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幅畫未入傳世十大名畫之列,卻被稱爲「宋畫第一」

有一幅畫未入傳世十大名畫之列,卻被稱為“宋畫第一”

宋代繪畫成就頗高,特別是北宋時期,出現了眾多優秀的畫家,而在中國傳世十大名畫中,就有兩幅來自北宋,一幅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另一幅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然而,卻有一幅畫,雖未入列,卻被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稱為“宋畫第一”,這幅畫就是北宋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有一幅畫未入傳世十大名畫之列,卻被稱為“宋畫第一”

▲《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 絹本墨筆 縱206.3釐米,橫103.3釐米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范寬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畫家,擅畫山水,與董源、李成並稱“北宋三大家”。他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感悟“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遂移居終南太華山中,長期觀摩寫生,後自成一派,為山水畫形成期北方畫派的主流畫家。他不僅僅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大師級人物,在世界繪畫史上也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並在美國評選的“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中位列第59位。

有一幅畫未入傳世十大名畫之列,卻被稱為“宋畫第一”

▲《溪山行旅圖》局部 (下同)

《溪山行旅圖》是范寬最負盛名的代表作之一。厚重的山巒,纏綿的河流,茂盛的樹木,都展現出了畫家墨韻濃厚的筆法,這種畫法對後世山水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明朝的唐寅和現代繪畫大師黃賓虹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有一幅畫未入傳世十大名畫之列,卻被稱為“宋畫第一”

《溪山行旅圖》除了巍峨的高山及流淌的河流等自然風光外,在山間的小路上還有幾隻行走的毛驢。它們隱秘於崇山峻嶺之間,渺小卻靈動。你似乎可以聽到“噠噠”的蹄聲,體味到自然與人世的和諧。

有一幅畫未入傳世十大名畫之列,卻被稱為“宋畫第一”

此畫雖從明代起便收入宮中,卻在明清時期的圖錄中並未提及畫家的款印。人們只能從董其昌的題跋中推測出是范寬之作,但並未做出定論。直至1958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在畫中發現“范寬”二字才得以確認為范寬真跡,而此畫也是唯一一幅有范寬簽名的國畫。他把名字藏匿得相當隱蔽,夾在樹木之間,與左右場景融為一體,就算是細品也難以發現。

有一幅畫未入傳世十大名畫之列,卻被稱為“宋畫第一”

▲《溪山行旅圖》藏有簽名的局部

如今,此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在2015年7月,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此鎮館之寶展出於世人面前,人們得以欣賞這一“宋代繪畫第一神品”。而從2017年7月12日起,臺北故宮博物院把《溪山行旅圖》放於官方網站的OpenData專區展出,將其高清圖像資源免費向公眾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