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曝光运营模式:拉广告挣钱 打广告烧钱

近日,成立仅三年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拟募集最多10亿美元。

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峥表示,虽然拼多多是一个三岁的小孩,身上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也面临许多危险和挑战,但拼多多的业务有很强的社会性,所以它终将走向公众,所有的成长也应该为公众所分享。

一方面,急速扩张的拼多多,甚至一度威胁到了淘宝、京东等在电商领域的地位;而另一方面,假货、骗局、砍价黑链等质疑仍不绝于耳。对于拼多多而言,最现实的问题莫过于为何刚完成新一轮融资后便急于上市,以及年年亏损的故事要如何讲述。

拼多多上市曝光运营模式:拉广告挣钱 打广告烧钱

营销费用增7倍

亏损,是拼多多难以逃避的关键词。

招股书显示,拼多多2017年营业收入为17.44亿元,同比增长245%;2018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3.85亿元,同比增长36.4倍。不过,其也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第一季度,净亏损2.92亿元、5.25亿元及2.01亿元。

用户以及商户的聚集,显然离不开拼多多对于营销费用的大力投入。

招股书显示,2017年拼多多投入销售和市场开支的费用为13.45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2018年一季度拼多多投入销售和市场开支的费用更是达到了12.17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由此可见,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加大是拼多多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拼多多的收入主要来自平台上的商家支出的广告营销费用和佣金。自2017年一季度上线广告系统以来,在线广告收入不断攀升,2018年第一季度,在线广告贡献了80%的收入。

竞争加剧

在抢占了流量入口之后,拼多多开始升级。

在用户黏性培养起来后,平台开始引入小米等品牌商加入,用户的消费支出额度也在增加。今年一季度,拼多多平台活跃买家平均消费额已经达到673.9元,相比2017年一至四季度的308.7元、385元、449.2元、576.9元,呈现扩大趋势。

2018年上半年,淘宝推出了一款名为“淘宝特价版”的App,直接对标拼多多的拼团模式。今年3月,京东推出类似拼团模式的“京东拼购”,并开放独立招商入驻。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财年(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的GMV为48200亿元,年度活跃消费者为5.52亿。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为3.02亿,拼多多为2.95亿。2018年第一季度,京东平台的净收入(包括自营和平台电商业务)为100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4.77亿元。拼多多同期收入13.85亿元,净亏损2.01亿元。

不可忽略的是,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拼多多急需大量的资金支撑其快速扩张战略,以应对接下来的战争。

另一方面,伴随今年资产管理新规的出台,银行配资收紧,一级市场的募资遇到困难,创业者的融资环境也变得更加严峻,尤其是估值较高的中晚期项目将面临估值调整,这也成为包括各类垂直社交电商在内的“独角兽们”扎堆IPO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