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情況,家長越是將孩子向外推,孩子就越會膽小怕事

我們經常會在生活中遇到兩種不一樣的孩子,一種是嘴巴很甜,什麼都想嘗試的孩子,看見就甜甜的打招呼,一種是很怕生人,遇見人就躲起來,或是打個招呼,自己就躲在角落裡開始玩,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也是很頭疼的。但其實這樣的孩子,也是和父母有關的。

這兩種情況,家長越是將孩子向外推,孩子就越會膽小怕事

父母經常在外人的面前讓孩子叫人,不叫還一直催個不停

丹丹的小時候幾乎就是這樣過來的,丹丹的性格是內向型的,每次回家的路上都會碰到很多鄰居,重點是每個人的輩分稱呼不同,弄的丹丹每次碰見這些人,滿腦子想的都是避開,當做看不見,可是每次走在媽媽的身旁,媽媽都會讓丹丹叫人,慢一點都會被催個不停。

丹丹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不被媽媽尊重,等到長大了,總是想著逃避他們,能避開就避開。其實很多父母這樣做,並不會改正孩子的做法,相反,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被尊重,自己很沒用,應該給孩子緩衝的時間,慢慢的鼓勵孩子。

這兩種情況,家長越是將孩子向外推,孩子就越會膽小怕事

忽略了孩子的社交,但卻經常強迫孩子自己去交流

每個人面對陌生的環境都會有恐懼感,孩子更是。瑩瑩的媽媽是遠嫁到鄉村的,一家人就是最普通的鄉村生活,對於真正的社交是比較少的。但是每當家裡有事情,或是別人家有事情時,瑩瑩的媽媽就讓瑩瑩自己去。

孩子還小,不懂得什麼面對那些成人之間的社交方式,瑩瑩更是不懂得,而且看到瑩瑩做的不是很好,她的媽媽沒有鼓勵,反而是嫌棄。

這兩種情況,家長越是將孩子向外推,孩子就越會膽小怕事

其實這樣不僅僅不會給孩子更多的信心,反而會讓孩子丟失信心。而且越是這樣,孩子就越膽小怕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