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原型竟是潘金蓮?

在《水滸》中,潘金蓮因為勾引武松,與西門慶偷情,害死武大郎差不多成了惡毒浪蕩女人的代稱,她被釘在道德的恥辱柱上任人唾罵。而在《金瓶梅》中,潘金蓮除了惡毒外,在她身上還有更多人性的東西。

作為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的身份一直是個謎。雖然身份模糊不清,但寫明朝人們生活中的黑暗面卻毫不手軟。他以《水滸》為引子,通過描寫西門慶的發跡及衰落的一生,從而反映了明朝一個時代的廣闊圖景,真實展示出人間的醜陋與骯髒。有人做過統計,在共計一百回的《金瓶梅》中,有關潘金蓮的描寫就有八十七回。由此可見,蘭陵笑笑生對於潘金蓮這個人物的刻畫可以說是下了大功夫。除了所熟知的美貌、惡毒、浪蕩等等,潘金蓮也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底的悲劇人物。

潘金蓮悲劇之一:父母陪伴的缺失

潘金蓮作為西門慶的第五房妾,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裁縫之家。潘金蓮的母親迫於家中生計將她賣給了王招宣府,而後又被賣入張大戶家。

潘金蓮的父母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是缺場的,她的存在只不過是為了換取家中的經濟保障。而這種被賣來賣去,一直寄人籬下的生活也使得潘金蓮變得強勢,不爭錢財爭口氣,說的就是她的吧。

林黛玉的原型竟是潘金蓮?

潘金蓮的第二任主人張大戶稱不上善類之人,他見潘金蓮生得俊俏,又正值妙齡,不由得對潘金蓮動了想法。同一屋簷下,這兩人的私情沒多久就傳到了張大戶主婆的耳朵裡,她為了羞辱潘金蓮,竟然將潘金蓮許配給長相醜陋且家庭貧寒的武大郎,並附帶給武大郎了一些銀子。

這種做法其實是對於潘金蓮的極大侮辱,張大戶和其夫人藉著他們擁有的錢財和權力壓榨以潘金蓮為代表的平民百姓。

潘金蓮悲劇之二:關於愛情美好幻想的破滅

貌美且有點才藝的潘金蓮對武大郎不滿,於是就開始勾引一些浮浪子弟,鄉人對此有很多閒言碎語。

潘金蓮對於武大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為了生活。一個容貌出眾並且有點才情的女子總歸是嚮往一份美好的愛情,而武大郎給不了潘金蓮所向往的愛情。

後來武松打虎歸來,認了武大這個哥哥。武大引武松上門給潘金蓮介紹的時候,潘金蓮便對武松心生情意。有一天,趁武大郎不在家時,潘金蓮想要勾引武松,但沒有想到武松對於潘金蓮的搔首弄姿絲毫不動心,反倒讓潘金蓮自重。潘金蓮沒想到自己會被拒絕,頓時感到受辱,對於武松也心裡有了記恨,而對武大說武松冒犯她。

林黛玉的原型竟是潘金蓮?

潘金蓮生有過人的姿色,奈何卻和武大結為夫妻,這使得她對於愛情的幻想就此破滅。而當武松來到家裡時,潘金蓮見武松生的高大英俊,與武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心中對於武松起了幾分情意。本以為武松會滿足她對於愛情的幻想,但潘金蓮沒想到她的這種幻想還沒看到苗頭就被武松乾脆的拒絕掉了。

之後潘金蓮和西門慶在一起,也有學者對此的解讀是潘金蓮在借西門慶來發洩自己在武松那得不到的情慾,這種可能的確存在。在《金瓶梅》中,西門慶與潘金蓮更多的是情慾之愛,而這種愛真的是潘金蓮想要的愛情嗎?我們不知道。

潘金蓮悲劇之三:終其一生都在為尊嚴而戰

作為西門慶的第五房妾,潘金蓮沒有家庭背景,又沒有鉅額資產的陪嫁,她想在西門家裡面立足相比李瓶兒來說困難得多。

潘金蓮在西門家中,她並沒有為錢財費盡心機,而是極力爭取自己的尊嚴,用盡一切辦法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

潘金蓮在西門家的吃穿用度可以說是非常簡陋的了。在《金瓶梅》第四十六回,吳月娘帶領眾妾到別人家做客,沒有料想到竟然下雪了。月娘就讓小廝回家給各位娘們取皮襖,然而唯獨潘金蓮沒有。

林黛玉的原型竟是潘金蓮?

吳月娘、孟玉樓、李瓶兒都有自己的皮襖,李嬌兒有一件王招宣府典當的。這個時候,吳月娘讓人拿另一件別人典當的皮襖給潘金蓮,這個時候,潘金蓮說:"有本事,到明日問漢子要一件穿,也不枉的,平白拾了人家舊皮襖來,披在身上做甚麼!"在這裡可以看到,潘金蓮骨子裡透著一股硬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