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苑軼事】王凌琴:吳起屯兵在霸城

沙苑北邊,洛河南岸,有一村名叫霸城村。據史書與縣誌記載,戰國時,魏文侯封大將吳起為西河守,吳起在這裡築城,做為鞏固霸業的基地,起名霸城。霸城村有吳起廟,廟前原有一對石獅。

原來,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曾佔河西之地、重築王城。魏文侯十二年,魏國乘秦國內亂,盡奪河西之地。此後,黃河以西的大片地區都屬於魏國,魏國曾經築長城以御強敵秦國。

魏國佔領廣大河西地區,有一個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吳起。吳起善於用兵,曾有“吳子兵法”,與孫武齊名,人稱“孫吳兵法”可見吳起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事人物。


【沙苑軼事】王凌琴:吳起屯兵在霸城


吳起鎮守河西時,魏武侯任命他為西河郡守,就駐紮在霸城一帶。當時靠近魏國國境的地方,秦國設了好些哨所,這些哨所雖然不大,可是卻像秦國的眼睛,時時在監視著魏國的一舉一動。威脅著魏國的邊防安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吳起心裡非常惱火,非欲除之而後快。

這一天,郡守衙門貼出了佈告,佈告上說,北城門口有一根轅木,誰要能把轅木搬到南門,就賞他好地五畝,好宅一座,過往百姓看了,覺得這有何難?於是,就有行動迅速的人,很快把轅木搬到了南門。

消息報到了衙門,吳起吩咐下屬按照佈告所言,賞賜不誤。


【沙苑軼事】王凌琴:吳起屯兵在霸城


一些沒有搶到這個好事的人很惋惜,自己知道太晚,沒有搶上頭功,於是常常注意,看衙門還有沒有其他的政策舉措。

過了好些日子,衙門又貼出佈告說,東城門有一石墩子,誰能把墩子搬到西門口,就賜他好地五畝,好宅一座。

這次比上次更快,早有人趕緊集合人,三下五除二,很快把墩子搬完了。上報衙門,衙門檢查過後,照例賞賜這些人好地五畝,好宅一座。

百姓都興奮了,一個磨拳擦掌說,下次衙門再有啥事,一定要積極去幹,爭取賞賜。


【沙苑軼事】王凌琴:吳起屯兵在霸城


吳起看著時機成熟,於是又貼出佈告說:誰能拔了秦國的哨所,賜他好地豪宅外,並封他做國大夫。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些年輕人聯合起來,合力圍攻秦國哨所,秦國哨所終於被全部除掉了。

吳起按照所應允的賞賜了這些人,他心裡很興奮,沒有了那些虎視眈眈的眼睛,他連睡覺都安穩了許多。

吳起除了以信用帶兵外,他打仗時往往身先士卒,為眾士兵做出榜樣。他還非常愛惜士兵,如同愛惜自己的兒女一樣。

民間流傳,有一次,一個士兵的身上得了膿包,久治不愈,這時有一個老中醫說,此瘡非得人口吸,才能去毒。吳起知道後,來到兵營,為這個士兵吸膿包,這個士兵果然好了。軍中的士兵們非常感動,誰知士兵的母親知道後,卻哭了。村人問她,為啥不高興,反而哭了。她說,當年她的丈夫也在吳起手下當兵,吳起曾為他吸過膿包,後來在戰場上,他的丈夫奮死效力,死於沙場。現在吳起又為他兒子吸膿包,她兒子將來也會知恩圖報,死於沙場,她是為這個而哭泣。


【沙苑軼事】王凌琴:吳起屯兵在霸城


這兩則小故事,都反映了吳起的用兵策略,為後人們留下了一段回味無窮的史話。霸城村的吳起廟千百年來,石獅雄立香火旺盛,就是人們對他最好的紀念。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學,愛繪畫,好音樂,樂文史,更崇書法。多年筆耕,舞文弄墨,艱難前行,一串腳印。自以為天地間一匆匆過客,如草芥之於土地,浪花之於江河,微留劃痕,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邊,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無成兮自嗟嘆,惟將餘光兮寫故園。

【沙苑軼事】王凌琴:吳起屯兵在霸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