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控制权之争:跟刘强东学习,成立一个“受控制”的董事会!

关于董事会,有一个现实: 有一个好董事会的企业不一定是好企业,但有个糟糕的董事会却一定能毁掉企业。

企业控制权之争:跟刘强东学习,成立一个“受控制”的董事会!

中小企业的老板在创立企业、融资时,对董事会的条款不怎么重视,认为董事会不过是做做样子,听CEO做做报告。也有中小企业的老板认为,董事会里只要纳入了某个名人做独立董事就能提升企业的水平,就相当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所以,不少中小企业把引进投资人或吸引名人进董事会,当做建立、规范企业制度的基础。

事实上,组建一个良好的董事会是股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董事会这件事上失误,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下面,我们将“不受控制的董事会的危害”做了一个详细的列表,希望创业者仔细看一下:

企业控制权之争:跟刘强东学习,成立一个“受控制”的董事会!

在企业发展初期,多数创业者是老板,董事会由自己人构成,基本由老板说了算,但融资成功后,新组建的董事会就是企业的“导师”,不管是从中国的公司法还是从国外的公司法来看,董事会都是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股东对企业的管理权是通过董事会的选举和指派行使的。所以,企业在董事会席位和设置上应该慎重考虑。

大部分情况下,企业初创时,老板就是核心股东,拥有企业超过50%的股权,这样老板在股东大会上有着决定性的表决权。但随着企业一轮轮的融资,老板的股份逐渐被稀释,所持有的股权往往会被稀释到50%以下甚至更低。这时,老板如何在董事会掌握控制权呢? 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企业控制权之争:跟刘强东学习,成立一个“受控制”的董事会!

合伙案例:“强势”的刘强东紧紧地掌握着京东的控制权

从2007年至今,京东一共进行了9次融资,融资额达18.77亿美元。然京东越做越强,越做越大,但刘强东也付出了代价: 随着融资的增多,京东的股权结构分散,刘强东的股权比例被大幅稀释,但即使如此,至今为止,刘强东仍然紧紧地掌握着京东的控制权。

刘强东的智慧在于与各轮投资人签署协议时,既能掌握京东的绝对控制权,又能获得大额融资买地建仓储物流,继续做大做强京东。京东上市前股票分为A 类股和B 类股,刘强东掌控的两家公司Max Samrt Limited和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 直接持有B 类股,其1股拥有20票的投票权。包括老虎基金、高领资本、DST基金、今日资本、沙特王国投资、红杉在内的其他股东均持有的是京东A 类普通股,其1股仅拥有1票的投票权。这样一来,经过测算,刘强东仍然拥有高达86.13%的投票权。

刘强东的这一做法就是所谓的“多倍表决权”,这种方法通过增加创始人所持股份表决权的数量来达到控制企业的目的。具体的操作方法为: 其他股东的股份为“一股一票”,创始人的股份为“一股数票”。

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虽然无法实行A/B股制,但也可以通过董事提名的方式控制董事会!

对于中小企业老板来说,自己千辛万苦创立的企业,怎么能被别人“顺手牵羊”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中小企业在设立“董事会”时,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 注意融资的节奏和尺度,不要极速冒进,让股份过度稀释;
  • 可以考虑多派一个创业合伙人进入董事会;
  • 创业团队最好把股份集中到一个核心创始人那里,让他有足够的投票权
企业控制权之争:跟刘强东学习,成立一个“受控制”的董事会!

通常情况下,投资人本人不会亲自出任董事,而是推荐其他人担任独立董事,这个人大多是投资人的朋友。所以,这个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首先会维护投资人的利益。中小企业在设置董事会时,需要明确两个要点:

  • 一是董事会的组成根据企业股权比例来决定;
  • 二是投资人的利益由协议中的“保护性条款”来保障,而董事会保障的则是企业全体股东的利益,即优先股权股东和普通股股东。

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规模小时可以不设董事会,只设立一名执行董事,如果设立董事会,至少要有3名董事,而股份制公司则需要5名董事,但这并不是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版本。在开曼群岛以及美国的许多州,其法律允许公司只设1名董事。通常来说,董事会席位会设置为单数,但并没有法律规定不允许为双数。

董事会代表企业所有者,董事会的设立也应该反映出企业的股权比例关系。董事会所有的董事都服务于企业的利益,而不仅仅服务于自己的利益。

中小企业在进行A轮融资后,为了董事会的效率以及后续董事会的扩容考虑,董事会的人数应设定3-5人。如果A轮融资中有两位投资人,而企业老板的股份为60%,董事会的席位设置应该是: 3个普通股股东+2 个投资人=5 个董事会成员。

企业控制权之争:跟刘强东学习,成立一个“受控制”的董事会!

中小企业之所以要关注董事会的设立,并不是说要依靠董事会创造出一个多么伟大的企业,而是要避免糟糕的董事会导致企业创始人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一个好的董事会应该保持投资人、企业、创始团队、独立董事之间的平衡,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