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寺院,因為收留受傷的人遭荼毒,又因為拒收另一個名人出名

在江陵城外20裡的地方,有一個小到無人問津的寺院,牛牧寺。這個寺院本來是出家人的清淨之地,卻因為收留了一個受傷的人慘遭荼毒,又因為拒絕一個名人而出名。這是怎麼回事呢?

要講牛牧寺的故事,就要先從東晉末年桓玄的叛亂說起。公元403年,桓玄逼迫晉安帝禪位,建立桓楚政權。結果引得其他有兵權又有野心的人紛紛起兵討伐,其中劉裕和劉毅是最傑出的兩個。

一個小寺院,因為收留受傷的人遭荼毒,又因為拒收另一個名人出名

桓玄跟他老爹桓溫比起來差遠了,在劉裕等人的打擊下很快潰敗,倉皇逃出首都建康,逃回自己的老窩荊州。不過,這一次,桓玄不但丟了荊州,他自己也死在了入蜀的路上。

對於桓玄的殘餘勢力,劉毅給予了徹底的打擊。他派人四下打聽桓家當初藏匿的地點,下令只要曾收留過桓家的人,都處以叛國罪。有人向他舉報,江陵城北二十里的牛牧寺曾經藏匿過桓家人。劉毅聽了,立即帶兵闖進寺中。和尚們收留桓家人,應該是出於出家人的慈悲心腸,但劉毅並不那麼想。他對一群和尚說,如果沒有人承認是自己收留了人,就要全寺同罰,處死所有的人。

一個小寺院,因為收留受傷的人遭荼毒,又因為拒收另一個名人出名

牛牧寺方丈站出來,說是自己做的。劉毅毫不留情地殺死了方丈。方丈死了,從此,牛牧寺立下一條規矩:絕不再收留陌生人。經過血的事實,牛牧寺的和尚們認識到,在動亂的年代,與人為善要先自救。

劉毅絕不會想到,他的冷酷讓自己在落難時失去了避難場所。他把自己逼上絕路。

一個小寺院,因為收留受傷的人遭荼毒,又因為拒收另一個名人出名

剷除了桓玄這個共同的敵人,劉毅和劉裕這對曾經的難兄難弟開始較量。兩人先從勾心鬥角開始,劉裕用王謐做自己的形象代言人。這個王謐是東晉宰相王導的孫子,又曾經救濟過劉裕。論身份,論地位,王謐在朝中掌握政權絕對說的過去。不過,真正掌權的劉裕在京口做幕後指揮。

一個小寺院,因為收留受傷的人遭荼毒,又因為拒收另一個名人出名

後來,王謐死了,劉裕不得不走到前臺,開始和劉毅面對面較量。不過,這還不到撕破臉的時候。而一次戰爭,讓劉毅在劉裕面前丟盡了臉面。

盧循造反,劉毅負氣帶兵出征。他帶了兩萬水軍迎戰盧循,結果幾乎全軍覆沒,自己很狼狽地逃回建康。而後的劉裕,很輕鬆地就消滅了盧循,平定了叛亂。

一個小寺院,因為收留受傷的人遭荼毒,又因為拒收另一個名人出名

後來,荊州刺史劉裕的弟弟劉道規因病去世,劉毅要求出任荊州刺史。他看中了荊州的重要性,但他忘了,荊州都是劉裕的人,一個刺史,如果沒有手下人的支持,也就是個光桿司令。劉毅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一場陰謀正一步步靠近。

公元412年,劉毅生病,劉裕趁機派一支奇兵逆長江而上,江陵外城很快被攻克。本土士兵不願為劉毅白白送死,很快都跑了,劉毅帶著僅存的三百人逃脫,慌亂中,他無意中走到當年他殺方丈的牛牧寺。

一個小寺院,因為收留受傷的人遭荼毒,又因為拒收另一個名人出名

在牛牧寺門外,劉毅請求寺裡的和尚收留他,但遭到拒絕。他們不敢再收留任何陌生人。

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劉毅灰心喪氣,上吊自殺。他曾經做下的惡果害了自己,不能不說,這是歷史的巧合,更是自作自受。而牛牧寺,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寺院,也因此在歷史上留下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