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用藥的4個誤區,爲了寶寶可一定要避開!

就算自己小心在小心,可是在孕期也會有一些問題難以避免,例如比如:生病了、缺少某種營養素等。這時候,關於孕期用藥的小討論就開始了:為了肚子裡的娃好,在懷孕的時候絕對不能吃藥,忍忍就過去了,平時多喝點萬能白開水就行……

據說,中藥純天然,雖然藥效慢,好歹比西藥傷害小……

缺少維生素?那就補啊,能吃多少是多少,一切為了寶寶好……

孕期用藥的4個誤區,為了寶寶可一定要避開!

誤區一 懷孕了絕對不吃藥

懷了孕後,很多媽媽都擔心藥物會影響胎兒的健康,以至於在生病時,“硬挺”就成了首要選擇。但是,硬挺真的對胎寶寶更好嗎?

一般來說,孕早期時,服用感冒藥,的確對胎兒的影響相對較大。因為此期間是胎兒各個器官發育形成的關鍵時期,流感病毒或感冒藥物都有可能對這個時期的胎兒造成致畸如胎兒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兔唇、腦積水、無腦和小頭畸形等,嚴重者可能會被建議終止妊娠。

到了孕中期和孕晚期感冒對胎兒的影響就會相對較小,因為這個時期胎兒的各個器官基本形成,很少會造成不良影響。但如果這時發生嚴重感冒,長時間高燒會妨礙子宮內胎兒的發育,接近預產期時,極端咳嗽也可能引起早期破水,甚至是早產。

建議:孕期服藥,應該先諮詢醫生,即使是過去經常服用的非處方藥也不例外。

孕期用藥的4個誤區,為了寶寶可一定要避開!

誤區二中藥比西藥副作用少

很多準媽媽認為“藥食同源”,中藥是從動、植物中提取出來的,所以孕期服用中藥是安全的,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一些中藥成分本身對胎兒有危害不容小覷,如活血化瘀的中藥可導致流產等。中藥成分複雜,作用機理和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對胎兒的危害也是未知數,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孕期服用中藥比西藥更安全。要知道“純天然”並不代表“絕對安全”(相反,很多都有潛在風險)。即便是那些在傳說中可以在懷孕期間安全服用的中草藥,也可能隨著妊娠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也許在某個階段就沒那麼安全了。

另外,這些草藥是孕媽媽絕對不應該接觸的:羅勒油、丁香油、黑升麻、紫草科植物、杜松、槲寄生、薄荷油、黃樟、野山藥等。

孕期用藥的4個誤區,為了寶寶可一定要避開!

誤區三維生素隨意吃

在懷孕期間,媽媽們非常容易發生維生素缺乏,於是很多媽媽一聽到缺乏某種維生素後,就開始本能的覺得要多吃多補。維生素缺乏雖然要補,但也真的不是可以隨意吃的好嗎!

維生素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以前的認知是:攝入過量的水溶性維生素時,由於它們很快就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所以對胎兒影響不大。但據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攝入過多的水溶性維生素,可能也會影響人體健康,所以也要適量。

脂溶性維生素,也就是常見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若是過量攝入時,就會影響到孕婦的身體健康,以及胎兒的生長髮育。甚至有醫學報告指出,如果孕婦每天補充維生素A的含量超過一定數量,胎寶寶發生兔唇、顎裂、心臟病等的可能性會增加。

建議:在孕期,孕媽媽只要保持膳食的營養均衡,同時在醫生指導下吃一些孕婦的綜合維生素片即可。除非有醫生的醫囑,否則不推薦單獨攝入某種維生素的補充劑。

孕期用藥的4個誤區,為了寶寶可一定要避開!

誤區四根據網絡上意見用藥

用藥的方法。但是!網絡上那麼多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信息,你真的能全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建議:如果不小心在孕期生病,還是要根據醫生的判斷處理或用藥,不要輕信某些網絡上的經驗,或者是一些不負責任的健康網站的指導(其實無論什麼時候生病都不要自己亂查信息啦)。只有這樣才能把孕期用藥的風險降到最低。

孕期服藥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那就大可不必那麼擔心,但也不要私自的加量或減量服用,遵醫囑很重要啊媽媽們,相信醫生,相信專業,不要把吃藥當兒戲,好不好?

最後再來給媽媽們分析一個知識點吧~

知識點:藥物對妊娠期不同階段胎兒的影響

孕期用藥的4個誤區,為了寶寶可一定要避開!

卵子受精後,胚胎和胎兒的發育分為三個階段:不敏感期、敏感期和低敏感期。

1、不敏感期(胚胎早期):末次月經後14~28天,即妊娠0~2周。

在這個時期藥物對胚胎的影響是“全或無”:要麼胚胎因為受致死劑量藥物的影響而死亡(流產),要麼胎兒未受到藥物的影響,一般不會導致胎兒畸形。

2. 敏感期(胚胎期):末次月經後29天~70天,即妊娠3-8周。

這個時期屬胎兒器官分化時期,如中樞神經系統(腦)、循環系統(心臟)、感覺系統(眼、耳)、肌肉骨骼系統(四肢)等。在這個時期,胚胎對藥物最敏感,易發生嚴重畸形。

3. 低敏感期(胎兒期):妊娠9-38周(孕第11-40周)。

這個時期屬大多數組織發生和功能成熟期。藥物的影響可能涉及到生長和功能方面,比如精神發育和生殖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