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就缺货,赫赛汀

降价就缺货,赫赛汀

“每年夺取50万女性的生命,并且每年全球有120万新发病例。”

这一数据的罪魁祸首就是被列为“世界头号女性杀手”的乳腺癌。而能治愈80%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赫赛汀”,则被乳腺癌患者称为“救命药”。

去年,赫赛汀被我国列为医保名录后,供不应求,一度出现断货现象,许多在治乳腺癌患者也因此还处在断药状态...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一则通知,对许多患者来说是一场能救命的“及时雨”。

好消息!乳腺癌救命药加快脚步来了

资料显示,赫赛汀自1998年上市以来,全球已有超过72万名患者因使用赫赛汀而获益。有80%左右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赫赛汀后获治愈。对于晚期患者,赫赛汀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赫赛汀也因此被很多乳腺癌患者称为“救命药”。

我妈妈用过,两万五一只,当时负担很重,临床农村来的听说了药价第二天就回家了。医生说要愿意花钱用这个药可以续命一年以上,这个药确实比普通化疗药有用,基本上是续一年命花二十多万。但很多人都选择不用或者用一两只就不用了,因为负担太重...

另一位网友 晴雨双休称:

21岁,乳腺癌,化疗三次了。看到这条热搜,开心啊

还有一位网友CrazyHsiao说:

我妈一直在等这个药

据证券时报报道,2017年7月,赫赛汀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价格就从2.45万元/支降至7600元/支,降幅达70%。因此,使用的患者人数剧增,造成全国范围内供不应求的缺货状态。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对此,罗氏制药方面称,公司已经积极采取多项切实措施,包括在全球范围内贯彻“中国市场优先”的措施:此前已申请将供应中国市场的赫赛汀,由现有生产基地转向更高产能的生产基地。

5月30日晚,罗氏制药就收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对供应中国市场赫赛汀转换生产基地的批准。

公开资料显示,赫赛汀由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研发,于1998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在美国上市,随后又于2002年9月份在中国上市。2009年,该公司被罗氏制药收购。

救命药频遭降价死?

虽然赫赛汀的井口时间缩短,对许多患者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但这一事件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被诟病多年的问题——廉价药、救命药降价就缺货。

对此,网友 默默云开称,一降价就马上断货,网友是见光死,药品是降价死。

据中新经纬报道,这些首选救命药多是已纳入医保的低价药,此类药品的短缺,使患者们不得不选择昂贵的替代药品。严重的供不应求,还滋生了短缺药品的“黑市”。

除了价格高昂的进口替代药之外,药店供给无法满足患者购药刚需的现状也让黄牛们做起了倒卖生意。

很多药店都拒卖药效更好的廉价药,这些药品在采购过程中,常被厂家告知原料缺乏、厂家暂时不生产等,进而向购买者推荐利润更丰厚的替代药。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作为一种助消化的常见药,售价为0.9元的“干酵母片”已经很难在药店里买到了。店员推荐的多为诸如“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售价在15元以上的药品。店员推荐最多的“乳酸菌素片”,批发价仅为5元,售价为28元。

另外,有些看似消失了的药品,其实只是“换了个身份”重新出现而已。力诺药业市场营销经理张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降价死”其实是假死,是换包装、换“马甲”。老百姓大药房连锁(山东)有限公司采购部部长唐小辉介绍,当时“死掉”的主要是那些实际成分不变,换包装、改剂型、变规格、造新名后重新报价的品种,在当时情况下,只要有变化,就可以换名,就可以提价。

不过,如今这种换马甲的“假死”现象正在减少,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操作的日益规范,现在药品申请换规格的费用已经与申请新产品相差无几。药号批文成本的提高使换“马甲”越来越难。

海外医疗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