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當儒學邂逅美食——讓孔府菜帶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韻!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魯菜實在太博大了,作為魯菜中的一個菜系,孔府菜更是魯菜的精品!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無疑是最好的推廣平臺!相信,“峰會效應”定會吸引更多國內外海內網朋友們來到孔子故里,朝聖遊學,看美景,品美食!

也盼望咱曲阜孔府菜的傳承人們,擼起袖子加油幹,讓“博大精深”孔府菜藉著青島峰會的東風,從“厚重走向更加寬廣”,帶給曲阜更多的榮耀和財富!

孔府菜

中華文化的巨人孔子,山東曲阜人,世界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包羅宏富,哲理深奧。其在怡情養神,強身健體,飲食考究等方面,皆有諸多精湛論述。孔子在兩千多年前提出食禮文化,其後裔為繼承祖德,恪遵庭訓為己責,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為食禮文化理念,將此內化於心,用菜(宴)為載體外化於行,造就了天下無雙的孔府菜。

孔府主人在長期的祭典、迎迓皇上、接待王公大臣以及府內喜慶祝壽中,嚴格按照食禮文化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禮儀規格的宴席,統稱為孔府家宴,形成了天下無雙的孔府宴。自宋寶元年封為“衍聖公”建府後,成為封建社會祭祀孔子的唯一府第,可視為孔府菜之始。明清以來,衍聖公已列為百官的上首,至孔府朝聖者如雲,為接駕或待百官會墨客,其饌上奉其帝,下“賜”百官文匠,張弛有度、不逾食禮。聖府之廚盡獻其能欲罷其技、盡投其好,以彰其藝,為孔府菜騰飛時期。再者,其間達府者也帶御(家)廚以滿其需,以補聖府之“瑕”,為孔府菜豐富時期。其三,衍聖公與南北各地顯宦貴族結親,為解其女之鄉愁,陪嫁家廚帶來南北善饌,為孔府菜融合時期。於是乎,至大清朝,東南西北之美饌皆在此一聚,造就以“滿漢大席”為首的清、素、淡、雅、意、形、器孔府菜之奇葩。

孔府菜(宴)按食禮將其菜優化組合為不同禮儀規格的盛宴,以禮的規格定宴、以菜現禮之意。在“序賓”“序昭穆”“序齒”“行酒者三”“旅酬”“賓辭”“主人固留”中,品佳餚、享禮遇,在“賓不顧”中,曲歡人悅,皆盡待客之禮。故孔府菜(宴)是以禮為規、以宴為矩、以菜為實,天下無雙的孔府菜(宴)盡在食禮中。

今聖地有志之廚,盡承孔府先廚之遺風,適今科學之養生,呈孔府美饌於饕餮豪客,以承聖人之志,以盡美饌之善,為“五味三材,九沸九變”而探其“火為之紀”;為“甘酸苦辛鹹”而盡“調和之事”;為“鼎中之變”而悟其“精妙微纖”,以達“口能言,志能喻”。可謂快哉!

傳統孔府菜

帶子上朝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清光緒年間,七十六代“衍聖公”隨母親彭氏及家人專程進京為慈禧太后祝壽。隨行佣人中還特地帶上了孔府膳房的內廚張昭貞,打算在京都給太后進獻一桌“孔府宴”作為壽禮。進獻壽宴這天,客廳內華燈四垂、紅燭高照,迎面五彩紅底幔帳上刺繡著以壽桃組成的大“壽”字,兩側掛著“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對聯。客廳正中的八仙桌椅,全都圍上了繡花的桌圍和椅披。宴席桌上,規整地擺放著高足器皿,其中精心擺放著各類乾鮮果品,組成“福壽綿長”的字樣,這是開宴前拜壽用的擺設,是不能食用的,是為顯示“孔府宴”莊重、豐滿、高雅的氣氛。

開宴前,孔府膳房內廚張昭貞正施出渾身解數,用燒、炒、煨、㸆、炸、扒等烹飪技法,精工細做,烹製出一道道孔府名菜,如“陽關疊”“詩禮銀杏”“白玉無瑕”“黃鸝迎春”等。特別是那燕菜四大件“萬壽無疆”,更是寓意深刻。且不說慈禧太后神采奕奕地接受了“衍聖公”母子席前拜壽的隆重場面,單說在這氣氛熱烈的宴席上差點兒冷了場的一段小插曲。賀壽宴席上,慈禧品嚐著由聖人之家進獻的“孔府宴”,興致正濃,又一道罕見的菜餚熱騰騰地擺上了席面。只見這道菜紅中透紫,紫中含紅,熠熠發光。太后舉箸品嚐,酥軟香甜、爛而不膩、入口即化,酷似她平時最愛吃的“櫻桃肉”,然而又別有一番風味。慈禧連進三箸,讚不絕口。慈禧停箸把盞,問正在陪席的彭氏:“這道菜叫什麼名字?”彭氏慌忙回稟:這是孔府家菜“百子肉”,話一出口,頓時氣氛鉅變,只見慈禧的臉色由紅變黃,手中的玉杯“叭”的一聲落在桌上。眾陪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猜不出是怎麼回事,場面非常尷尬。

此時,陪侍在一旁的衍聖公驚慌之中猛然悟出慈禧驚變的根由來。原來,太后只生一子,且又早年夭折,雖被朝臣擁戴,卻無親生子女在身邊侍奉。彭氏道出“百子肉”這道菜名而生變,乃是太后觸景傷情之故。於是衍聖公近前稟奏太后道:“託太后之福,國泰民安,普天下臣民誰不願做太后的子女。微臣隨母進獻壽宴,著意奉獻百子肉,乃此意也。”慈禧聞奏,方才領了衍聖公的心意,遂轉悲為喜,口傳聖諭:“我看就把這道菜改叫‘帶子上朝’吧!”慈禧一句話,“百子肉”便被更名為“帶子上朝”,正式列入孔府菜譜。

這道菜主要是將帶皮的豬五花肉、蓮子和冰糖,在砂鍋中用文火燜制3小時直至肉酥爛,最後湯汁收濃上桌即成。

燒安南子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明嘉靖年間,安南蠻夷不斷侵犯我明朝國土邊界,南疆一代狼煙四起、邊境告急。嘉靖皇帝派大將毛伯溫領兵平敵,親設御宴為出征的將士踐行,以壯軍威。

御宴席間,御膳房獻上一道宮廷罕見的“雞心菜”。此菜色澤紅亮、異香撲鼻。君臣食後頓覺清新爽口、心曠神怡。皇帝問道“此菜何名?”太監回稟:“燒安南子”。毛伯溫興沖沖地奏道:“蒙賜‘燒安南子’送行,末將定能馬到成功”。

嘉靖皇帝在御宴席間,聞御膳房口報說:“燒安南子”這道菜,出自新從聖城曲阜選入宮內的廚師之手。這名廚師,知書達理、技藝精湛,原為孔府膳房的掌班廚師。這位孔府菜大師被選入宮,恰逢皇帝擺御宴,便下廚獻藝助興,此人很有心計、善於動腦。他得知御宴是專給毛將軍出征所設,他特地製作了富有寓意的“燒安南子”這道菜來送行,以壯軍威。

嘉靖皇帝聞奏大喜,即觸景生情賦七律一首:

大將南征膽氣豪 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

電閃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 穴中螻蟻豈能逃掃平安南歸來日 朕與將軍解戰袍

御宴結束,金鼓齊鳴。嘉靖皇帝親為毛伯溫將軍牽馬墜鐙,送行出征。果然,毛伯溫將軍旗開得勝、威震南疆。傳說,毛將軍凱旋的慶功宴上,總結到“燒安南子”的激勵之功,鼓舞了三軍將士,大獲全勝。這道菜因出自孔府膳房廚師之手,為分享殊榮,被列入“孔府菜譜”。燒安南子是選用雞心、鴨心烹製而成,此菜色澤紅潤,鮮美味醇。

燒秦皇魚骨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秦始皇在孔子後裔的心目中,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獨裁者。這是因他當了皇帝之後,頒旨“焚書坑儒”的緣故。

俗話講:“興不興,看後丁。”秦始皇這個世人唾罵的暴君,怎麼能把儒學斬草除根呢!“焚書令”傳到曲阜的時候,孔子的嫡傳九世孫叫孔鮒,是個熟讀四書五經的有心人,他家藏有大量的先祖流傳下來的古籍書簡,如果不把這些書簡交出來,性命難保;如果交出來,白白燒掉,無法傳承後世,實在捨不得。他思來想去,終於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辦法:趁夜深人靜之時,把十分珍貴的《論語》《禮記》《尚書》等書簡,藏入誰也意想不到的夾壁牆中,藏完了書簡,就帶上一個名叫伏生的書童逃往他鄉,一走了之。孔鮒逃離家鄉之後,行至嵩山。在嵩山深處一片挨近湖窪的地方搭了一個茅棚,隱居起來。主僕二人,白天到山林、湖窪裡尋食充飢,夜晚燃起松枝防寒,微光下向書童傳授經書。孔鮒憑著記憶,將儒家經典一部一部、一字一句地背誦給書童聽,並要求他牢牢記在心中。日久天長,一字不漏地傳給了伏生。有一天,主僕二人來到湖窪地,偶然在淺水灘上捉到一條泛灰色的大魚,帶回茅草棚細細一看,只見這條魚脊背兩側有骨甲,便燃起枯樹枝來燎著吃,燒熟了的魚肉很香,燒酥了的魚骨也很好吃。後來他們聽深山裡的一位道士講,這魚叫鰉魚,前世與秦始皇是同族。從那以後,主僕二人常常捉來這種鰉魚燒著吃,他們風趣地說:“燒秦皇遺(魚)骨,真解恨。”

秦始皇和他短命的秦王朝很快覆滅了。到了西漢初年,朝廷重新整理周朝以來的文化典籍,立即派人四處搜尋儒家經典遺蹤。他們終於找到了當年跟隨孔鮒避難的書童伏生。那時,已年過花甲的伏生,已無力重抄經書,可他早已遵照主人的囑託,讓自己的孫女,依照他的口述抄錄成冊。儒家經典連同他們主僕的這般經歷,就這樣被流傳下來。

孔子的嫡裔,自宋仁宗賜給四十六代孫孔宗願“衍聖公”的封號以來,“衍聖公”世襲封爵,地位扶搖直上,過著錦衣玉食的豪華生活。闔家老少,餐餐成席。衍聖公府的廚房像皇宮裡的御膳房一樣,有自己獨特的傳統菜譜和烹調方法,統稱“孔府菜”。孔府膳房的廚師們為投主人的喜好,不斷探討烹調技藝,豐富菜品,挖空心思地為菜餚起個好名字。有一次,孔府膳房的廚師仿效孔鮒吃燒鰉魚的傳說,用鱖魚肉和水發魚骨,做了一道燒魚骨的菜,為解孔氏先祖的遺恨,便取名“燒秦皇(鰉)遺(魚)骨”。這道菜呈醬紫紅色,口味濃郁,衍聖公吃了這道美味可口的菜,便命廚師“府中家宴,每餐必用”。

“燒秦皇魚骨”在菜點豐富的孔府宴中流傳至今,而其做法是將鮮活的鱖魚出肉加工,取其兩扇魚肉改刀成大菱形塊,並中間剞一刀,用鹽、料酒醃入味;將水發魚骨改刀至長厚片,用清湯略煨,撈出逐片夾入魚肉剞刀口中,用少許醬油及澱粉調均拌好;把個頭均勻的蒜瓣用牙籤串成兩串;取發黃的芹菜心兩顆、冬菇片一片,焯水備用。鍋放火上,加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放入蒜串炸黃撈出;再放入魚塊,炸至金黃色撈出。另用炒鍋燒熱,放入豬油、蔥、姜、花茴,慢火炸出香味撈出,加入甜麵醬,加入玉堂套油及清湯、料酒燒沸。將過油的魚肉擺形定碗,上面放上蒜串,澆上調好的滷汁,入籠蒸20分鐘,取出扣於深盤中,棄掉蒜串,將原汁潷入鍋中,把芹黃(秦皇)、冬菇片入汁中略焯,撈出擺在魚肉之上,把湯汁勾芡,淋花椒油,澆在盤中即成。

八仙過海鬧羅漢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此菜是用八種鮮物(遼參、魚翅、瑤柱、魚骨、魚肚、鮑魚、蝦仁、雞肉)做成各種形狀,燒製而成,並以八仙過海鬧羅漢命名。在數代孔府做壽時,此菜為宴席的首菜,此菜上桌後,喜慶宴會才開始,是傳統的孔府名菜。製作時,先將水發魚翅、海參、魚骨、魚肚均入湯鍋中煨出。以調製好的雞料子制託,取魚翅做成菊花狀,將海參片改刀,中間以雞料子製成蝴蝶身子成為蝴蝶海參,將魚骨切條加入魚肉中段刀口做成秦皇魚骨,蝦仁做成玉帶蝦仁,鮑魚、蘆筍入湯鍋煨出,將雞料子製成直徑4釐米、厚1.5釐米的圓餅5個,撒上火腿末,製成羅漢餅,入籠屜蒸出。

將羅漢餅放入一品鍋中央,將菊花魚翅、蝴蝶海參、秦皇魚骨、玉帶蝦仁、鮑魚、蘆筍、白煮雞肉、瑤柱、蘆筍擺在周圍一圈,加入調好味的套湯,入籠屜蒸30分鐘即成。

烤花攬鱖魚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烤花攬鱖魚是一道傳統的漢族名菜,此菜造型別致,鮮美醇香,食用時佐以薑末、香醋,其味更佳。鱖魚又稱作花鯽魚。它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少刺,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譽之為“水豚”,意思是其味如同河豚一樣鮮美;還有人將其比成天上的龍肉,說明鱖魚的風味的確不凡。所以鱖魚歷來被認為是魚中上品、宴中佳餚。

在製作時,先將鱖魚宰殺洗淨,在魚身兩面打上麒麟花刀,在刀口處抹上調好味的雞蓉,將蔥、薑末、火腿片、香菇片均勻地擺在魚身上。用洗淨的網油將魚包好,再用麵糰擀成的薄餅將魚包好,放入烤箱烤30分鐘至麵皮有裂紋為好,打開面皮,取出魚裝盤即可。

把兒魚翅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把兒魚翅湯汁清澈,造型美觀,鮮美滑嫩。先將雞脯肉泥和豬肥膘泥放入碗中,加入蔥薑汁、雞蛋清、黃酒、精鹽、套湯,順方向攪勻製成雞料子。將用湯煨過的魚翅針、香菇絲、白煮雞脯絲、冬筍絲、火腿絲整齊、相間地排列在手心上,將制好的雞料子抹在翅針上,手指向裡一握、使各種絲料粘牢成把兒形,將其放入已抹過油的平盤中,共制12個,入蒸車蒸出,用湯衝淨油膩,放入燉盅,澆入調好的套湯即成。

一卵孵雙鳳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又名西瓜雞,是一道漢族名菜、孔府菜,為孔府名廚首創,用西瓜制菜始於清朝,孔府此菜是用西瓜和雛雞加瑤柱、火腿、口蘑等配料烹製而成,其口味清鮮、營養豐富,頗有特色,七十五代衍聖公孔祥坷品嚐後極為讚賞,便問廚師此菜何名?廚師答:“西瓜雞”,孔祥柯認為該菜製法別緻、滋味鮮美,但名稱不雅,後來他就將此菜更名為一卵孵雙鳳,即以西瓜為卵,兩雞為鳳,從此該菜便成為孔府菜中的上品。此菜是將兩隻雛雞洗淨抽去腿骨、翅骨,剁去嘴尖、爪尖,加入黃酒、鹽醃製,入蒸鍋蒸出,放入雕好的西瓜盅中,加上清湯和醃製入味的火腿、口蘑、瑤柱等配料,入蒸鍋蒸20分鐘取出入盤即可。

丁香魚翅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丁香魚翅選用肥短的豆芽去根留芽作“丁香”,與火腿絲、冬菇絲、冬筍絲同炒墊底,上面蓋上煨入味的魚翅即成,此菜有花椒香味。在官府菜中豆芽是上不了席的,唯孔府菜中豆芽可以上席,據說當年乾隆皇帝去孔府祭祀時,品嚐此菜後龍顏大悅,賦詩一首:“丁香清爽葷味濃,魚翅素雅仙人供”。

一品豆腐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一品豆腐是一道著名的漢族菜餚。 味鮮嫩,色黃白。夾起一塊,表皮酥脆,彈性十足,當唇齒剛一咬開外面的酥皮,裡面雪白嫩滑的豆腐就一溜煙的和著醬汁滑到了肚子裡,滿嘴鹹香微辣,略有回甜濃郁的醬汁香。它是將火腿刻成一字、冬菇刻成品字用湯渡過備用。將所有配料(冬菇、冬筍、火腿、水發海參、水發魚肚、鮮蝦仁等)切成小丁,加入調料調味製成餡料備用。將豆腐放在鍋墊上,在上層片下1釐米厚的大片,把剩餘的豆腐修成圓形。將豆腐中間挖空,裝入調好的餡料蓋上豆腐蓋修圓。在砂鍋中加入清湯、醬油、蔥段、薑片、黃酒、花椒油,放上鍋墊和豆腐,旺火燒開,改文火燉60分鐘取出,裝盤,將刻好的“一品”字樣擺在豆腐上。炒鍋上火加入燉豆腐的原湯勾芡、淋花椒油,澆在豆腐上即可。

神仙鴨子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神仙鴨子是傳統名菜之一,是大菜,屬於孔府菜,相傳始於孔子七十四代孫孔繁坡時期,在孔繁坡任山西同州知府時,府內廚師以鴨子出骨,為保持原味,將鴨子裝進砂鍋後,上面糊一張紙、隔水蒸制而成,肉質酥爛、香氣濃郁、滋味鮮美。“神仙鴨子”,為了精確地掌握時間,在蒸制時燒香,共三炷香的時間即成,故名“神仙”。相傳這是被逼出來的,衍聖公要求此菜做成立即趁熱上桌,不得延誤,要熟爛,又要準時,廚師這才想出點香計時的方法,成為烹飪中的美談。

竹影海參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竹影海參是一道傳統名菜,其造型別致,湯色清澈,玉白鮮嫩。相傳此菜原名“清湯海參”,是用海參做成的。孔子第七十六代孫“衍聖公”孔令貽一生酷書法,對畫竹也頗有興趣,時常約一些文人作詩繪畫。一次,孔令貽聚朋飲酒時,廚師用雞脯肉剁泥製成竹節形,加入海參,衝入三套湯上席。主人即景生情曰:何不以“竹影”為名,遂易其名,流傳至今。只見清澈見底的三套湯內,竹節綽影,玉白鮮嫩,又有海參相映遊離其間,雅景供賞,富有詩情畫意。在製作時,將海參順長切抹刀片,入湯鍋煨兩遍,撈出備用。雞蓉加入調料順方向攪勻,製成2釐米大小的丸子,投入澱粉沾勻,製成竹節形,入蒸車蒸出,放入大碗內,擺入海參,將豌豆苗搭在竹節頂端,衝入套湯蒸2分鐘取出即可。

御筆猴頭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御筆猴頭,山東傳統名菜。此菜用料講究,營養豐富,造型獨特,鮮醇味美。御筆者,皇帝之筆也,歷史上也稱皇帝之墨跡為御筆。孔府、孔廟、孔林中由歷代皇帝所賜的御筆墨跡碑匾數不勝數。孔府廚師創制了御筆猴頭一菜,選用了猴頭菇為主料,用肉蓉等做成毛筆頭清蒸而成。此菜取名高雅,造型特異,是孔府傳統宴席名菜。

陽關三疊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陽關三疊》本是一首曲調名,又叫《渭城曲》。唐朝大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云:“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此處的廚師藉此意賦予菜餚之名,其意也是完全為了表達主人的送別之情。雞蛋攤成薄皮,抹一層雞肉蓉加一層韭菜再抹一層蝦蓉加一層韭菜再抹一層雞蓉封口,炒鍋上火,加入油燒至六成熱,下入原料煎至金黃即可。此菜色澤金黃,外酥裡嫩,鮮香爽口。

烏雲託月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烏雲託月是一道傳統名菜。此菜黑白分明、湯清味鮮、清淡爽口、醒酒最佳。孔府宴席上一般是每人一小碗的湯菜,又叫進門點心,有時也可做成大湯碗。將紫菜撕成大片,用清水泡透,裝入碗內。用雞蛋做成荷包蛋,放在紫菜之上,加入清湯製成。紫菜飄浮在湯上形似烏雲,雞蛋如皎月依託於烏雲之中。故取名為“烏雲託月”。

創新孔府菜

孔府三套湯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三套湯”是中國孔府宴中名菜烹製的常用湯料。史料記載孔府自制“三套湯”為湯中之最,又被稱為“金湯”,也就是說一斤湯料基本上能製作一斤湯。該湯品味鮮美、鮮淡醇雅、素香葷鮮、具有原汁原味的優點。用“三套湯”調味更增加菜餚的鮮、嫩、香、醇的品位,增香增味獨具一格。“三套湯”的由來是精選的鮮味足的“三套”同樣品種、同等數量、同樣方法精心調製而得名。三套湯被稱為湯中之最,需反覆三次吊制,是孔府菜制湯中的絕技,非門裡廚師絕不懂其內裡做法。吊制好的三套湯,味純而厚濃。此湯下料狠、做工細,營養豐富。一般是將赤肉、老雞剁小塊涼水下鍋焯去血水放入小壺內,加入清湯入蒸車蒸制3小時即可。湯鮮味濃,回味悠長。

孔府八珍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孔府八珍是一道孔府壽宴中經過創新的一款美味,軟嫩柔潤、濃郁葷香、葷而不膩。此菜以蹄筋、火腿、魚翅、海參、乾貝、魚肚、鮑魚、裙邊八種原料蒸制而成,使其互為融合、各料互為滲透,味中有味。

獅子滾繡球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在七十七代衍聖公結婚時,場面頗為隆重壯觀,為了展示贈送的禮物,各種賀品一律以舞獅接進府內,府內為紀念此舉,便創此菜以示見後便能想到當時的場面。此菜用蝦膠、雞蓉、乾貝製作而成。將雞肉和蝦肉切碎上勁擠成圓子,滾上乾貝絲放入蒸箱內蒸10分鐘,放入調好味的濃湯中燒製5分鐘,然後勾芡澆在上面,配上菜膽即可。此菜大氣好看、形象逼真、色澤亮麗

翡翠雞汁蝦球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此菜選用深海對蝦去殼取肉製作而成,因蝦肉呈紅色、湯汁為黃色、萵筍為綠色,也有騰達吉祥之意。製作時將蝦仁斬碎加蛋清攪打上勁,做成直徑5釐米大的圓子,放入水中汆熟備用,鍋內放入濃湯,萵筍絲煨好盛入小盅內,蝦球放在上面,原湯勾芡澆在上面即成。

孔府扣碗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此菜是孔府內廚張兆增跟隨當時的衍聖公,進京為慈禧太后祝壽時烹製的。這一道孔府扣碗上面分別用雞蛋皮刻了福、祿、壽、喜四個字,深得慈禧太后喜歡,此菜由此得名。製作時將老雞蒸熟改刀皮朝下扣入碗中,雞蛋皮抹上肉餡卷好蒸熟切片扣入小碗中,魚片滑好,扣入小碗中,藕條掛糊炸酥扣入小碗中。把扣好的四碗原料蒸制45分鐘然後取出,扣入方碗內澆上調好味的雞湯即可。

孔門豆腐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以前孔府有許多的佃戶,其中一個姓韓的豆腐戶家住城東北書院村,他家祖祖輩輩給孔府送豆腐。韓家兄弟倆單獨過日子,兄弟倆每天各給孔府送一塊豆腐。有一年三伏連陰天,韓家老二做的豆腐沒賣完,怕壞了,就把豆腐打成許多小塊,放在秫秸簾子上分開晾著,誰知天陰柴溼燒火冒煙大,不小心把簾子燒著了,簾子上的豆腐塊連燒帶煙燻,有的糊糊包包,有的燻黃了。韓老二小本生意捨不得扔,把豆腐放在鹽水裡煮了煮,一吃味道挺不尋常,於是他送了些豆腐到孔府讓衍聖公品嚐,衍聖公也覺得味道不錯,於是又讓廚師在煮豆腐時放了桂皮、花椒、辣椒粉等,味道就更好了。從此,韓老二就專門給孔府送燻豆腐。

據說有一年乾隆來曲阜,孔府擺了個豆腐宴招待皇上,其中就上了一道燻豆腐,皇上很感興趣,吃得十分可口,對燻豆腐大加讚賞,還給了做燻豆腐的韓老二一些獎賞,從此燻豆腐便成了曲阜特色風味名吃。燻豆腐經孔府內廚加入雞湯燉制,取名孔門豆腐。這裡選用的豆腐是曲阜特有的燻豆腐,用雞湯將燻豆腐小火燉制30分鐘,放入娃娃菜的菜心再燉20分鐘即可出鍋。

魯璧藏書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最早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焚書時,孔子第九代孫孔鮒,將《論語》《孝經》《尚書》等儒家經典簡冊砌藏於牆壁中得以保存,後來漢代因擴建宮室範圍拆毀孔子故宅時發現了這批儒家經典,即為後世“魯璧藏書”之由來。製作十分精巧的“魯璧藏書”,是將蝦肉斬碎,加入蟹黃、馬蹄、料酒調味。取千張包起用香菜梗捆紮好,放入雞湯內用小火燉5分鐘,裝盤澆原湯即可。

尼山踏青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孔子七十七代孫孔德成年幼時經常隨其奶媽於春季回尼山踏青遊玩。“尼山踏青”是其奶媽為其用青豆作為原料烹製的一道菜,現在還有“此菜燒三遍給肉都不換”的說法。此菜精選青豆、花生、瑤柱製作而成,口味鮮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麒麟御書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麒麟御書選用淡水鱸魚將其宰殺洗淨切成段,加蔥、姜、蒜等調料醃製後,放入八成熱的油鍋中炸熟,因其形似麒麟,而得名麒麟御書。據傳,在孔子誕生之前曾有麒麟現世。

賽螃蟹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賽螃蟹是一道特色名菜,外酥裡嫩、鮮香可口,選用黃花魚為主料,因其本身脂肪含量較高,掛脆皮糊後炸製成熟,蘸姜醋汁食之,鮮嫩無比,能吃出螃蟹的味道,故名之。

四喜烤饃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四喜烤饃是一道創新家常孔府菜,烤饃配四種佐菜,味道多樣、酥軟可口、色澤金黃,也象徵福祿壽喜的寓意。製作時將雞蛋蝦醬放在一起炒碎備用,小幹蝦炒好備用,雪裡蕻加肉末炒好備用,將蔥、姜、蒜搗碎調味,將以上原料分別裝入小缸內,小饅頭烤好擺上即可。

詩禮銀杏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詩禮銀杏是一道傳統孔府菜,色如琥珀,清鮮淡雅,酥爛香甜,將雪梨去核去皮,加入冰糖、蜂蜜、銀杏、紅棗一起燉制2小時,然後把紅棗、銀杏放入雪梨內,原湯勾薄芡澆上即可。蜜汁法烹製,甜香適口,營養大補。孔子教子孔鯉學詩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主。”五十三代“衍聖公”孔治建“詩禮堂”以資紀念,堂前植兩株銀杏樹,此菜主料銀杏即取之於此樹,故名。此菜是孔府名饌中的上品。

富貴魚圓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富貴魚圓是一道傳統孔府菜,選用胖頭魚製作而成,將魚肉沖水打成魚蓉,朝一個方向攪打上勁後,做成魚圓放入調好味的清湯內,再放入竹笙即可。魚肉雪白細嫩,口感滑爽柔韌,選用配料竹笙,有富貴之意

紙包雞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紙包雞是一道傳統風味的孔府菜,是由侉燉雞改良而成,選用上等的散養小雛雞製作而成,湯鮮微酸辣,開胃爽口。相傳清朝光緒年間一名御廚祖籍曲阜,告老還鄉後被聘到孔府。因其製作了一道紙包雞受到了當時衍聖公的讚賞,紙包雞從此得名。將雞腿肉切條加料酒、蔥、姜醃製後掛全蛋糊炸至金黃色待用,雪菜用花生油煸炒烹入雞湯調味,放入炸好的雞腿燉制,然後將雞腿放入玻璃紙內包起,放入盛有烤熱的鵝卵石的小砂鍋內即可。

孔府傳統麵點

孔府傳統麵點是源遠流長、世代相傳的一種獨具風味點心。由專門的廚師製作,講究現吃現烤,求其色、香、味、形、器俱佳,在明、清時期曾超過北京名點。孔府麵點分外用、內用。 外用麵點主要用於進貢、饋贈。

孔府煎包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孔府煎包是孔府的傳統麵點,在曲阜當地的民間流傳至今,現在仍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孔府名點之一。在製作的時候是將五花肉切成丁炒熟,加入韭菜段、泡好的粉條用麵皮包好備用,將煎包放入電餅鐺中煎製成熟,淋上澱粉水,煎至呈金黃色取出即可。

黃金菜煎餅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黃金菜煎餅是根據傳統孔府點心“煎餅卷”改良而成,先將韭菜、粉條、雞蛋調好口味放在雜糧煎餅上捲起備用。在平鍋內放入豆油燒熱,放入卷好的煎餅煎至兩面金黃取出,改刀即可。其口感酥脆,餡料美味。

孔府火燒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孔府火燒是孔府傳統點心之一,選用上等黃牛肉,將其切成丁,把大蔥切成丁加上炒熟的甜麵醬、醬油調味拌勻,包上面皮放入烤箱中烤25分鐘取出,刷上蛋液再烤5分鐘取出即可。

孔門貢饊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孔門貢饊是一道孔府傳統點心之一,在造型上進行了改觀,造型美觀、酥脆可口。製作方法是用鹽、水和麵,和好後拉成絲泡在油裡,纏在鋁管上,用六成熱油溫炸制起泡,並呈金黃色取出即可。

四喜涼麵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四喜涼麵的製作是將麵粉分別加入菠菜汁、玉米麵和原色的做成三種顏色的手擀麵,分別下鍋煮熟,煮熟後放入冰水中冰涼撈出,控幹水分用筷子卷好擺入碗中撒上黃瓜絲、胡蘿蔔絲跟四種小料(鹹香椿、鹹黃豆、蒜泥、小蔥末)上桌即可。此麵食適合夏季食用,營養豐富,口味多樣,造型美觀。

鴛鴦菜合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鴛鴦菜合根據孔府傳統點心“鴛鴦酥合”改良而成,改變以往用蓮蓉等一些甜的餡心,並且改炸為煎,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飲食理念,營養葷素搭配合理。鴛鴦菜合是將五花肉餡調好味,放入麵皮中包成月牙形。將韭菜、粉條切碎,雞蛋炒散調味,用麵皮包好。將包好的菜合放入平鍋內煎至兩面金黃,將兩種菜合分別取出用刀一切為二擺好裝盤即可。

@所有曲阜人

讓我們共同祝願孔府菜

美好的明天吧!

「荐读」当儒学邂逅美食——让孔府菜带您品味千年文化之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