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關心許家印和FF,不如關心棚改新政

「汽車人」關心許家印和FF,不如關心棚改新政

許家印投資FF這件事,可以作為茶餘飯後閒談的話題。但棚改新政在將來確實有可能對汽車的銷售造成負面影響。畢竟拿棚改補償用來買車的人並不在少數。

內房股是近兩年來最耀眼的行業板塊,內房股就是指內地的房地產公司,以萬科、碧桂園、恆大和融創四大巨頭為代表。可最近一段時間它們過得不好,尤其是6月27日這天,萬碧恆融的香港H股分別收於-5.23%、-7.41%、-7.43%和-8.66%。原因顯然是受到了棚改新政的影響。雖然很多平頭百姓下意識認為房價永遠不會跌。可包括萬達的王健林,以及萬碧恆融其中的兩家老闆——許家印和孫宏斌,早已開始尋求轉型改投其他行業了。其中許家印和孫宏斌近來的鉅額投資,都和汽車業的話題人物賈躍亭脫不開關係。

「汽車人」關心許家印和FF,不如關心棚改新政

在融創老闆孫宏斌拿出150億元真金白銀投資的樂視,最終虧得表示願賭服輸之後,剛剛又爆出恆大老闆許家印投資67億港元買下FF(賈躍亭創立的FF新能源汽車公司)45%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這兩件事太多相似性,不得不令大家相互聯繫比較。

有哪些相似?第一,投資方都是地產界大佬;第二,投資的項目都是賈躍亭創立的。眾所周知,在新興行業的創投領域,投資方多是互聯網巨頭和那些耳熟能詳的風險投資基金,且經常是多家聯合投一個項目。更重要的是,這些投資A、B、C幾輪下來,都會盡量保留創業者的大股東地位。而像恆大和融創這樣,一家獨攬,一輪投資就成為大股東的情況是非常獨特的。這也就難怪很多人會認為賈躍亭圖謀不軌了。但問題是,許家印和孫宏斌好歹也都是當今的地產四巨頭之一,有那麼好騙嗎?

「汽車人」關心許家印和FF,不如關心棚改新政

現在可以呼應文章的開頭了,實際上,內房股的跌勢早已經開始。原因在於我國高層已經意識到了地產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弊病,不利於我國金融去槓桿。因為房地產的金融屬性正是我國高金融槓桿的元兇之一。實際上,高層做地產調控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去掉房地產的金融屬性,以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棚改新政,中央回收審批權,以屋換屋,不給錢了,去的就是其金融屬性。

再從時間線上來看,似乎內房股的下跌和我國金融監管加速去槓桿的時間非常吻合。而作為地產業一線的大佬,他們怎能不知道?他們必然想尋求新的項目投資。其實這樣的趨勢,王健林在幾年前就看到了,不過他發覺得早了一點,而且萬達是商業地產,轉型文化娛樂也水到渠成。

「汽車人」關心許家印和FF,不如關心棚改新政

恆大也曾經想轉型文化產業,還投資過糧油產業,目前來看都不怎麼成功。但無論是恆大還是融創,他們如今面對的問題是手上的錢太多。地產投資動輒幾十億上百億,投資小的項目他們看不上,而投資大市值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又覺得看不到實實在在的硬資產,心裡不踏實。正好,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可以看得見的,未來有望達到萬億規模的大產業,這點應該比較符合他們心意。

賈躍亭為什麼跨界找地產大佬投資,而不在去找互聯網大佬投資了?恰恰就是看透了地產大佬有轉型的心思,同時,他們對投資新興產業的經驗也不夠豐富。而互聯網大佬這方面的經驗實在是太豐富了,並且他們之間溝通頻繁,有一個信用名單。賈躍亭應該已經成為黑名單裡面的人了。

「汽車人」關心許家印和FF,不如關心棚改新政

如王健林所說:“什麼清華北大是不如膽子大。”敢於上高槓杆,用大把的錢投資大趨勢,是地產行業發家致富的關鍵。也就難怪孫宏斌和許家印投資賈躍亭的汽車項目如此大手筆。

許家印在近期的一次演講中,公開表示恆大將投資1000億元用於高科技領域。具體聚焦哪個領域他似乎並不清楚,而是把如今比較流行的高科技領域從上到下全說了一遍。給人的感覺就是個“豪”字。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許家印想轉行的心是迫切的。賈躍亭恰恰是看到了這一點。

「汽車人」關心許家印和FF,不如關心棚改新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