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執行力弱,這“鍋”HR不要背!

點擊上方“中國人力資源”關注我們

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實際操作能力。它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努力,離不開公司領導層戰略決策的定製。

但員工執行力弱到底是企業管理哪方面出了問題?其實,有些時候公司的管理者們必須轉變思維模式,尋找一種既能協調各部門利益又能激活合作精神的價值分配機制,建立組織一致目標及目標體系,進行目標管理。HR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來分析原因,把原因單純歸結在人力部門的管理不力是不合適的,這個鍋HR不能背!

四問執行力弱

企業草創之初,行動迅猛,執行力強,野蠻生長;當發展到佔有一定市場份額的規模時,組織複雜度大增,利益協調難,執行力變弱,企業陷入舉步維艱甚至倒退困境。

執行力弱,原因在哪裡?

1

老闆無關嗎?

员工执行力弱,这“锅”HR不要背!

▼案例1:

一位創業十年、營收數千萬元的老闆最近陷入苦惱之中:公司內部管理不暢通,安排的事未按期完成,員工也不回覆,事情做到什麼程度一無所知,感覺每個人、每個部門都是脫節的。

請諮詢公司來把脈,結果是規範的管理制度未有效建立,相反因“分工明確”,團隊齊心協作的氛圍反而丟失。管理專家問老闆:“公司出現員工執行不到位問題,你認為是你作為老闆的責任,還是員工的責任?”老闆頓時語塞。

分析:

企業執行力弱,老闆習慣的思維是從自身以外找問題,認定是中層、基層管理者以及員工執行不力,把自己置之度外,與老闆無關。顯然,這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案例揭示:企業執行力弱與老闆不無關係,老闆需轉變思維模式,反思是戰略目標還是用人或其他方面做得不到位。

2

合作精神管用嗎?

员工执行力弱,这“锅”HR不要背!

▼案例2:

國內某高科技製造企業,經過十多年快速發展,達到十幾億元的規模,企業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建立了由各業務模塊組成的相對齊全的組織結構。

自此,組織越來越複雜,部門之間山頭林立,相互推諉嚴重。比如在供應商管理方面,產品設計與物料技術兩個部門之間就扯皮不斷,後者說是設計的規格太嚴,前者說是供應商的能力有限。老總把兩個人叫來痛批一頓,重申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但是,作用與效果很不理想。

分析:

企業創立之初,老闆與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目標明確、一致對外,想到哪兒執行到哪兒,合作精神挺管用;但是,企業發展上了規模,部門多了且各自目標並不一致。

此時,企業要延續快速發展勢頭,需要各部門之間更多的緊密合作與協同,涉及各部門之間利益如何分配這個核心問題,僅用合作精神來協調作用微乎其微。

案例揭示:合作精神無力承擔價值分配機制的職能。

3

與執行力方向有關嗎?

员工执行力弱,这“锅”HR不要背!

▼案例3:

某企業經過多年打拼,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同行前三名。但是,隨著組織結構的日益完善,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到位與扯皮頻率明顯增加。

由於一項工程沒有及時供貨導致公司最大的客戶流失。總經理立刻召開專題會議進行解決,營銷部反映:一月前在接到訂單的當天就將該信息通報了生產部;

生產部回答:由於其中有些重要零件是非常用零件,需要外購,這信息已經轉達了採購部;

採購部抱怨:我們採購計劃也批了,但供方要求必須用現金,當時給財務部打過電話,財務部說資金緊張就沒有劃出;

財務部回答:並沒有哪一個部門告訴我們這筆資金的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否則,完全可以先付這筆資金,如緩付基建款,哪怕動用備用金……

分析: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隨著組織架構的建立與完善,各部門的工作方向或者執行力方向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橫向(面對客戶)轉為縱向(面對領導),即對上級負責,造成各部門漠視客戶的需求而在乎本部門的所謂面子,全局與協同觀念缺失,導致客戶流失而走下坡路。

案例揭示:企業規模的擴大,需要各部門調整執行力方向並協同工作。

4

強化執行力度有用嗎?

實際上,人們對執行力強似乎走進了一種“任務面前不找任何藉口堅決完成;制度面前不尋求任何變通與靈活性堅決遵守”的困惑與誤區。

把脈執行力弱

執行力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企業處於動態發展中,提升執行力要以動態的、發展的觀點,根據企業發展階段、規模以及業務和員工構成變化,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切不可只滿足眼下利益而不顧一切後果,強行去執行。

员工执行力弱,这“锅”HR不要背!

1

老闆是執行力第一責任人

在人們的習慣性思維中,認為執行力是中、基層管理者以及一線員工的事情,執行力與老闆無關,這其實是一個誤解。

Q&A

何為執行力?

從組織角度看,執行力是組織成員貫徹組織意圖、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這裡的“組織成員”包括企業內上至老闆、下至一線員工的所有人員。最簡單地說,執行力就是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但做好一件事情,至少包括三個要件而且缺一不可:

一件正確而恰當的事;

用合適的人並建立有效激勵機制;

合適的人按時保質保量做好該事。

其中,前兩個要件顯然不是員工幹得了的事情,而是老闆不可推卸的責任,員工只能承擔第三個要件即按時保質保量做好事情。

案例1中,企業所有資源都集中在老闆手中,執行不力或者執行效果不到位,老闆是第一責任人,員工是第二責任人,可以說,執行力本質上事關老闆自身的意識與能力。

因此,首先老闆的認識與意識要清晰到位;其次老闆識人與用人要精準

2

用價值分配機制激活合作精神

毫無疑問,合作精神是要提倡併發揚光大、永遠不能丟棄的寶貴精神財富。

但是,案例2證明:企業管理中一味強推合作精神是不現實的。企業是由存在著各種各樣、不斷變化的需要的人組成的,因此,最終解決問題還是要回歸人性需要:

即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來滿足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各種精神消費等。

企業老闆必須順應組織以及時代發展變化,轉變思維模式,尋找一種既能協調各部門利益又能激活合作精神的價值分配機制,建立組織一致目標及目標體系,進行目標管理。

3

HR要幫助老闆知人善任並輔導員工

一般地,組織中員工的執行力可分為四種類型:

A.理想型。該類員工清晰地知道組織目標,也知道如何高效地實現組織目標,最重要的是,他們發自內心地去實現組織目標,並從中體驗到一種成就感。

B.脈衝型。該類員工清晰地知道組織目標,也知道如何實現組織目標,但不能很好地將個人發展興趣整合到組織發展的軌道上,經常遊弋在二者之間,導致執行效率局部受損。

C.迂迴型。該類員工知道組織目標,但不清楚如何更好地去實現,往往低效迂迴地實現組織目標。

D.遊走型。該類員工或者囿於能力短板(Ⅰ型),無法清晰地把握組織目標;或者因工作態度不端(Ⅱ型),漠視組織目標,使得工作行為經常遊離於組織規定之外,導致無效執行。

首先,針對工作態度不端的遊走Ⅱ型員工,要加大價值觀同化力度,對於屢次不改的堅決予以清除;其次,針對迂迴型特別是能力欠缺的遊走型員工,以知識技能培養為抓手,採用跟蹤輔導、業務培訓、輪崗鍛鍊等多種形式與手段,培育其執行力。

4

調整執行力方向

用指標驅動行為

通過對照國內外做得好與不好的企業管理實踐,發現二者的差距與其說是執行力的強弱,不如說是執行力方向的偏差。

做得好的企業,員工的執行力是橫向的,即以滿足客戶的需要為目標;反之,員工的執行力是縱向的,即以滿足上級的需要為目標。

國內外優秀企業近些年最優發展與變革實踐的重點之一,是通過促進部門間的橫向連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縱向執行力轉化為橫向執行力,有效整合各部門的力量與資源來搶抓市場與客戶的機會,解決客戶的痛點問題,並進一步延伸到供應商和客戶,實行供應鏈管理。

當前,國內大多數企業通過KPI進行績效管理,但普遍存在KPI指標設置單一的問題。

最優績效管理案例實踐證明:指標驅動行為是有效方案,合適的指標可給一個職能部門(崗位)建立責任機制,促進部門之間的協作,達成同一的目標。

如果案例3中的各部門都以滿足客戶需求作為執行力的方向,大客戶不會流失。因此,執行的方向對頭,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或提供超值服務,客戶滿意了、成功了,企業才會成功。

员工执行力弱,这“锅”HR不要背!

企業不僅要在提升設置相互制約指標“內力”的能力上下功夫,而且要營造並強化內部溝通氛圍,通過提升溝通力來提高設計共同目標、促進協作的“外力”的能力。

-THE END-

一分鐘群發工資條,免費試用

员工执行力弱,这“锅”HR不要背!

公開課推薦

2018年6月28日 @北京

HR最頭疼的20類問題員工常見問題管理情形分析及應對-北京場

課程諮詢&報名

Sally

QQ:2072701821

Tel:021-60343005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