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产品经理的思维经营你的一生

学习产品经理的思维经营你的一生

在阿里巴巴产品经理苏杰的新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有这样一个概念

产品经理其实要经历的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是很像,但是却迥然不同

第一阶段:无学习,无知

第二阶段:有意识,开始学

第三阶段:有意识,最简化


第一阶段:无学习,无知

产品经理在刚刚开始入门学习的时候,处于无知的的阶段。他不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处于什么阶段,因此意识上也不知道需要去改进哪些性能。

这个和20多岁的我们何其相似。在心理上我们还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意识到外界的社会。遑论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技能,积累哪方面的资源,培养某些特质。


第二阶段:有意识,开始学

再明白不过了。当产品经理对市场的产品开始有了解的时候,会改进自己的产品,优化产品的性能。狂热的产品经理会不断增加功能,想要使得产品变的十全十美。打个比方,以简书为例

”想在用户端新增推荐文章功能,推送合乎用户阅读习惯的功能”

新增这个功能之后,又会考虑

“是不是需要根据每次客户阅读推送文章的习惯分类,再改变每次推荐的文章数呢?”

想到这一点之后,又会考虑

“推送的机制应该如何设计呢?每次推送的读完我再接着推送?”

好吧,如果我们认可了继续推送这个思路,是不是要考虑

“每次客户读完我是什么时候继续推送下一篇文章呢?是每隔10分钟?还是20分钟?”

。。。。。。

继续再加功能

再回到自己过来,当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意识上已经发生改变,我们的青年时期往往就是以充电为主了。以阅读简书为例,看完彭小六的文章我会心潮澎拜,恨不得把他身上的标签全部撕下来贴在自己的身上,想全部学完。于是一遍又一遍的读他的文章,然后又在读别人的文章,简书签约作者的?收费的?还是精选的,推送的,都有可能


终极阶段:有意识,最简化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苏杰就提到了:

当然最后成效来看,功能就是最优化的了,也是最简化的了,其实很多功能就是无用的,最后突出1,2个亮点,就足够把产品做好了

回归到简书来,我现在不会太阅读很多人的内容,或者说那样狂热的去追求他们写了什么,但是我学会了一个技能,就是学习他们运营自己简书的方式

“什么时候发布呢?

要不要去互动?

要加入社群吗

热点事件是否要追踪,增加自己的流量?”

凡此种种,皆为我关注的点


当然上面的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以上三个阶段虽然看起来很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但是只有这样的经历,产品经理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产品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对产品的迭代来说,不断新增,简化,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对我们自己的生活来说,何尝不是呢?尝试让自己的人生不断迭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