天算力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可以使很多人工智能應用變的實際可用。

第三是數據,數據的產生仍然在以非常高的速度在發展,尤其對於中國互聯網來說,它有非常獨特的地方,7.5億網民說同一種語言,同樣的文化,遵守同樣的法律。這麼大的人群和市場,這麼大的一個數據集,還在不斷產生新的數據,它會進一步推動算法的不斷創新,以及對算力提出更新的要求。未來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主要的推動力會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又會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發展。(世界互聯網大會)➤新浪科技、鳳凰科技、心聲社區等

二、案例:國外SaaS巨頭Slack怎麼讓用戶上癮的?

任正非內部講話流出:華為的數字化轉型怎麼走?

Slack是美國SaaS協同軟件,從功能上來看,其實就是“聊天群組+大規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統一搜索”。

本質上是一個信息聚合平臺,自我定位“郵件殺手”,希望解決郵箱常被塞爆而又會忽略重要郵件的問題。比如Slack就解決了美國人用郵件工作中的核心痛點,讓他們能用兩封郵件+Slack解決原來100封郵件的困擾。

它最大的亮點我認為在於強大的第三方集成,內置了對多種企業級Saas軟件的API接口,將分散的溝通方式聚集到一起,電子郵件、短信、Dropbox、GoogleDrives、Twitter、Trello、Asana、GitHub 等 65 種工具和服務都被整合到slack裡。➤牛透社、知乎、36氪

四、一句話:“做大事的前提是具備深厚的閱歷和對本質的認識,才能只是實現的手段”

這段話來自黑馬學院導師劉爽,看後很有啟發,簡單做了整理:

曾國藩說過,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大事的前提是具備深厚的閱歷和對本質的認識,才能只是實現的手段。

而這就涉及知與行的關係:知指導行,方能知行合一

有才能的人往往由於“行”過強,行為模式是“行”指導“知”,為了釋放才能而釋放,成了鋒芒畢露的好鬥之士,最典型的就是孫悟空和楊過,所以齊天大聖被鎮壓在五指山下,楊過直到最後也只能是獨臂神鵰大俠。

而王陽明也好,曾國藩也好,前半生都是才華橫溢的鬥士,直到因此遇到人生重大挫折,中年面壁反思,把由“行”而生的“知”逐漸內化為由“感”而生的“知”,反過來再指導“行”,從此思維深邃冷靜,行事斂銳藏鋒,以知行合一的境界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終成就一番不世功業。➤劉爽與veryls

四、聲音:任正非:“未來五年,華為要實現數字化轉型”

首先,我們看一下華為的質量與流程IT支撐業務所取得的成績,如:通過“三朵雲”部署,面向客戶首次實現體驗式營銷;結束區域站點存貨無法盤點歷史,中心倉存貨的帳實準確率99.89%;業務對流程IT的滿意度達到歷史最好,IT需求端到端交付週期下降了3倍……“以前貨款記錄不清晰,客戶來還欠款時,我們還莫名其妙,連合同和欠條都找不到了,如果客戶不還錢,多少預備金都付諸東流。現在我們已經結束區域站點存貨無法盤點的歷史,貨款記錄開始清晰,進步很大。”

任正非內部講話流出:華為的數字化轉型怎麼走?

華為已從“農民”公司走到現在的IT能對全球業務的支持。

“IT部門要與業務部門形成合力,重點突破,為一線作戰隊伍提供集成IT平臺。公司各種數據要制定統一的規範接口,拉通互用,才能多維度關聯建模分析,提升作戰效率,數據資產價值最大化。

我們可以看到,有研發能力的大公司都主張自行研發IT軟件,可華為卻要“改變模式,減少自主開發。”為什麼?

任正非尤其強調,IT部門要建立自己的能力中心,堅持購買軟件包驅動變革、驅動流程,不強調自主開發。

“如果你們自行開發一個軟件,無法想象五年、十年後還能不能使用?而且算算開發人員的股票、分紅……成本多高,還不如從國外或企業BG購買。一方面他們已經構建了軟件包的生命週期,另一方面他們會不斷維護生命週期的循環。”➤懿德匯睿


《選型直播》是易選型推出的一檔直播節目,旨在為企業轉型和IT選型提供服務,進行經驗分享和案例剖析。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可申請免費到現場和線上觀看直播入口,並向郭煒提出你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